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驰道工程”的第一段路基,在数万名热情高涨的筑路工人的汗水浇灌下,开始如同巨龙般,向着南方坚定地延伸之时。
另一件,被整个南渊王朝,尤其是被那些,刚刚看到了命运曙光的寒门士子与能工巧匠们,期盼已久的国之大典,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正式拉开了它波澜壮阔的帷幕。
——永安三年,春。
南渊王朝,第一届格物科,开考!
……
考试的前一夜,整个京城,都仿佛陷入了一种,充满了期待与焦灼的奇异氛围之中。
那些出身于顶级世家,在家中长辈“两边下注,投资未来”的严令之下,不得不报名参考的贵公子们,正生平第一次,在书房内,通宵达旦。
他们一边,在心中,鄙夷着这些“有辱斯文”的“杂学”,一边,却又不得不强忍着屈辱,硬着头皮,去背诵那本,早已被他们翻烂了的《格物新编》。
而在城南那些,简陋的、只舍得点一盏如豆般油灯的出租小屋之内。
无数,从帝国各个角落,怀揣着梦想,奔赴而来的寒门士子们,则正用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虔诚,在草稿纸上,一遍又一遍地,演算着“鸡兔同笼”、“追及问题”、以及“杠杆滑轮”的复杂力矩。
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发现,有一条,无需任何家世背景,只需,凭借真才实学,便可改变自己命运的通天大道!
更有一位,年过半百,胡子花白的老木匠,甚至,卖掉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才凑足了盘缠,从千里之外的蜀中赶来。
他没有去读书,只是,在那间,连窗户都漏风的破旧客栈里,一夜未眠,将自己那双,布满了厚茧,却也巧夺天工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清洗干净。
明天,他,将用这双手,去握住那支,或许,能为他,为天下所有匠人,书写出一个全新未来的笔。
……
次日,天色微明。
作为此次“格物科”主考场的贡院之外,早已是人山人海,却又,落针可闻。
当贡院那厚重的,象征着帝国选才重地的大门,缓缓打开之时。所有前来参考的考生们,在看到眼前的一幕时,都齐齐地,愣住了。
那些,为他们准备的、一模一样的“号舍”之内,除了传统的笔墨纸砚之外。
竟还,整整齐齐地,额外配发了一副,由黄铜打造的精巧算盘、一叠用于绘图的雪白草图纸,以及,一把,刻度精准,同样由黄铜打造的三角量尺!
这充满了“格物”气息的独特布置,瞬间,便让这场科举,与所有传统的“文科”考试,彻底地,划清了界限!
而更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是那主考官的阵容。
今日,高坐于贡院“明远楼”之上的,并非是众人想象中,任何一位德高望重的翰林院大学士。
御座正中,端坐的,赫然是,一身玄色皇后礼服,不怒自威,亲临主考的苏晓晓本人!
而在她的两侧,担任副考官的,更是,一个,足以让所有传统文官,都感到匪夷所思的“奇特组合”!
——军工格物科总司,墨林!
——御医总管,青竹先生!
——民间算学大家,张衡之!
甚至,还有那位,金发碧眼,在上次“国子监大辩”之中,一鸣惊人的“西海地理教习”,菲利普!
一个匠人,一个医者,一个白衣算士,一个西海蛮夷!
这个,在礼部尚书崔翰看来,简直是“不伦不类”、“滑天下之大稽”的考官阵容,却向所有考生,释放出了一个,再清晰不过的信号。
——今日之考,英雄,不问出处!
当所有考生,都已进入号舍,坐定之后。
苏晓晓,缓缓起身。
她没有说任何,官面上的客套话。
只是,用一种,清越而又充满了力量感的声音,为这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科举,做出了最简洁,也最震撼的开场。
“诸位。”
“皆是我南渊,未来的国之栋梁。”
“今日之考,不论文采风流,不问出身门第。只问,尔等胸中,腹内,有无经世济民之真才实学!”
“尔等手中之笔,今日,将画出的,不是什么花团锦簇的锦绣文章。”
她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
“而是,我南渊王朝,未来百年国运昌隆的宏伟蓝图!”
“——开考!!!”
……
试卷,发下。
当看清了那三道,由苏晓晓亲自拟定的,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的“神仙考题”时。
整个贡院,数千名考生,瞬间,彻底,懵了。
【第一题:算学题。】
“今有帝国驰道总司,欲建‘京南一级驰道’,其路总长三百三十里。经测算,需民工五万人,共计工期三百日。已知,每名工人,日食米三升,月俸银三百文。另,每修一里驰道,需耗费‘三七灰土’、碎石、以及工具损耗等,共计白银三百二十两。驰道总司之行政、管理之开销,占总开销之一成。请问:”
“(一):修完此路,驰道总司所需支付之民工薪粮,共计几何?”
