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秀宫的晨雾还未散尽,刘嬷嬷就捧着个牛皮纸信封,脚步匆匆地走进了寝殿。瑶珈正对着铜镜梳理长发,见她进来,不由得停下动作:“嬷嬷,这是?”
“是老家来的信!” 刘嬷嬷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信封边角磨损得厉害,上面盖着完颜府的火漆印,还沾着几星泥点,显然是一路快马加鞭送来的。
瑶珈的心猛地一跳,指尖竟有些发颤。自她入宫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收到家里的信。她接过信封,入手沉甸甸的,仿佛装着的不是信纸,而是整个完颜府的牵挂。
“快拆啊,格格。” 春桃在一旁看得着急,眼睛瞪得像两颗黑葡萄。
瑶珈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挑开火漆印。信纸是完颜府特制的宣纸,带着淡淡的松墨香,上面是父亲完颜洪烈苍劲有力的字迹。
“吾儿瑶珈亲启:见字如面。”
仅仅八个字,就让瑶珈的眼眶瞬间红了。她仿佛能看到父亲坐在书房里,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写下这些字的模样。
信里先是问了她在宫中的近况,叮嘱她要谨言慎行,照顾好自己,不要挂念家里。接着提到母亲富察氏的身体还算康健,只是时常念叨她,夜里总睡不安稳。弟弟完颜景在国子监读书很用功,上个月还得了先生的夸奖。妹妹完颜玉已经嫁入蒙古王府,虽然路途遥远,但夫妻和睦,前些日子还寄回了些特产。
瑶珈的手指抚过 “妹妹完颜玉已经嫁入蒙古王府” 这行字,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那个总爱跟她拌嘴的妹妹,如今也已为人妇。时间过得真快啊,快得让她有些恍惚。
信的后半段,父亲的语气渐渐沉重起来。他说朝中最近不太平,八阿哥势力越发膨胀,与四阿哥明争暗斗,连带着朝臣也分成了几派。他虽尽力保持中立,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怕是难免会被卷入其中。
“吾儿在宫,切记守口如瓶。” 父亲的字迹在这里顿了顿,墨点比别处深些,“万事以保全自身为要,勿要牵挂家中,父自有应对之法。”
最后是母亲的画,字迹娟秀许多,显然是母亲亲笔所写。无非是让她好好吃饭,天冷加衣,若是受了委屈,也别憋在心里,实在不行就…… 后面的字被墨迹晕染了,看不清是什么,但瑶珈知道,母亲想说的是 “实在不行就回家”。
可这深宫,一旦进来,又岂是说回就能回的?
瑶珈将信纸紧紧攥在手里,指节泛白。信纸边缘的褶皱里,仿佛藏着父亲紧锁的眉头,母亲拭泪的手帕,还有弟弟妹妹嬉笑的身影。这些画面在她脑海里交织,让她鼻尖发酸,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啪嗒啪嗒掉在信纸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格格,您怎么了?” 春桃吓得手足无措,连忙递上帕子。
瑶珈接过帕子,擦了擦眼泪,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没事,就是想家了。”
刘嬷嬷看着那封信,叹了口气:“可怜天下父母心。老爷和福晋定是惦记坏了。”
瑶珈将信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香囊里。这封信,她要时时刻刻带在身边,就像家人在身边陪着她一样。
“嬷嬷,”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些,“替我准备笔墨,我要回信。”
“现在就回吗?” 刘嬷嬷有些惊讶,“宫里寄信审查严格,怕是要耽搁些日子。”
“嗯,现在就回。” 瑶珈点点头,“有些话,我必须让他们知道。”
她走到书桌前,铺开宣纸。笔尖悬在纸上,却迟迟落不下去。想说的话太多,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说她在宫里很好,皇上和太后都很照拂?可那些明枪暗箭,那些步步惊心,又该如何言说?
