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窝的上面虽然有屋檐可以挡雨雪,但老根还是给狗窝的屋顶上盖了油布。
里面还垫上了厚厚的草席子,还有高老太她们特地给它俩做的厚褥子。
这狗窝还不小,非常宽敞。
住团团圆圆它哥俩绰绰有余。
又软又温暖,团团圆圆一进去就爱上了这个窝。
平时再往屋子里叫它俩,它俩进去玩一会儿,晚上是一定要回自己窝里睡觉的。
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在院子里玩,玩累了就趴在外面晒太阳,没太阳了再回窝里。
今晚上对团团圆圆来说是过年了。
今晚上家家户户的鸡骨头,让它俩乐的找不着北。
不止是它俩,小娃子们在家里炕桌上都老老实实坐好了。
手也洗的干干净净,等着开饭。
带回来的肉包子一家分了六个。
娃子们在镇上已经吃过了,现在让他们感兴趣的就是眼前的烧鸡。
烧鸡上桌,娃们立马停止唠嗑。
等着娘给分好烧鸡,迫不及待拿起来,刚咬开烧鸡的那一刻,金黄的鸡皮会发出轻微的脆响。
薄而不焦的皮层裹着一层晶莹的胶质,咬下去先是脆韧,随即在齿间化开,带着淡淡的油脂香。
林夏拿了块鸡胸肉。
她之前最不爱吃的就是鸡胸肉了,减肥的时候也吃的够够的了。
但是现在吃块鸡胸肉,林夏觉得老幸福了。
入口后鸡肉纤维分明却不柴,带着醇厚的卤香在舌尖散开。
咸淡恰好的底味里,藏着八角、桂皮的微辛,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糖甜,层层叠叠却不冲突。
凑近闻时,卤料的复合香气混着鸡肉本身的鲜,热的时候带着烟火气,凉了之后香味更显沉稳。
没想到这古代烧鸡味儿真不错。
超乎她的想象,也不怪一只卖的这么贵。
骨头都酥了,一咬里面的骨髓都出来了。
所有人都被烧鸡的味道给征服了。
怎么能这么好吃呢?
咋就能这么好吃呢?
怪不得蒜臼子期待了这么久。
其实也不是味道惊艳成啥样。
只是大家伙儿实在是很久很久没有吃过这么有滋味的吃食了。
蒜臼子家,桌上是两只烧鸡。
算盘子非常懂事。
他决定把他那只,让娘撕吧撕吧全家人一起吃。
蒜臼子那只让他自己抱着啃。
毕竟算盘子已经体验过抱着啃的滋味了。
这次的体验一定要给蒜臼子。
毕竟他还没有体验过。
蒜臼子看着放在盘子里的烧鸡。
捧起来咬了一大口。
还没等嚼,蒜臼子就大喊一声:香!
这种感觉可太爽了。
蒜臼子都差点泪流满面。
期待了一路的烧鸡,终于让他给吃上了。
这一路上就是想着这个烧鸡,他才能一路到这。
晚上冻得手脚都疼的时候,想着烧鸡,蒜臼子就感觉身上暖和了。
蒜臼子过了过瘾,让他娘把烧鸡撕开,全家人一起吃。
一家人一起吃,这才香。
林夏吃到一半才想起来,她还给爷爷们买了一小坛子酒。
她是打算尝尝这边的酒的。
尝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她还是想能多有几个来钱的生意的。
这样她才会有安全感,这么一大家子人呢,手里只有一个活计不行。
今天晚上林家村里喜气洋洋。
林村长还想着吃完饭跟大伙儿讲几句的,但是实在是撑得不想动弹了。
村长媳妇也让让别今晚讲话了,让大伙歇歇。
他俩哄着孙子孙女玩玩得了。
林村长觉得也是,先暂缓讲话。
各家各户早点睡觉。
团团圆圆也是吃的肚儿圆。
钻进自己的狗窝里,美美的睡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一早雪依旧没停。
但是昨晚家家户户吃的都好,大伙一早上起来都挺开心。
都互相聊着天儿,盛赞昨晚上那丰盛的饭,还在商量今天要干的活。
虽然下大雪不能出门,但是在家里的活还有的是。
林夏打算继续做香皂了,郑掌柜可是给了二十两银子的定金,让他们先做着。
林书安在上镇上的时候,转了镇上各大药铺。
药铺里都有收上来的贝壳,不只是药铺,他还去杂货铺子买了不少贝壳。
要知道做香皂,贝壳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是冬天,没有办法下河捞。
等天暖和了就不用再买了,河里可是有不少河蚌的。
林书买这些东西的时候也是分散着买的,以免一次购买太多会引起人注意的。
高老太也给孙女儿收集了不少草木灰了。
贝壳和蚌类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会成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氧化钙加到水里就反应成氢氧化钙强碱。
草木灰里含有碳酸钾,碳酸钾溶解后碳酸根水解呈碱性。
同时加热促进水解,最后油脂和减皂化产生反应就成了肥皂。
这就是做香皂的原理了。
林夏这次一口气做二百块,并且都做带着香味的高级香皂。
之前里边加的香料都是原身逃荒之前从香铺子里带出来的。
现在加的香料是林夏去镇上香铺子里买好了的,各式各样的都有。
她打算再试验试验,看看能不能调配出来别的味道的。
林夏还想做一款薄荷香皂,不过薄荷香皂比较适合夏天,夏天的时候用薄荷香皂,很是清凉的。
因为这次做的香皂多,林夏还是召集了所有的小姐妹一块来做。
林村长的意思是如果闺女们忙不过来,还可以再安排人手过来。
林夏觉得现在还不用,二百块香皂,还用不上那么多人。
一块带香味的香皂卖一百文,利润在七十文左右。
香皂生意,定的是林夏家是占六成,村里其他人家一共占四成。
林夏家里也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一致决定分给家里的六成,要单独拿出一成来给林夏的。
毕竟这个香皂是林夏做出来的,这一成林夏自己留着,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家里人都一致同意。
林二婶也觉得这样安排挺好,林夏手松,手里有钱也亏待不了她的俩娃。
家里的钱到了高老太那,要出来可就难了。
这点林二婶看的是非常非常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