“(二):整个驰道工程之总开销,折合白银,共计几何?”
这道题一出,瞬间,便让那些,只读过“子曰诗云”的世家公子们,感到一阵阵的头晕目眩!那复杂到,令人发指的巨大数字,让他们手中的算盘,都不知道该从何拨起!
【第二题:物理题。】
“京城之内,有一重达万斤之铜钟,欲从地面,吊起至五丈高之钟楼之上。请你:”
“(一):画一张,清晰的结构草图,并简要说明,如何,只利用‘杠杆’、‘滑轮组’与‘水力’,设计出一台,能让二十名工人,便可轻松完成此项工程的‘巨型起重机’?”
“(二--):并请详细论述,你此项设计,其核心的‘省力’原理,究竟为何?”
这道题,更是,直接将无数,只懂得纸上谈兵的士子们,给彻底地,拦在了门外!那些,他们曾经嗤之以鼻的“奇技淫巧”,此刻,竟化作了一座,他们根本无法逾越的高山!
而最后的【第三题】,则是一道,格局宏大到,让所有考生,都感到心神俱颤的【策论题】!
“论:‘水’,此万物之源,除了饮用、灌溉之外,在我南渊王朝的‘城市建设’(供水与排污)、‘交通运输’(运河与水闸)、‘工业生产’(水力驱动)等领域,还有哪些,尚未被我们发掘的,巨大潜力?”
“并请,就‘如何有效解决,因人口增长与工业发展,所可能带来的黄河泛滥、以及,城市河道污染等水患问题’,提出,至少三种,你认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
这哪里是考题!?
这分明是,皇后娘娘在邀请他们,一同,去规划,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未来!
它考察的,不仅仅是考生的知识!
更是他们的【系统性思维】、【创造力】、以及那份,充满了远见的可持续发展的宏大格局!
……
三日之后,阅卷。
苏晓晓,与墨林、青竹先生等人,亲自,一同,批阅着那数千份,风格迥异的答卷。
果不其然。
他们看到了,大量,出身于世家门阀的考生,要么,交上了白卷;要么,便是在策论题上,空洞地,大谈了一通“水德如君子”、“天人感应”的虚无之言。
但,让他们惊喜的是!
在那如山般的试卷之中,一份份,充满了奇思妙想、闪烁着天才火花的“黑马”答卷,被源源不断地,发掘了出来!
“老师!快看这份!”墨林激动地,将一份,结构草图画得,无比精美的答卷,呈了上来,“此子,不仅完美地设计出了‘水力起重机’!更……更在此基础之上,额外画出了一种,可以利用‘多级齿轮传动’之法,来进一步放大力矩的改良方案!其巧思……简直,简直是匪夷所思!!”
苏晓晓接过一看,只见其作者,竟是一个,她从未听说过的名字。
而其籍贯与出身,更是写着——“吴中,木匠之子,孙兴”。
“还有这份!”张衡之也兴奋地喊道,“此人,竟能用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方程式’之法,将那道复杂的驰道预算题,解得是又快,又准,又简洁!其算学之天赋,百年难遇!”
而最让苏晓晓本人,都感到惊艳的,是那份,关于“水”的策论。
其作者,不仅,石破天惊地,提出了,可以模仿后世都江堰的原理,“深挖滩,低作堰”,用“分流”与“疏导”之法,根治黄河水患的宏伟构想!
更是,绘制出了一套,完整的、利用高低地势差,和“虹吸原理”,为整座京城,设计出的【自来水供应】与【地下排污】的、充满了未来色彩的城市规划蓝图!
而这位,拥有着如此超前眼光的旷世奇才,其身份,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游历四方的水利工程师,郦道元!
……
三日后,放榜。
当那份,写满了各种“木匠之子孙兴”、“水利工程师郦道元”、“寒门秀才王勃”、“归化教习菲利普”……等等,各种“不入流”出身姓名的巨大金榜,被高高地,张贴在贡院门口之时。
整个京城的百姓,先是死一般的寂静。
紧接着!
便彻底地,沸腾了!!!
他们知道,一个,真正……
英雄,不问出处!
布衣,亦可卿相的,全新时代!
在今日,由他们这位传奇皇后,亲手,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