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乾风云起苍穹 > 第273章 烧制水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连着下了三天雨,雨过天晴后,苏康站在城门口,望着城外那条烂泥路,眉头拧成了疙瘩。

原本就坑坑洼洼的土路,经雨水浸泡后彻底成了泥潭,一辆牛车深深陷在里面,老黄牛耷拉着脑袋,粗气直喘,眼看就要累瘫。

赶车的老汉一边咒骂着鬼天气,一边使劲拽着缰绳,泥浆溅得他满身都是,那狼狈模样,任谁看了都觉得可怜。

“这路再这么折腾下去,别说运货的车走不了,就连行人都得蹚着泥走!”

“这路,得修成水泥路才行!”

苏康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心里早已盘算起来 —— 先前在威宁县当县令时,他曾用火山灰混合沙子、石灰膏粉,做过一版简易水泥,勉强够用。如今到了武陵县,连火山灰的影子都见不着,那版简易水泥更是没了着落。

“水泥啊水泥,这东西可是建筑修路的宝贝,看来得把烧制正经水泥的事提上日程了!”

苏康暗自下定了决心,目光不自觉投向了远处的苗岭 ——苗岭周围藏着不少石墨矿,而石墨耐高温的特性,正是搭建水泥烧制窑的绝佳材料,这倒是省了不少麻烦。

正想着,鲁琦抱着块刚出窑的青砖走了过来,见苏康盯着烂泥路发愁,也忍不住叹了口气:“大人,昨儿个邻县有个商人来买青砖,说他们县城外的路都铺了石板,甭管下多大雨,走上去都不滑不沾泥。要是咱武陵县的路也能修成那样,不光百姓方便,咱烧的青砖也能多卖不少,毕竟运砖的车也不用再怕陷进泥里了。”

“石板铺路哪那么容易?一块石板得雇人从山里采、再拉回来,成本太高,咱武陵县眼下的家底,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工程。”

苏康摇了摇头,话锋一转,眼神亮了起来,“不过你也别愁,咱武陵县不是有石墨矿吗?用石墨搭建水泥窑,再自己烧水泥,不管是铺路还是盖房,都比石板划算得多!”

鲁琦却听得一脸茫然,手里的青砖都差点没抱稳:“石墨矿?那玩意儿不就是磨成粉写字用的吗?还能用来建窑?还有您说的水泥,又是啥新鲜玩意?”

“你先别管石墨能不能建窑,跟我去工坊,我慢慢跟你说!”

苏康拉着鲁琦就往工坊走,脚步都比平时快了几分,“咱用石灰石、黏土、铁矿石混着煤炭一起烧,烧出来的‘熟料’再磨成细粉,最后掺上点石膏粉,这就是水泥!比我在威宁县做的火山灰水泥好用十倍,不管是铺几里地的大路,还是盖两层高的瓦房,都结实得很!”

“就这四样混着烧?”

鲁琦还是没转过弯来,挠着头追问道,“石灰石烧石灰我知道,能砌墙能和泥;黏土加水能捏瓦罐;铁矿石能炼铁,煤炭能当柴烧,可这四样凑一起烧,真能烧出您说的‘水泥’?别到时候烧出一堆又硬又脆的疙瘩,扔了可惜,留着没用。”

“行不行,试了就知道!”

苏康拍了拍鲁琦的肩膀,语气笃定,“你赶紧安排人办四件事:第一,立即派人前去威宁县采购一些威宁牌水泥过来,越快越好;第二,派人去苗家寨跟阎武他们拉点石墨回来,准备建造五座能耐高温的水泥窑;第三,再盖几间工坊,用来粉碎石头、研磨粉末、混合原料;第四,多烧点石灰,做成石膏粉备用。”

鲁琦虽还有些将信将疑,但也知道苏康从不打没把握的仗,当即点头应下,转身就去安排人手。

在派人前去威宁县采购火山灰水泥之际,武陵这边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半个多月后,威宁牌水泥终于拉回来了,耐高温的水泥窑也得以开始进行建造。

众人并不知道石墨的用法,还是苏康给出了建议:“把石墨粉碎混上黏土,再加点从威宁县买回来的简易水泥,加水搅成泥浆,用来砌砖和像抹墙似的抹在窑壁上。这样既能耐高温,又能粘得结实!”

