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寂的虚空中,时间失去了意义,只有生存与重建的节奏在缓慢推进。借助晶灵火种毫无保留开放的知识库,以及它那稳定而纯净的晶能辅助,烬开始对他所在的这片残骸区域进行系统性的改造。
过程不再是噬骸核心主导的、狂暴的吞噬与强制融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精密的、近乎艺术般的“冶炼”与“铸造”。
他以自身为熔炉,以意志为蓝图。晶灵火种悬浮在一旁,其散发的柔和晶能成为最佳的引导媒介和能量催化剂。烬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这些晶能,筛选周围漂浮的有用物质:那些尚存一定结构强度的金属碎片、蕴含着独特能量的晶体残块、甚至之前战斗中拾荒者遗弃的、粗劣但尚可回收利用的装备零件。
这些材料被晶能包裹、牵引至身前。同时,他调动起体内那带有秩序特性的星源力残余。这股力量不再用于直接的破坏或防御,而是化作了无形的锻锤,遵循着晶灵知识库中那些精妙的材料结构学原理,对汇聚而来的材料进行高频的震荡与塑形,剔除杂质,优化内部排列,使其趋向于最稳定的结合状态。
最后,这些被初步处理过的材料,被缓慢地与他身上那套仍在缓慢自我修复的星穹武装进行“熔接”。晶能的秩序之力则确保接合处的分子级牢固。这是一个缓慢而消耗心神的过程,每一次熔接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对能量的控制要求也极为苛刻。
数日——或者更久的时间,在绝对的专注中流逝。
当最后一块淡紫色的能量晶体被完美嵌入预定的槽位,并与其他结构建立稳定的能量连接后,一套全新的武装,覆盖了烬的身体。
它不再具有星穹武装那流畅的生物金属曲线与侵略性的光泽,整体风格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暗金色的基底层是星穹武装未被完全替换的部分,但其上镶嵌的晶体结构,这些晶体并非装饰,而是能量传导和释放的关键节点。整套武装的线条变得更加硬朗、棱角分明,充满了冰冷的几何美感与结构强度。
右臂处,原本的武装结构被改造为一具紧凑的小型臂弩。弩身由强化金属和导能晶体构成,能够将烬引导的混合能量高度压缩,发射出具有晶化特性的能量矢,威力可控,能耗相对较低。
左臂则加装了一面圆盘状的装置,平时贴合臂甲,需要时可向前展开,通过激发内置的晶体阵列,生成一面小型的晶化能量护盾,专注于抵挡单点或线性攻击,而非大范围的能量防御。
整套武装的绝对防御力和能量输出效率,远不及噬骸核心全盛时期驱动的星穹武装,甚至可能不如星穹武装完好时的状态。但它却散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稳定性。能量在其中流转顺畅,损耗极低,每一分力量都能被精确地引导至需要的地方。它完美契合了烬当前能量水平不高的状态。
烬活动了一下手臂,感受着新武装与身体的高度契合,以及那种如臂使指的稳定感。他注视着左臂上那淡紫色的晶体护盾生成器,以及右臂那线条锐利的臂弩。
“晶骸武装。”他低声为其命名。
这不再是通过掠夺与吞噬得来的力量。这是他失去便捷的外挂后,依靠自身的智慧与一个文明的遗泽通力合作,亲手为自己打造的新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