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已过,春回大地。大梁京城从战火的阴霾中苏醒,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重建的步伐坚定而有力,百姓脸上逐渐恢复了笑容,在皇后的调度下,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沈清欢心中,仍有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唯有彻底将其搬开,她才能真正地放下,真正地迎来内心的平静。
那便是父亲沈太傅的旧案。
京城保卫战结束后,沈清欢便将帝师顾清泉的全部供词,以及从皇家密档中查阅到的所有证据,悉数呈给了皇帝萧衍。那些尘封的、被扭曲的真相,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再无遁形之处。萧衍看着堆积如山的卷宗,再想起自己这些年来对沈太傅的亏欠,以及对沈清欢的误解,内心深感愧疚与自责。他知道,现在是时候,彻底为沈太傅昭雪平反了。
几日后,养心殿内,萧衍召见了沈清欢。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他略显疲惫却坚毅的脸庞。
“清欢,”萧衍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你呈上来的所有证据,朕都已细细审阅。你父亲沈延亭,乃是忠良之后,却蒙受不白之冤,含恨而终。朕…朕愧对他,愧对沈家,更愧对你。”
沈清欢垂眸,心中波澜起伏。这是她等待了多年的话语,如今听来,却只觉五味杂陈。
“陛下明鉴,臣妾代父亲谢过陛下隆恩。”她轻声说道,语气平静,听不出丝毫怨怼。
萧衍看着她,眼中满是赞赏与愧疚:“你历经磨难,却从未抱怨,反而以德报怨,助朕力挽狂澜,护大梁社稷安稳。如此胸襟气度,实乃吾大梁之幸,朕之幸。”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肃穆:“朕已决定,三日后,于奉天殿昭告天下,为你父彻底昭雪平反。恢复其一切名誉,追封官职,并入祀忠烈祠,享万民香火!”
萧衍心声:‘这不仅仅是为了沈家,更是为了朕的颜面,为了大梁的公道。天下人都会看到,朕敢于纠正错误,朕的皇后,更是心怀天下。’
三日后,奉天殿内,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宗室亲眷,齐聚一堂。沈清欢一袭凤袍,端坐于皇后宝座之上,神色沉静,却难掩眉宇间的一丝凝重。大殿中央,一黄门官手捧明黄圣旨,声音洪亮,字字清晰,响彻整个殿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贤臣良将,乃国之干城,社稷之栋梁。然奸佞蒙蔽,谗言惑听,致有忠臣受冤,贤士蒙垢之憾事。
朕思前朝太傅沈延亭,其人品高洁,学识渊博,忠心耿耿,为国尽瘁。京城危急之际,力主固守,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奈何受小人构陷,不明不白,含冤受屈,致含恨而逝,沈氏一族亦因此蒙受奇耻大辱。此乃朕之过,亦乃大梁之憾。
今查明真相,帝师顾清泉居心叵测,勾结逆贼,构陷忠良。沈延亭实乃忠义之士,非但无罪,且有大功于社稷。
为昭显天道,平反冤屈,特追封沈延亭为正一品太傅,谥号‘忠烈’,赐忠烈祠祀位,永享香火,世代祭奠。沈氏一族所有牵连,皆尽洗清,恢复清白,旧宅归还,族产尽复。凡沈氏后人,可凭功绩,循例入仕,不得歧视。
布告天下,使天下昭然,以慰忠魂,以正国法。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奉天殿内鸦雀无声。紧接着,便是排山倒海般的山呼万岁。沈清欢身形微颤,紧握的双手,指甲几乎要嵌入手心。太傅,忠烈……这些她曾经只能在梦中呼唤的字眼,如今终于被堂皇地追认。她父亲的名誉,终于重获清白!她的家人,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活在这片土地上!
