帷车走的很慢。太子时不时的掀开帘子,观察外头的情况。
春风寒冷,冻的他脸蛋很红,但他却很高兴,乐此不疲。
韩婴也不管他。
出了城门之后,队伍停下了。随从的郎中来报道:“大王,太学到了。”
韩婴掀开车帘,朝外张望。脸上露出了痛苦快乐并存的复杂表情。
根据他的意志。现在朝廷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
求贤令还在生效。
郡方面的举孝廉,选茂才。
三公征辟等道路也都通畅。目前已经展开工作,各地郡守都选拔上来了人才。
燕、赵、魏、韩等,无论祖籍何在,现在居住在什么地方,只要被选上来就一视同仁。先召入朝廷为官,看个人能力,再予以提拔。这是新的模式,也相对公平。立刻受到了燕赵士人的好评。
大部分的士人都愿意出来做官,孝廉、茂才的名额竞争非常激烈。
因为有竞争,也相对公平,能出来的人都是人才。
这为韩氏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良才。
与此同时。韩婴的学校计划也在展开。
有县学、郡学、太学。
采取升学制。先读县学,后读郡学,最后是太学。现在这个时期有点特殊。
县学、郡学、太学一起建立,生员就五花八门了。
太学目前还是半成品,没有对外招生。除了建设学校之外,还有老师的招募。
之前韩婴的策略是精选学富五车的士人做博士,担任老师。但他想的太简单了。
在这个时代,既然官方教学,要用什么范本?
是选法家还是儒家,或是墨家?
如果选儒家,那用什么经典?
儒家光春秋就有三家,分别是公羊春秋,左氏春秋(左传),谷梁春秋。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留下的史书,精修的历史。
孔子创作有个特点,有些不好说的地方,他不直说,但又留下尾巴。
比如着名的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消灭兄弟共叔段,这本是郑国内部的事情。共叔段是叛乱。
孔子应该是认为郑庄公用计谋让兄弟背叛自己,而没有好好教育兄弟,造成了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
所以用了很巧妙的文字,叫郑伯克段于鄢。
就是郑庄公消灭了兄弟。
春秋是孔子所创作,但因为注解人的不同,所以分了三个派系,各自为战。
秦灭六国,不允许这些书籍流传在世。有些人就把书藏在墙壁内导致虫蛀。
残缺不全。
这三派的人又因为书籍残缺不全,或是记忆有误,又细分成各种派别。
秦国消灭书籍的策略,对这方面的破坏无异于核弹。
这些派系的传人因为韩婴的号召来到了巨鹿,争做博士,但互相认为自己是正统,别人都是邪说。
吵的不可开交,谁也奈何不了谁。
韩婴都无法摆平。因为这是他们的一生所学,如果承认对方是对的,那么自己不就白学了?
承认错误是绝无可能。
儒、法、道、墨,群魔乱舞
太学到底要怎么搞,韩婴一时间也没有注意,但有了一点想法。
“秦氏造成的争斗,甚至持续了一千多年。”韩婴心中叹了一口气。
在他前世,汉兴,初用黄老之学,也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以养民恢复国力为主。
所以有文景之治,大汉强盛。
汉武帝为了对匈奴用兵,加强中央集权,皇帝权柄,罢免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内部的斗争就因为各家的书籍残缺问题而争夺。
后来朝代继续争斗继续发展,继续改变。谁赢了就成了主流。而争斗就要内耗,就要党同伐异,就要........
总之,太学不好搞。
韩婴都不太想见那些“学富五车”的老头。
烦。
韩婴看了一会儿太学之后放下了车帘,下令队伍继续向前,前往地点。
等来到了春耕礼进行的地方,左右丞相拉牛。一匹绝对温顺的耕牛。
韩婴走在后边扶着犁,两旁有郎中护卫。如果牛发疯,他们负责韩婴的安全。
太子也有位置,跟在韩婴的屁股后头走着。等春耕礼结束之后,太子就去玩泥巴,捉蚯蚓,看什么都新鲜,只要是合理的探索,韩婴都由他。让陪伴他的太监不得干涉。
每次春耕还是韩婴与三公九卿、文武大臣的亲密接触。
韩婴越过朝廷重臣,可以亲密与中层官员交流。
朝廷准备了休息的地方。三公九卿去了另外一处房间喝水避嫌。
重臣们以示自己无私。
韩婴与中层官员先到另一处房间喝水,说了一些话,了解了一些事情,听取了一些建议。
现在吏治清明,张苍虽然独揽大权,但官声很好。倒没有人说他不妥。
完事之后,韩婴与中层官员分开。来到了三公九卿的房间坐下。
吃茶谈论。
太子坐在韩婴怀中,老老实实的不动。但小耳朵微微动着,听父亲的话,虽然不懂但多听,吞下再说。
君臣和睦,氛围十分轻松。
韩婴忽然说道:“孤想修史。”
在此之前,韩婴从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事出突然,让群臣都很惊讶。
“大王为何忽然想修史?”张苍拱手问道,其他人也好奇的看着韩婴。
群臣表情都有些凝重,修史是大事。
孔子精修春秋,往里边塞自己的东西。他们猜测韩婴也是想这么干。
韩婴说道:“自从孤招募博学之士来到巨鹿,他们就吵的不可开交。孤厌弃。所以打算从新修一部史书。在诸子百家之外,另起一学,叫史家。”
韩婴在心中对太史公说了一声抱歉。
自古史学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史公。余者都不是史学家。
孔子修史,为了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儒学。
所以成了春秋经典。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来修史的人都是儒家,都有这样一个动机。
他们会为尊者讳,他们会改编史书的部分,塞入儒家价值观。以儒家的的价值观定义历史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
以劝后来人,要怎么做个“好人”。
所以后来史册的开国皇帝都是一个面板的人,都是雄才大略。
只有太史公不一样,他不论好坏记录了刘邦。所以刘邦有大量的黑料。
往儒生帽子里撒尿这种事情都能流传下来。
不是刘邦流氓,而是太史公记录了下来。
甚至太史公说了很多汉武帝的坏话,以至于汉武帝本纪没有流传下来。
所以真正的史家,可能只有太史公一个人。
而现在韩婴打算修史,统一太学教材的同时,塞入自己的私货,传输自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