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越归顺后的第五日,李明衍的书房内,烛火通明。
桌案上铺开的不再只是地图,还有厚厚的族谱、史料,以及从各处禹工遗迹中拓印下来的石板文字。李明衍与阿漓相对而坐,正在仔细研究南越的情况。
\"南越,\"阿漓用手指点着地图上的位置,眉头微蹙,\"在五族之中,处境最为微妙。\"
她拿起一份情报:\"根据桀骏传来的消息,南越现任族长吕括,今年四十有五。其人表面强硬,实则...\"
\"实则进退两难。\"李明衍接过话头,目光落在一份族谱上,\"南越的主体,是数百年来陆续南迁的中原移民后裔。从商到周,几次大乱时,便有一批人南下避祸。日积月累,竟在此地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阿漓站起身,走到窗前:\"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实际上,他们是更早一批的北人,文化上,他们对中原的传统颇为了解,甚至于周礼也颇为熟悉。但政治上,他们又必须融入百越体系,否则就会被孤立。\"
\"所以更会有皈依者狂热。\"李明衍点头微笑,\"越是身份尴尬,越要表现得比土着还要'土着'。\"
\"不错,\"阿漓也笑了出来,他觉得李明衍开始有了一种魔力,在越紧张的时候,越能够带动大家的笑容。\"在五族会盟时,南越总是态度最强硬的一个。\"
李明衍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种强硬,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安。就像一个人越是大声说话,往往越是心虚。\"
他回到桌前,翻开一本泛黄的古籍:\"《禹贡》有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这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
阿漓凑过去看,只见李明衍指着其中一行小字:\"看这里——'禹乃遣其族人南下,以观水土之宜,察民情之异。'\"
\"遣族人南下?\"阿漓若有所思。
\"不仅如此。\"李明衍又取出一块石板的拓本,\"这是我们在楚地禹工遗迹中发现的。上面明确提到,大禹为了治理南方水患,曾经派遣精通水利的族人南下,建立据点,世代相传。\"
他的手指在拓本上移动:\"这些南下的族人,不是逃难者,而是肩负使命的开拓者。他们是华夏文明的传播者,是大禹治水理念的继承人。\"
阿漓的眼睛越来越亮:\"你是说...\"
\"没错。\"李明衍放下拓本,\"如果我们能够重新解释南越的历史定位,将他们从'逃难的外来皈依者'变成'肩负使命的开拓者',从'被排挤的边缘人'变成'注定要引领百越的核心群体'...\"
\"那他们的整个心态都会改变!\"阿漓接道,\"不再是寄人篱下的外来者,而是履行祖先使命的正统继承人!\"
李明衍点头:\"而且这个解释有理有据。禹工遗迹中确实有相关记载,南越人确实保留着中原的文化传统,两者一结合,就成了铁证。\"
他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步:\"更妙的是,一旦南越接受了这种叙事,他们就必须承认我是禹工传人。因为只有我才能解读遗迹,只有我才能证明他们的'正统性'。\"
\"相互成就。\"阿漓赞叹道,\"你给他们正名,他们拥护你的地位。\"
李明衍停下脚步:\"不过,这件事必须谨慎处理。南越人疑心很重,如果感觉到被算计,反而会适得其反。\"
\"所以你打算怎么做?\"
李明衍沉吟片刻,目光变得坚定:\"亲自去。\"
\"什么?\"阿漓惊讶道,\"南越对我们的态度可不友好。上次五族会盟,吕括可是坚决主张武力清剿的。\"
\"正因为如此,才更要亲自去。\"李明衍的嘴角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躲在幕后指挥,永远不如当面交锋来得有效。况且...\"
他看向阿漓:\"南越的强硬是装出来的。真正强大的人,不需要时刻展示自己的强硬。吕括越是叫嚣,越说明他心虚。\"
阿漓还是有些担心:\"可是万一...\"
\"不会有万一。\"李明衍走到墙边,那里挂着一幅百越全图,\"你看南越的位置。北有骆越压制,东有闽越牵制,西有山越环伺。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盟友。\"阿漓立刻明白了,\"一个强大的、能够改变他们处境的盟友。\"
\"正是。\"李明衍转身,\"我现在手握万余流民,闽越暗中结盟,山越公开归顺。在南越眼中,我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表面上喊打喊杀,心里却在盘算如何自保。\"
他回到桌前,开始准备:\"这次我只带两个人。韩谈负责护卫,仙家的陆伯负责礼仪交涉,再加上几份关键的证物。\"
\"人手是不是太少了?\"
\"人多反而不好。\"李明衍摇头,\"这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展示。我要让南越人看到,我有底气三个人就敢深入他们的地盘。这种自信,比千军万马更有震慑力。\"
他开始挑选要带的物品:几份禹工遗迹的拓本,一些制作精美的礼物,还有一封措辞谨慎的拜帖。
\"明衍,\"阿漓忽然问道,\"如果南越真的接受了你的说法,承认自己是大禹派遣南下的后裔,那其他越族会怎么看?\"
李明衍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那就要看他们怎么选择了。是继续排斥南越,从而把他们彻底推向我这边?还是接受这个说法,从而承认华夏文明的优越性?\"
\"无论哪种选择,对我们都有利。\"
阿漓不由得感慨:\"你这是阳谋啊。把选择权交给对手,但每一个选择都对你有利。\"
\"《孙子兵法》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李明衍将选好的物品装入行囊,\"真正的高手,不是把对手逼入绝境,而是给他们选择,然后看着他们一步步走进你设计好的轨道。\"
夜已深,但李明衍还在做最后的准备。
他找来陆伯,陆伯不是老伯伯,是陆家两兄弟的老大,他的弟弟年纪尚小,留在中原负责接应,而他也不过十七八岁。
\"陆伯,\"李明衍将一份详细的说帖交给他,\"这次出使南越,礼仪至关重要。南越人最在意的就是身份和地位,我们既不能太傲慢,也不能太谦卑。\"
陆伯仔细看完说帖,点头道:\"明白了。以对等的姿态,展示尊重但不卑躬屈膝。\"
\"正是。\"李明衍又叮嘱道,\"特别是在介绍我的身份时,你要着重强调'禹工传人'这一点。不要说得太直白,但要让他们明白这个身份的分量。\"
安排完陆伯,李明衍又找到韩谈。
\"此行凶险难料,\"他直言不讳,\"南越虽然不至于当场动手,但小动作肯定少不了。又要辛苦你了\"
韩谈手按剑柄,沉默地点头。
最后,李明衍回到书房,阿漓还在等他。
\"都安排好了?\"
\"嗯。\"李明衍在她对面坐下,\"明日一早就出发。\"
阿漓为他倒了一杯茶:\"我总觉得,你去南越不只是为了说服他们。\"
李明衍接过茶杯,轻轻吹了吹:\"确实不只是。南越是一个很特殊的样本。他们的处境,其实反映了这个时代很多人的困境——文化认同与现实利益的冲突,传统与变革的矛盾。\"
他抿了一口茶:\"通过解决南越的问题,我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矛盾。而理解,是掌控的前提。\"
\"我还是要感慨,你真的变了啊。\"阿漓轻声说道。
\"时势造人。\"李明衍低声说道。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不过有一点没变——我还是想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只是…\"
\"只是方法不再那么单纯了。\"阿漓接道。
两人相视一笑,都明白彼此的意思。
窗外,夜色如墨。远处的山峦在月光下显出朦胧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