沈清欢心声:‘父亲……您听到了吗?女儿为您做的,终于完成了。您终于可以安息了。’
文武百官神色各异。那些曾经落井下石的官员,此刻冷汗涔涔,面色煞白。而那些曾与沈太傅交好,或是在心中同情其遭遇的臣子,则热泪盈眶,由衷地为沈清欢和沈家感到高兴。他们望向沈清欢的目光中,充满了敬畏。这位皇后,她不仅仅有帝王之宠,更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强大力量和手段。
圣旨很快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又迅速向全国扩散。民间哗然,起初是震惊,接着是热烈的议论。关于沈太傅的旧事再次被翻出,但这一次,却是以正面且悲壮的形象。百姓们交口称赞皇帝的“英明神武”,更盛赞皇后娘娘的“大贤大孝”。坊间甚至开始流传起新的歌谣:“凤凰降世入深宫,一纸诏书洗冤清。沈家忠烈昭日月,皇后娘娘护太平。”
诏书颁布的翌日,沈清欢特地召见了沈家族人。曾经,她被流放冷宫,他们也因她和父亲而避之不及,甚至心生怨怼。如今,沈氏族长带着一众族人,颤颤巍巍地跪倒在棠梨宫外。他们昔日衣衫褴褛,面色憔悴,如今虽仍显困顿,却眼神中充满了希望和感激。
“臣等,拜见皇后娘娘!拜谢娘娘为我沈氏一族洗刷冤屈,重光门楣!”族长老泪纵横,声音嘶哑。
沈清欢走下台阶,亲自扶起族长,又让小允子和宫女们扶起了其余族人。
“族长不必多礼。沈氏一族蒙冤多年,清欢身为沈家女儿,义不容辞。”她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可动摇的力量。
族人们看着沈清欢,这位曾经被他们视为累赘的家族弃子,如今却成了他们最大的依仗和荣耀,他们心中百感交集,有愧疚,有悔恨,但更多的是无尽的感激。
沈清欢细细问询了族人这些年的境况,得知他们流离失所,生活困顿,心中酸涩不已。她当即吩咐内务府,为沈家族人安排了新的居所,并拨付了一笔丰厚的银两,助他们重建家园,恢复生计。被收回的沈家祖宅和祖产,也迅速得到了归还和修缮。沈清欢甚至特意派人修缮了沈家族谱和祖祠,让沈氏一族的荣光,得以重新在京城闪耀。
做完这一切,沈清欢的心中,终于感到了一丝真正的释然。她换下华贵的凤袍,穿上一袭素净的常服,带着小允子和青黛,乘着一辆普通的马车,悄然离开了皇宫。
马车行至京城郊外的一片青山上。这里是沈太傅的安息之地。当年仓促下葬,墓碑简陋,荒草丛生。而今,这里已被打理得整洁肃穆,墓碑也已重新立起,刻着“忠烈太傅沈延亭”的字样,四周栽满了青松翠柏。
沈清欢缓步走到墓前,跪下。她亲手将带来的瓜果糕点,以及一壶父亲生前最爱的清酒,摆放在墓碑前。她拿起酒杯,轻轻洒在地上,清酒渗入泥土,仿佛在与父亲对话。
“父亲,女儿来看您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穿越时空的沉重与释然。
她抚摸着冰冷的墓碑,眼眶微微泛红。
沈清欢心声:‘您受苦了,父亲。女儿来迟了,让您等了这么久。’
她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父亲被捕那夜的场景,她的无助与绝望,冷宫中的苦熬,以及一次次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挣扎。
沈清欢心声:‘曾经,女儿是那么的弱小,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您蒙冤受屈,看着沈家衰败。是玉镯,是它给了女儿力量。’
她抬起左手,轻轻触碰了一下腕间的玉镯。冰凉的触感,却是她最可靠的依仗。
沈清欢心声:‘玉镯,是你赐予我读心的能力,让我能辨忠奸,识阴谋。是你一次次在危难中守护我,让我得以走到今天。没有你,就没有沈清欢的昭雪,就没有大梁的太平。’
她又想起了听雨楼的相助,慧妃的仗义,小允子和青黛的忠诚,甚至皇帝最终的信任与悔悟。
沈清欢心声:‘还有那么多人,他们相信我,帮助我,与我并肩作战。这份恩情,女儿永生难忘。’
阳光透过松柏的缝隙,洒落在沈清欢的身上,温暖而和煦。她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安宁。父亲的冤屈终于洗清,家族的荣耀得以重塑,她的人生也仿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她知道,这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她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父亲的墓碑,目光坚定而深远。
“父亲,您安息吧。女儿会带着您的忠义,守护好这片山河。沈家,也会在女儿手中,重新崛起,再创辉煌!”
风吹过山岗,松涛阵阵,仿佛是父亲的应答。
沈清欢转身,望向远方。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大地,将远处的京城染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芒。那是她用血与火、智谋与勇气守护的家园,是她将继续为之奋斗的天下。父亲的冤案彻底昭雪,家族的荣光重现,她终于卸下了心头最沉重的包袱。如今的她,是手握凤印、掌管天下的皇后,更是拥有玉镯神力、心系苍生的守护者。她的未来,将是更广阔的天地,更艰巨的使命。
她深吸一口气,心中充满了力量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