正如苏康所说,半个月后,五座水泥窑就建好了,旁边的数间工坊也盖得整整齐齐。

苏康站在水泥窑前,看着崭新的窑体和工坊,心里既激动又有些忐忑 —— 他在威宁县只做过简易水泥,这种高温烧制的水泥,到底能不能成,还得靠一次次试验才行。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康按照记忆里的烧制水泥的原材料配方,带领鲁琦和工匠们开始进行了试烧。

经过多次改良配方,他最终得到了石灰石占比为百分之七十三、粘土占比百分之十五、铁矿石占比为百分之一、煤炭粉占比百分之十一的最佳配方,照此配比烧制出来的水泥熟料细腻而纯净,混合适量的熟石膏粉后,就成了他心目中的水泥!

这天一大早,苏康来到试验场,开始检验昨日新烧制出来的水泥质量。

他掀开草席,看着木模里的水泥方块,深吸了一口气,拿起锤子重重一敲,“当”的一声脆响,锤子弹了回来,方块上只留下一个浅浅的白印。

他又让人把方块翻过来,底部平整光滑,没有一丝裂缝。

“成了!真成了!”

苏康激动得跳了起来,一把抱住鲁琦,“你看,这硬度,比石头还结实!”

鲁琦也赶紧拿起方块,用手使劲掰,方块却纹丝不动。

他高兴得直喊道:“我的娘哎!这玩意儿也太神了!以后咱武陵县铺路,再也不用愁烂泥路了!”

可刚高兴没两天,新的麻烦又冒了出来 —— 研磨熟料需要石磨,可工坊里只有两台石磨,磨起来慢得很,一天磨的粉只够铺一小块地。

苏康看着堆成小山的熟料,心里又犯了愁:“要是能快点磨就好了。”

柳青送晚饭来的时候,正好听到苏康的嘟囔,忍不住开口:“少爷,我听我张老爹说,他以前村里磨面粉,要是石磨慢,就给磨盘装个大木轮,用牛拉着转,能快不少。咱这磨熟料,是不是也能试试?”

苏康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立马吩咐鲁琦,让他跟木匠们给石磨装了个大木轮,再用绳子把木轮和磨盘连起来,用牛拉着转。

一试之下,速度果然快了不少,一天能磨出以前三倍的粉,堆在旁边的熟料也慢慢变少了。

第一批水泥终于做出来了,苏康让人在县衙门口圈了块空地,打算先铺个小广场试试。

工匠们先用碎石把地面整平、压实,再按苏康说的比例,把水泥、砂子、碎石和水搅成泥浆,均匀地铺在碎石上,并一一夯实。

随后,鲁琦拿着木抹子,一下下把表面抹平,引得不少百姓围过来看热闹。

“大人这是在干啥?铺这么一层灰乎乎的东西,能结实吗?”

“我看悬,这玩意儿跟稀泥似的,晒干了肯定一踩就碎,到时候还得重新铺。”

“就是,还不如铺点石板实在,至少石板硬啊!”

……

苏康没理会大家的议论,铺好后,他每天都去广场查看情况,并指派两名衙役早晚淋水保养一次。

前三天,水泥浆慢慢凝固,从灰白色变成了浅灰色;到了第五天,水泥彻底干透,变成了一块平整的深灰色地面,用脚踩上去,硬得能听到清脆的响声。

有个小孩穿着新布鞋,怯生生地踩了上去,见地面不沾泥,立马高兴地跑了起来,边跑边喊:“娘!娘!你看!这路不沾泥!我的新鞋一点都不脏!”

百姓们见状,都立即围了过来,有人用脚使劲踩,有人捡来石头敲,地面硬是没出一点裂纹,连个印子都没留下。

大家都惊呆了,纷纷凑上前摸了摸,嘴里不停感叹道:“这水泥也太神了!比石板还硬,还不沾泥!以后咱武陵县的路都用这个铺,再也不用走泥路了!”

苏康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心里暖洋洋的,可他也知道,这只是开始 —— 铺路需要雇人,需要准备更多的碎石、水泥,城外的路那么长,需要的材料更是不计其数。

他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无奈地笑了笑:看来他这个县令,想闲下来,怕是没那么容易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