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石星域边缘,一颗看似普通的陨石正缓缓移动。它直径3.7米,表面覆盖着与周围环境一致的岩石模拟层,热信号和辐射特征与普通陨石无异(误差<0.3%)。但如果靠近观察,会发现其表面有无数微米级的细小孔隙——这是星盟安全局的“幽影侦测艇”,专门执行隐蔽侦察任务的尖端装备。
侦测艇利用骸骨迷宫的天然掩护,以0.3km\/s的速度缓慢移动,规避所有主动扫描(“被动雷达反射截面积0.001㎡,相当于一块拳头大小的金属”)。它的AI核心分析着骸骨分布,计算出最优渗透路径,目标直指8km外的骸骨大厅——那个刚刚建立的流亡者庇护所。
抵达预定位置后,侦测艇表面的孔隙如同蜂巢般打开,释放出数百枚纳米探测器(“直径0.5cm,形似黑色甲虫,外壳采用反吞噬材料,具备光学迷彩和振动感应”)。探测器如同黑色潮水般散开,利用骸骨缝隙作为掩护,以2m\/s的速度渗透,目标明确:绘制庇护所防御布局图、定位地热能源核心、确认“星骸猎神”和银钥碎片的具体位置。
“它们采用量子加密通讯,无法干扰,传输延迟<0.1秒。”伊莎的声音突然在骸骨大厅响起,带着警报的尖锐,战术地图上瞬间标记出数十个红色光点,“它们的目标是我们的地热系统和防御布局!数量超过100,正在快速逼近!”
此时,烬正在监督沉默者小队构建外层防御屏障。五名基因改造人正合力搬运一根重达30吨的巨型骸骨,按照凯斯设计的图纸加固主入口。突然,烬的噬骸核心传来一阵尖锐刺痛——不同于碎骨虫的低频振动,这是一种高精度机械特有的高频共鸣(“频率17.3hz,与星盟之前的扫描波一致”)。
心像烙印的活跃度瞬间从53%飙升至61%,暗紫色纹路在皮肤下翻涌,眼前浮现出无数红色光点组成的分布图——纳米探测器的实时位置!
“敌袭!”烬大吼一声,活性金属如潮水般覆盖全身,0.7秒内完成初号机形态转换。归墟之牙展开为粒子刃模式(高频振动+能量刃组合,破甲效率提升53%),他如同离弦之箭冲出骸骨大厅,留下一道暗紫色残影。
“发现目标集群!距离1.2km,数量127!”伊莎的实时标记显示在hUd界面,红色光点密集地分布在骸骨大厅周围的三条通道内。
初号机的粒子刃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挥舞,形成直径20米的防御圈。“斩!”暗紫色的能量刃划过,所过之处纳米探测器如同被利刃切割的玻璃般碎裂,黑色碎片散落一地。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每一次挥刀都精准命中数十个目标,4.3秒内就摧毁了126枚探测器。
就在此时,最后一枚探测器突然做出了异常反应——它没有逃窜,而是瞬间融入骸骨环境!光学迷彩完美模拟了周围骸骨的颜色和纹理,振动频率也调整至与骸骨完全一致(误差<0.1hz),如同变色龙般消失在视野中,沿着一条狭窄的骨缝快速逃窜。
“想跑?”烬追击而至,粒子刃横扫,但探测器灵活地钻入一个复杂的骸骨关节结构,那里布满细小的孔隙和通道,如同迷宫。初号机的扫描系统失去了追踪信号(“目标信号与背景噪音完全融合,无法区分”)。
“该死!让它跑了!”烬一拳砸在旁边的骸骨上,留下一个深深的拳印,骨粉簌簌落下。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庇护所的位置暴露了。
与此同时,星盟安全局总部,最高加密档案库内。
【深潜者-7号观测报告(补充)】档案自动更新,红色的“已确认”标记取代了之前的“推测”。画面显示幽灵型探测器传回的最后画面:骸骨大厅的入口、正在建设的防御屏障、以及初号机战斗的模糊影像。
冰冷的电子音在空旷的数据库中响起:“目标据点确认(鬼石星骸骨带)。检测到异常能量同调现象(地热+星骸骸骨),推测为新型能源系统。威胁评估:具备成长为‘叛乱枢纽’潜力。”
新的指令下达,红色文字覆盖屏幕,带着最高执行优先级:
“建议:渗透破坏优先。立即派遣‘幽灵特工’潜入目标据点,收集银钥碎片情报,破坏地热能源系统。等待‘幽影特勤组’全员集结(剩余时间:96小时),再执行抓捕\/毁灭任务。”
档案访问记录被自动清除,屏幕恢复为纯粹的黑色。但星盟的阴影已经伸向鬼石星域,如同毒蛇的獠牙,悄然逼近。
烬站在骸骨迷宫中,望着探测器消失的方向,眼神凝重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