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之种”那冰冷而华丽的身影,连同其一百八十万红石的天价标签,如同最深的烙印刻在博士的意识里,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近乎窒息的现实重压。主控室内,空气仿佛凝固成了铅块,沉甸甸地压在博士的肩头。他背对着全息投影屏,那上面Fmb改造方案二十七万五千单位的红石需求和“方舟之种”遥不可及的幻影交替闪烁,映得他挺直的背影透着一股被无形巨锤击中后的僵硬。面具掩盖了所有表情,只有微微收紧的指关节泄露了那被强行压抑的、翻江倒海般的挫败与不甘。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几乎要凝结成冰时,pRtS 2.0那特有的、毫无情绪起伏的合成音,如同滑过冰面的水滴,再次响起:
【博士。系统检测到您的决策压力阈值显着升高。基于当前据点发展阶段评估(一级据点升级中,地下核心开发初期,外部威胁迫近),系统建议优先级调整:在投入超大规模资源进行据点结构性改造(Fmb方案)或追求高阶战略资产(方舟之种)之前,补充并优化核心作战与建设人力,提升资源获取效率与据点基础防御韧性,是更具可行性的发展路径。】
它停顿了半秒,似乎在调取数据。
【具体建议:再次启用‘红石召唤协议’。目标:进行一次小型战斗\/建设建制单位的‘定向招募’。理由:】
填补关键职能缺口:当前据点面临多线压力(据点建设、防御警戒、资源掠夺、外部威胁监控),现有人员结构(战斗\/工程)已显紧张,持续高强度运转将导致效率下降及风险累积。
提升资源获取速率: 更多、更专业的战斗力量,可支撑更高效、更大范围的莱彻巢穴清扫与红石掠夺行动,加速原始积累。
分摊压力,优化配置:新力量注入可解放部分现有精锐(如维什戴尔、赫德雷),使其专注于更核心的攻坚或指挥任务。
为后续计划奠基:无论是Fmb改造还是其他长远规划,充沛且结构合理的人力是执行基础。
pRtS 2.0的分析冷静而务实,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博士被天价蓝图堵死的思维僵局。它没有否定“移动”的构想,而是点出了一个更基础、更迫切的问题:人。再宏伟的蓝图,也需要足够的手去搭建;再锋利的獠牙,也需要足够的力量去挥舞。
博士紧绷的肩膀,微不可察地松动了一丝。那股被天价数字冻结的思维血液,似乎开始重新缓慢流动。是的,资源是瓶颈,但获取资源的能力,同样取决于手中掌握的力量。彩虹小队、维什戴尔和刚来的“薪火”分队、即将抵达的工程大队是骨干,但面对这片危机四伏、机遇与死亡并存的废土,以及那深不见底的资源需求,他们需要更多的臂膀,更专业的“工具”。
定向招募。目标锁定在小型战斗建制。这确实是目前红石储备(三十五万出头)能够负担得起,且能快速见效的选择。五万红石一次,还能承受几次。
但招募什么?一支纯粹的重装攻坚队?一支高速侦察猎杀组?一支擅长阵地构筑的工程战斗混合体?亦或是……一支具备特殊能力、能应对废土诡异威胁的特种力量?选择的方向,将直接影响据点未来一段时间的行动模式和资源获取效率。
博士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主控室冰冷的金属墙壁,仿佛穿透了它们,看到了工厂内外那些正在为据点生存而奔忙的身影。维什戴尔的爆破组需要火力掩护和清场;赫德雷的防线需要更多的盾与矛;伊内丝的情报网需要延伸的触角;极光的工程大队需要战斗力量的保护;彩虹小队擅长特种作战,但缺乏应对大规模正面冲突的持续火力;阿米娅……她需要更稳固的支撑。每个人的需求,都指向不同的方向。
他不能仅凭自己的判断。尤其是经历了“方舟之种”的幻灭冲击后,他更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个决定。集思广益,或许能发现他思维盲区中的最优解。
“pRtS,记录:启动核心成员战术咨询流程。”博士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但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召集:彩虹小队代表(灰烬)、维什戴尔、赫德雷、伊内丝、极光、阿米娅。地点:主控室。时间:现在。”