说她很想他们,想念府里的海棠花,想念母亲做的桂花糕?可这些话,只会让他们更加担心。
瑶珈咬了咬唇,终于落笔。她只说自己在宫中一切安好,承蒙皇上恩典,太后慈爱,让他们不必挂念。又说弟弟学业要紧,让父亲多督促,妹妹远嫁他乡,要好好照顾自己。最后,她写下 “家中万事有父亲做主,女儿在宫定当谨守本分,不负家族期望”。
字字句句,都是报喜不报忧。
写完信,她仔细读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不妥之处,才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信封。
“嬷嬷,麻烦您找个可靠的人寄出去。” 瑶珈将信封递给刘嬷嬷,“一定要确保送到父亲手上。”
“格格放心,老奴会让我那在驿馆当差的侄子亲自送去。” 刘嬷嬷郑重地接过信封,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
送走刘嬷嬷,瑶珈坐在窗前,看着外面飘落的枫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父亲的信,像一块石头,打破了她努力维持的平静。她知道,父亲提到的朝堂纷争,很快就会波及到后宫。八阿哥在朝中势力庞大,他的人在后宫也定然不少,自己以后的日子,怕是会更加艰难。
但她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那是来自家人的支持,是无论她在何处,都有人牵挂着她,为她兜底的安心。
“常在,该去给太后请安了。” 春桃轻声提醒。
瑶珈点点头,起身整理妆容。镜子里的自己,眼眶还有些红,但眼神却比之前更加坚定。
她不能倒下,为了自己,更为了远方的家人。
给太后请安时,德妃也在。看到瑶珈,德妃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妹妹今天看起来有些不一样。”
瑶珈笑了笑:“许是昨夜睡得好,精神好些了吧。”
太后也笑着说:“是啊,瞧着气色不错。哀家让人炖了些燕窝,等会儿让宫女给你送去。”
“谢太后恩典。”
请安回来的路上,瑶珈的心情轻松了许多。虽然前路依旧充满未知,但她不再感到孤单。那封沉甸甸的家书,像一剂强心针,让她有了更多面对风雨的勇气。
回到储秀宫,春桃兴奋地说:“常在,您看谁来了?”
瑶珈走进殿内,只见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仆正站在殿中,见到她,连忙跪下磕头:“老奴参见常在。”
是府里的老管家,王伯。
“王伯,你怎么来了?” 瑶珈有些惊讶。
“回常在,是老爷让老奴来的。” 王伯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这是福晋亲手做的桂花糕,让老奴给您送来。”
打开油纸包,一股熟悉的桂花香气扑面而来,金黄的糕点上还撒着细密的白糖,和她记忆中的味道一模一样。
瑶珈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熟悉的甜味在舌尖蔓延开来,带着母亲的温度,瞬间驱散了心中所有的阴霾。
“告诉阿玛额娘,我很好,让他们放心。” 瑶珈的声音有些哽咽,“也让他们保重身体,等我…… 等我有空了,再回去看他们。”
王伯连连点头:“老奴一定带到。老爷还说,让您万事小心,不必担心家里,他会处理好一切。”
送走王伯,瑶珈看着桌上的桂花糕,心里暖烘烘的。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碟糕点,更是家人对她的爱与期盼。
“春桃,把桂花糕分些给各宫送去吧。” 瑶珈说。
“啊?为什么要给她们送?” 春桃不解。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瑶珈笑了笑,“再说,这也是告诉她们,我完颜瑶珈,不是孤身一人。”
春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捧着桂花糕出去了。
瑶珈拿起一块桂花糕,慢慢品尝着。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她身上,暖洋洋的。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但她不再害怕。
因为她知道,无论她走多远,身后都有家人的牵挂和支持。这份牵挂,这份支持,就是她在这深宫中,最宝贵的财富。
就像那句诗说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这没有烽火,却同样凶险的后宫,一封家书,一碟糕点,就是支撑她走下去的全部力量。
她会带着这份力量,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在这波诡云谲的宫廷中,为自己,也为家人,闯出一条生路。
夜色渐深,瑶珈将剩下的桂花糕小心翼翼地收好,放进食盒。她拿起那封贴身携带的家书,在烛光下轻轻摩挲着。信纸已经被体温焐得温热,仿佛带着家人的心跳。
她知道,只要有这份牵挂在,她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储秀宫的夜,依旧静谧。但瑶珈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她仿佛能看到,远方的完颜府里,父亲正在灯下批阅公文,母亲在为她缝制棉衣,弟弟妹妹在庭院里嬉笑打闹。
这些画面,就是她在这深宫之中,最温暖的光。
而她,会带着这束光,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她知道,家,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而那封家书,就是连接她与家的纽带,价值万金,无可替代。
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她会带着这份来自远方的力量,从容地面对后宫的风风雨雨,一步一步,走得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