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地在青山村回荡。王轱辘坐在堂屋的藤椅上,看着沈雅琴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她今天穿了一件绛紫色的棉袄,腰间系着条蓝布围裙,正在和面准备包饺子。
\"轱辘,来帮我剁馅儿。\"沈雅琴头也不抬地喊道,手上的擀面杖在案板上滚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王轱辘摇着轮椅过去,接过菜刀开始剁肉馅。厨房里热气腾腾,窗户上结了一层薄薄的水雾,透过模糊的玻璃能看到院子里那棵梨树,枝丫上还挂着零星未化的雪。
\"今年这雪下得勤。\"王轱辘一边剁肉一边说,\"梨叶说合作社的冬小麦长得不错。\"
沈雅琴把擀好的饺子皮一张张码在盖帘上:\"是啊,瑞雪兆丰年。对了,梨叶说什么时候回来?\"
\"下午吧,合作社年终总结会开完就回。\"王轱辘停下刀,擦了擦额头的汗,\"菌生带着两个孩子去县城买年货了,说是要给您带条新围巾。\"
沈雅琴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这孩子,又乱花钱。\"
\"孩子们孝顺。\"王轱辘笑着说,继续低头剁馅,\"您就高兴收着。\"
两人正说着,院门被推开,李大勇的大嗓门传了进来:\"老哥!雅琴姐!忙着呢?\"
沈雅琴擦了擦手迎出去:\"大勇来了,进屋坐。\"
李大勇手里提着条大鲤鱼,少说有五六斤重,鱼尾巴还在微微摆动:\"刚在冰窟窿里钓的,新鲜着呢,给你们添个菜。\"
\"哎哟,这么大一条。\"沈雅琴接过鱼,\"正好,中午做红烧鱼,你留下吃饭。\"
李大勇搓着手笑道:\"那敢情好。老哥,有个事跟你商量。\"
王轱辘放下菜刀,摇着轮椅来到堂屋:\"什么事神神秘秘的?\"
李大勇压低声音:\"是这样,村里几个老伙计商量着,想过年期间组织个老年秧歌队,热闹热闹。你腿脚不便,但嗓子好,想请你当领唱。\"
王轱辘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我这把年纪了...\"
\"年纪怎么了?\"李大勇瞪大眼睛,\"你比我就大两岁。再说雅琴姐都答应了,说要参加秧歌队。\"
王轱辘惊讶地看向厨房:\"雅琴,你真要扭秧歌?\"
沈雅琴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几分笑意:\"怎么,就许你们老头子热闹,不许我们老太太活动活动筋骨?\"
李大勇哈哈大笑:\"看看,雅琴姐多开明。老哥,就这么定了啊,初一开始排练。\"
中午吃饭时,红烧鱼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堂屋。李大勇夹了块鱼肚子肉,赞不绝口:\"雅琴姐手艺就是好,这鱼做得鲜嫩入味。\"
沈雅琴给王轱辘盛了碗鱼汤:\"多喝点汤,暖和。\"
李大勇看着两人,突然感慨道:\"老哥,雅琴姐,你们这样真好。要我说啊,早该这样了。\"
王轱辘老脸一红,沈雅琴瞪了李大勇一眼:\"吃饭还堵不住你的嘴。\"
饭后,李大勇帮着收拾完碗筷就告辞了,说是要去通知其他老人参加秧歌队。沈雅琴继续包饺子,王轱辘坐在一旁帮忙捏花边。
\"你真要去扭秧歌?\"王轱辘忍不住问,\"天这么冷...\"
沈雅琴熟练地捏出一个漂亮的饺子褶:\"怎么,嫌我老了扭不动?\"
\"不是...\"王轱辘赶紧解释,\"我是怕您累着。\"
沈雅琴把包好的饺子整齐地码在盖帘上:\"活动活动对身体好。再说,村里老姐妹们都去,我总不能一个人在家闲着。\"
王轱辘看着她灵巧的手指,突然说:\"那我也去,给您伴奏。\"
沈雅琴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这才像话。\"
下午,梨叶和菌生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大包小包的年货堆满了客厅。王思远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精美的盒子:\"太姥姥,这是爸爸给您买的新围巾!\"
沈雅琴接过盒子,里面是一条枣红色的羊绒围巾,柔软得像云朵一样。\"花这个钱干什么...\"她小声嘟囔着,却忍不住把围巾贴在脸上蹭了蹭。
菌生笑着说:\"外婆,这是我和梨叶的心意。您照顾这个家辛苦了。\"
梨叶从包里拿出一件深蓝色的毛衣:\"爸,这是给您买的。外婆织的那件可以换着穿。\"
王轱辘接过毛衣,手感柔软舒适:\"不错,正好过年穿。\"
两个孩子兴奋地展示着他们的新衣服和新玩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沈雅琴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突然说:\"今年过年,咱们家要更热闹了。\"
梨叶好奇地问:\"怎么了,外婆?\"
\"我和你爸要参加村里的老年秧歌队。\"沈雅琴挺直腰板说,\"初一要在村口表演。\"
\"真的?\"梨叶惊喜地看向父亲,\"爸,您也去?\"
王轱辘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我...我就唱两句...\"
菌生一拍大腿:\"太好了!我去借个摄像机,把表演录下来!\"