【指令确认。通讯请求已发送。】
很快,主控室那厚重的合金门滑开,熟悉的身影陆续走了进来。气氛与往常的战术会议不同,少了几分临战的紧绷,多了几分对未来走向的思索。
灰烬(Ash) 依旧是一副干练冷峻的模样,作为彩虹小队的战术指挥,她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博士,最后落在pRtS的投影上,带着职业军人的审视。
维什戴尔(w)大大咧咧地拖过一张椅子反坐着,下巴搁在椅背上,猩红的眸子里闪烁着不耐烦和一丝“又开会?”的躁动,指尖习惯性地捻着一枚小巧的源石炸弹模型。
赫德雷步伐沉稳,厚重的护甲发出轻微的金属摩擦声。他在维什戴尔旁边站定,如同磐石,目光沉静地看向博士,等待指令。
伊内丝悄无声息地靠在门边的阴影里,仿佛融入了其中,只有那双锐利的眼睛在昏暗光线下微微闪烁,带着情报官特有的敏锐和疏离。
极光最后进来,银灰色的发丝似乎还沾着一点地下的尘土,但眼神明亮专注。她快速扫了一眼主控室的状态,便安静地站到一旁,工程师的务实气质展露无遗。
阿米娅安静地走到博士身侧稍后的位置,琥珀色的眼眸中带着关切和一丝询问。她能感受到博士身上那尚未完全散去的沉重气息。
“各位,”博士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没有多余的寒暄,直入主题。“据点升级和资源储备进入关键阶段,但人力缺口和外部压力持续存在。pRtS建议进行第二次红石召唤,目标锁定为小型战斗建制单位,以提升资源获取效率和据点基础韧性。五万红石一次,我们需要决定招募方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血’?说出你们的判断,基于你们负责的领域和遇到的实际困难。”
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博士的问题,权衡着自己的需求。
维什戴尔第一个打破沉寂。她猛地一拍椅子背,发出“哐”的一声,猩红的眸子亮得惊人:“哈!早该这么干了!博士,听我的!给我来一支‘拆迁大队’!要玩爆炸玩得比我更疯的!重装?火力覆盖?清场?不!要的是精准高效的定点清除和开罐能力!对付那些缩在厚重甲壳里或者躲在复杂工事后面的领主级铁罐头,光靠蛮力砸门太蠢了!我们需要能瞬间撕开它们乌龟壳,或者把整栋楼连同里面的臭虫一起送上天的人才!爆破专家、攻坚特化术士、或者……嘿嘿,能搞到源石技艺驱动的超重型破城器械最好!目标明确:更快、更狠地撬开那些血肉巢穴和资源点!炸得越碎,抢得越快!” 她的诉求极其鲜明:极致的攻坚破坏力,提升掠夺效率。
赫德雷沉稳的声音紧接着响起,如同磐石落地,与维什戴尔的狂气形成鲜明对比:“博士,维什戴尔队长的需求有其道理。但我认为,当前据点防御体系的稳固和弹性,是支撑一切行动(包括主动出击)的绝对前提。”他厚重的手掌按在控制台边缘。“我们现有的防御力量,依托工厂和即将成型的地下核心,足以应对中小规模冲击。但面对领主级集群冲锋,或者更诡异的规则级攻击模式(参考东北威胁),纵深不足,硬性拦截点密度不够是致命弱点。尤其是据点范围扩大后。”他看向博士,眼神坚定。“我建议招募一支擅长构筑永久\/半永久防御工事、精通阵地战、能快速建立交叉火力网和迟滞区的重装防御小队。他们不仅是盾牌,更是能让进攻者陷入泥潭的‘铁毡’,为维什戴尔指挥官这样的‘铁锤’创造最佳的反击条件。同时,也能分担我目前承担的防御指挥压力。” 他的核心:强化防御,尤其是应对高强度冲击的硬性防御和阵地构筑能力,为所有行动提供坚实后盾。
伊内丝从阴影中上前半步,声音不高,却清晰冷静,带着情报特有的穿透力:“博士,维什戴尔队长需要目标,赫德雷需要稳固后方。但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延伸得还不够远,不够深。”她指尖划过投影上工厂周边的模糊区域。“东北威胁源头不明,方舟动向成谜,周边更深处可能潜藏着未被发现的高价值资源点或致命巢穴。我们现有的侦察力量(包括我的阴影感知)覆盖范围有限,且极易被莱彻的特殊环境或方舟的反侦察手段干扰。我建议招募一支专职的远距离侦察、渗透、情报获取的特种小队。他们需要擅长在极端恶劣环境下(高活性菌毯区、强能量干扰区)长期潜伏,精通痕迹追踪、信息刺探、目标标记,甚至具备一定的反侦察和误导能力。我们需要更清晰的地图,更准确的情报,才能在资源掠夺和威胁规避中掌握先机。” 她的诉求:延伸感知,获取更远、更深的精准情报,降低行动盲目性。
