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 第一百九十七 双宝联动:蒸汽制盐机与内陆探路的契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九十七 双宝联动:蒸汽制盐机与内陆探路的契机

红鲑河的第一场秋霜落下时,雾湾的码头正忙着卸一台庞然大物。蒸汽制盐机被拆解成八大件,用帆布裹着,由二十个工匠和部落人合力抬上岸,铁件与木架碰撞的声响,惊飞了树上的渡鸦。王工匠围着最大的气缸转了两圈,用袖口擦了擦上面的铭牌——“新明区工局造,万历三十一年秋”,突然一拍大腿:“这玩意儿,烧咱们的煤正合适!”

鲑生扒着帆布缝往里看,只见无数铜管和铁轮缠在一起,比熬盐的铁锅复杂十倍。“这能出多少盐?”他拽着林远的袖子问,眼睛里映着晨光,身后跟着红鲑部落的男女老少,都想看看这“不用烧柴的盐神”长啥样。林远笑着指了指王工匠:“让王师傅给你们露一手,保准比十口铁锅还厉害。”

安装花了三日。王工匠带着徒弟和部落人,按图纸把气缸、蒸汽管、蒸发槽拼起来,管道接口用麻丝和松脂密封,最后连上特制的煤炉。点火那天,整个红鲑部落的人都来了,连上游的石斧部落也派了人来看热闹。王工匠往炉膛里添了块亮黑的好煤,拉动风箱,没多久,气缸就“嘶嘶”地冒起白汽,铜管上很快凝出了水珠。

“成了!”王工匠喊了一声,让人往蒸发槽里倒盐水。不过一个时辰,槽底就结出了层雪白的精盐,比用铁锅熬的更细更匀。鲑生伸手摸了摸,烫得缩回手,却笑得合不拢嘴:“一天能出多少?”王工匠掐着指头算:“烧足煤,一天能出二十担,抵得上你们全部落忙三天。”

蒸汽制盐机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顺着盐路往周边传开。石斧部落的首领扛来三把“特级石斧”,说想换“用盐机的法子”;更北的雪松部落派来使者,用能做船板的硬木当礼物,求林远“也给他们造一台”。林远没答应直接给机器,只说:“你们要是能找到煤和盐泉,新明区的工匠就去帮你们造。”

这正是他的打算。蒸汽制盐机不仅是制盐的工具,更是探路的“诱饵”——北美内陆广袤,单靠船队沿岸摸索太慢,不如让部落人带着对“双宝”的渴望,主动引路寻找资源。他让赵武准备了十套“勘探工具包”,里面有罗盘、《煤层辨识图》、盐度测试瓶,还有一本用图画标注的《探路指南》,教大家怎么记录水源、地形和部落分布。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雪松部落。他们的领地靠近一条大河,据说上游有“能让石头浮起来的水”(盐水)。首领带着三个年轻人,背着工具包走了半月,回来时不仅带回了盐泉的水样,还画了张粗糙的地图,标着沿途的煤层和可通航的河道。“能换盐机了吗?”首领捧着水样,手都在抖。

林远让人测试了水样,盐度足够。他当即答应派王工匠的徒弟去帮忙,条件是“雪松部落得派向导,带我们的人往更北的地方走”。交易达成那天,雪松人杀了头鹿,和雾湾的士兵、红鲑部落的人一起围着篝火吃肉,王工匠的徒弟正给他们讲蒸汽管的原理,虽然鸡同鸭讲,却没人觉得不耐烦。

新明区的王守仁很快收到了内陆勘探的消息,回电里附了张《北美资源预想图》,用红笔圈出几处“可能有铁矿”的区域:“按大明的经验,有煤有盐的地方,多半藏着铁。让勘探队多留意红棕色的石头,那是铁的记号。”他还特意嘱咐,“探路时多带铁针、小铁刀当礼物,部落人认这些实在东西。”

林远把王守仁的图给勘探队的人看,又给每个队员配了本《双语对照手册》,里面记着“铁矿”“煤层”“友好”“危险”等关键词的印第安语发音。赵武主动要求带队:“我跟着林大人从南美打到北美,这点路不算啥。”他选了五个老兵,配上三支步枪,还有鲑生推荐的红鲑部落年轻人“煤蛋”——这孩子不仅会采煤,还认得不少内陆植物,知道哪些能吃、哪些有毒。

勘探队出发那天,雾湾的蒸汽船鸣笛送行。煤蛋背着工具包,腰里别着王工匠给的小煤铲,说要“找到比红鲑河更好的煤和盐”。林远站在码头,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河谷尽头,突然觉得这场景很熟悉——就像当初从新明区出发去安济港,从安济港跳到雾湾一样,每一步都踩在“资源”与“信任”的节点上。

蒸汽制盐机的轰鸣声成了红鲑盐泉的日常。白花花的精盐堆满货栈,等着安济港的船来运;采出的煤除了供炮艇和盐机用,还能换更多铁网、步枪和新明区的棉布。有次林远看到瘸腿首领穿着件玛雅棉布做的袍子,正指挥人往船上装盐,袍子上绣着红鲑图案,针脚是用铁针缝的,细密又平整。

王工匠在盐泉旁盖了间“铁匠铺”,教部落人把废铁打成小工具——鱼钩、锥子、小斧头,换他们采来的煤。鲑生的弟弟“盐粒”学得最认真,能把铁打成像精盐一样薄的铁片,王工匠说这孩子“有红炉匠的天赋”。

这夜,林远在灯下翻看勘探队发回的第一封简报。上面画着一条大河,旁边标着“能行船”,还有个歪歪扭扭的“铁”字,旁边画了块红石头。他拿起笔,在《北美拓殖图》上,从雾湾往内陆画了条虚线,终点落在那个“铁”字上。

窗外,蒸汽制盐机的汽笛声和远处的煤窑号子混在一起,像支奇特的歌谣。林远知道,有了蒸汽制盐机这个“双宝”联动的枢纽,北美内陆的大门算是被叩开了。勘探队的脚印会变成路径,部落人的指引会连成地图,而新明区的铁轨和蒸汽船,迟早会沿着这些线索,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

次日清晨,安济港的商船带着新一批铁件抵达。林远让人把最好的钢料留给王工匠:“给勘探队打些耐用的铁镐,告诉赵武,找到铁矿的消息,我等着喝庆功酒。”码头工人的号子声里,蒸汽制盐机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轰鸣,白花花的精盐不断产出,像在为往内陆去的路,撒下一地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