腊月二十八,村里开始张灯结彩。合作社出资在村口搭了个大彩门,挂满了红灯笼。王轱辘摇着轮椅去看了彩排,沈雅琴穿着秧歌服,腰间系着红绸带,在一群老太太中格外显眼。
\"怎么样,还行吗?\"排练结束后,沈雅琴气喘吁吁地问,脸颊因为运动泛着健康的红晕。
王轱辘递给她一条毛巾:\"好着呢,比那些年轻十岁的都精神。\"
沈雅琴擦了擦汗,突然压低声音:\"其实我腰有点疼...\"
\"那别参加了。\"王轱辘立刻紧张起来。
\"那怎么行。\"沈雅琴挺直腰板,\"都练这么久了,不能半途而废。回去给我拔个火罐就行。\"
年三十晚上,青山村家家户户都亮着灯,鞭炮声此起彼伏。王轱辘家的堂屋里,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旁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最中间是条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
梨叶举起酒杯:\"爸,外婆,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菌生也举杯:\"祝二老幸福美满,长命百岁。\"
两个孩子有样学样,举着果汁杯奶声奶气地说:\"祝爷爷太姥姥新年快乐!\"
王轱辘和沈雅琴相视一笑,同时举杯。沈雅琴今天特意戴上了那对银耳环,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饭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沈雅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分给两个孩子。王青山和王思远高兴地接过,脆生生地道谢。
\"爸,这是给您的。\"梨叶突然拿出一个鼓鼓的红包。
王轱辘连连摆手:\"我都多大岁数了,还要什么压岁钱。\"
\"必须收着。\"梨叶坚持道,\"这是我和菌生的一点心意。\"
沈雅琴也拿出个红包递给王轱辘:\"拿着,图个吉利。\"
王轱辘接过红包,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多年前自己在青山村时,还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如今却拥有了这么多。
午夜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村里的鞭炮声震耳欲聋。王轱辘摇着轮椅来到院子里,看着满天绽放的烟花。沈雅琴站在他身旁,为他披上厚外套。
\"新年快乐。\"王轱辘轻声说。
沈雅琴握住他的手:\"新年快乐。希望今年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大年初一清晨,青山村的老年秧歌队就在村口集合了。王轱辘穿着新毛衣,坐在轮椅上调试二胡。沈雅琴一身红衣红裤,腰间系着红绸带,在一群老太太中格外精神。
秧歌表演开始后,欢快的锣鼓声引来了全村人围观。王轱辘的二胡拉得悠扬动听,沈雅琴的秧歌扭得热情洋溢,完全看不出是七十五岁的人。
梨叶和菌生带着两个孩子站在最前排,不停地鼓掌叫好。王青山和王思远兴奋地蹦跳着,为太爷爷太姥姥加油。
表演结束后,老支书代表村委会给每位参与者发了红包。沈雅琴的红包格外厚实,说是奖励她跳得最好。
\"雅琴姐,真看不出来啊,身子骨这么灵活。\"赵婶羡慕地说,\"有什么秘诀没有?\"
沈雅琴擦了擦汗,笑道:\"哪有什么秘诀,就是心态年轻。\"
回家的路上,王轱辘和沈雅琴走在最后。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他们身上,在地上投下两个依偎在一起的影子。
\"累不累?\"王轱辘关切地问。
沈雅琴摇摇头,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不累,高兴着呢。\"
王轱辘看着她红扑扑的脸颊,突然说:\"明年还参加不?\"
\"参加!\"沈雅琴毫不犹豫地回答,\"你也要来,二胡拉得真好。\"
王轱辘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好,咱们年年都来。\"
两人慢慢走回家,路上不时有村民向他们拜年问好。青山村的新年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红得耀眼,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村庄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回到家,梨叶已经准备好了热茶和点心。两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围上来,叽叽喳喳地说着刚才的表演有多精彩。
\"太姥姥跳得最好看!\"王思远仰着小脸说。
\"爷爷的二胡也拉得最棒!\"王青山不甘示弱地补充。
沈雅琴和王轱辘相视一笑,接过孩子们递来的茶。茶水温热,氤氲的雾气中,他们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幸福与满足。新的一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