灰烬代表彩虹小队发言,语气带着职业军人的干练:“彩虹小队可执行特种渗透、定点清除、要员保护等任务。但在正面战场持续火力压制、应对超大规模低阶莱彻海(如巢穴之母召唤的炮灰潮)方面,并非最优。据点未来若主动出击或防御大规模冲击,需要一支能提供稳定、持续、高强度面杀伤火力的单位。建议招募一支装备重型连发铳械、榴弹发射器、或者大范围源石技艺轰炸装置的专业火力压制小组。他们的作用是在战线正面形成无法逾越的金属与能量风暴,为攻坚、防御或撤退创造绝对的火力窗口。” 她补充了关键一环:战场控制,提供持续而凶猛的面杀伤火力,压制人海战术。
极光推了推她的护目镜,声音带着工程师的务实:“博士,工程大队即将抵达,地表和地下的建设任务极其繁重。尤其是您提出的Fmb方案(如果执行),工程量更是惊人。在危险废土施工,我们需要一支具备战斗能力的工程护卫力量。但更理想的是……”她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直接招募一支本身就是‘工程战斗混合体’的建制!他们既能熟练操作工程设备、快速构筑工事或修复载具,又具备不弱的战斗能力,能独立保护作业现场或执行一些结合了工程爆破、障碍清除的战斗任务。这将极大提升工程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特别是在远离核心据点的区域施工时。” 她的需求直指痛点:保障工程安全与效率,需要具备战斗力的工程兵或战斗工兵。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落在了阿米娅身上。少女微微吸了口气,迎着博士的目光,清澈的嗓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稳重:“博士,指挥官们的建议都切中了关键的需求环节。但是……”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无论招募什么方向的队伍,他们都将成为据点的一部分,成为和我们并肩作战的同伴。除了专业能力,我认为……队伍的可融入性和可靠性同样重要。他们需要能理解罗德岛的理念(即使在这片废土上),能与现有队伍(巴别塔、彩虹小队、预备干员大队)有效协作,遵守纪律,关键时刻值得托付后背。一支强大但难以控制、或者理念格格不入的队伍,可能带来的麻烦会超过其价值。” 她点出了博士和pRtS在评估战力时可能忽略的软性因素:团队契合度与忠诚可靠性。
主控室内再次安静下来。维什戴尔的破坏、赫德雷的坚盾、伊内丝的锐眼、灰烬的火雨、极光的工兵、阿米娅的融合……六种截然不同的需求,如同六道指向不同方向的箭头,清晰地投射在博士面前。每一种都言之成理,都直指据点当前的短板或未来的需求。
没有完美的答案。五万红石一次的机会,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优先补强。博士的目光在众人脸上缓缓移动,将每一种诉求、每一种期待都收入眼底,铭刻于心。他需要时间,需要将这些声音、这些需求、以及据点整体的战略蓝图(机动性、资源掠夺、防御升级、情报拓展)放在一起,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艰难的权衡。
“意见收到。”博士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平稳而听不出倾向。“pRtS,记录所有建议,进行深度关联性及优先级辅助分析。我需要时间综合评估。散会,各司其职。”
他没有给出答案,但征询本身,已经为这场关于未来的招募,注入了更多维度的思考。而最终的选择,将决定据点这艘航船,在资源风暴中,首先加固哪一块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