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渡应声快马而去。
元扶妤与谢淮州视线对上,含笑同谢淮州行礼。
马车缓缓在元扶妤面前停下,谢淮州望着元扶妤脸上也挂上了儒雅温和的浅笑,浅浅颔首:“崔姑娘。”
“谢大人与其命裴渡唤审理科举舞弊案的御史台官员来安抚学子们,不如亲自出面给一个承诺。”元扶妤语声温和,“谢大人无世家背景,又是科举出身,与谢大人同科出了多少闻名天下令读书人追捧的才子,皆对谢大人称赞不已,只有名望如谢大人,才能震得住这些学子。也只有权势如谢大人,给他们还科举清明的承诺,朝廷官员才不敢对这些学子做出什么过激之举,谢大人也能借势科举改革。”
“这是自然,我随后就到。”
谢淮州说罢,对元扶妤做了一个靠近的手势。
元扶妤抬脚,行至马车车窗前:“谢大人有何指教?”
谢淮州低声同元扶妤说:“京都卢家已颐养天年的蔺老管事全家一夜未归,昨夜卢家灯火通明,今早卢家就着人报了京兆府,你小心些。”
元扶妤眉目间带着浅笑:“那就有劳谢大人多派些玄鹰卫暗中护我周全,有玄鹰卫和翟家最顶级的死士相护,我想卢家伤不了我分毫。”
马车顶檐上要落不落的雨滴,滴在元扶妤的额角。
谢淮州抽出袖中帕子想替元扶妤擦拭,就见元扶妤已抬手抹去。
他道:“何义臣已经去安排了。”
“谢大人怎么又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元扶妤上前一步,双手搭在马车车窗边缘,看到谢淮州手中的帕子,她抬眼望着谢淮州,“虽然我心悦谢大人,可正是早朝的时辰,谢大人的马车如此醒目,若替我擦雨珠,被人瞧见了,谢大人……还要如何住在公主府?要如何对那些因长公主而追随大人的文臣武将交代?”
谢淮州不动声色将帕子重新塞回袖中:“崔姑娘放心,闲王殿下离世后,如今我是唯一能替长公主完成国政推行之人,我不会让自己陷入到这种境地,影响……殿下的宏愿。”
谢淮州将殿下二字,咬的极重。
元扶妤眉目间笑意依旧:“如此,便不耽误谢大人了。”
说着,元扶妤退开。
目送谢淮州的马车走远,元扶妤面上笑意消散。
她立在檐下,看到越来越多闻讯赶来的学子,在宫门前跪下。
看到两位御史中丞一同赶到也未能安抚学子,学子们称在科举未能得清明之前,就在宫门前静坐。
陈梁按照吩咐,已将学子们在宫门口静坐求陛下还科举清明之事,传到了国子监。
国子监学子本就已暗中联络,打算联合同窗一道前往宫门前跪求陛下还科举清明,一听说其他学子都去了,甚至有人敲了登闻鼓,还称国子监学子惜命不敢来为天下读书人鸣冤,他们来鸣!
国子监学子哪里能受得了这样的侮辱,当即便一群人浩浩荡荡朝宫门而去。
宫门外学子云集,朝堂之上也闹得紧。
翟国舅撩袍跪下:“请陛下严惩科举舞弊罪魁王氏一族,灭其九族,方能平息学子之怒,给学子交代。”
世家官员出言道:“翟国舅,陛下命翟国舅查圈地之案,案子到现在还未了结,翟国舅还是多操心操心圈地案,尽早料理清楚为陛下分忧,别在这里操心旁的案子了。”
官员们争吵不休。
只不过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敢出来替王家说话。
有官员顺势提出谢淮州曾一力主张的科举改革。
谢淮州抱着笏板立在百官之首的位置,一语不发。
世家官员听到科举改革一事,顿时炸锅……
郑老大人上前朝小皇帝行礼,开口道:“陛下,若按照谢尚书当初所提科举改革之法,违背了知人善任的选才原则,用人为官应了解其家世背景及其品行,才能人尽其才。”
“郑老大人这话下官不敢苟同。”有官员站出来反驳,“先皇在世时极为重视科举,曾言开科取士,应不拘一格,只论才能不问出身,广纳天下贤才,才是兴国之本!为国取才,论品行更应该论能力,但最不应该论的就是家世背景,否则……官员都出自于世家,这朝廷到底还是陛下的朝廷,还是你们世家的朝廷!”
工部侍郎也站出来道:“下官也不敢沟通郑老大人所言,今日站在这朝堂之上的同僚,下官算一个非世族出身的,谢尚书也非世族出身,当年科举的龌龊我不提……朝中官员也都心知肚明!谢大人与朝堂上所有寒门出身的官员,是多亏当年长公主揽下科举之责,才没有让我等埋没。”
工部侍郎情绪激愤:“可十年寒窗的其他学子呢?他们没有生在世家的命,衣冠子弟唾手可得的东西,他们需要拼搏十年,举家托举,才能换得在科举中厮杀的机会,可到头来……却被世家之人,不费吹灰之力,夺走杏榜上的一席之地。世家在科举泄题,操纵科举选才,你们世家……这是在欺陛下年纪小吗?”
“竖子狂妄!怎敢当着陛下的面如此胡言乱语!”郑老大人险些被工部侍郎这话气得撅过去。
工部侍郎却丝毫不在意,他撩袍跪下:“陛下,陛下下旨命人办的是科举泄题案,可这案子……是多少人寒窗苦读的一生!求陛下允准科举以糊名、誊录的方式选才,还科举公正!”
“求陛下还科举公正!”
“求陛下还科举公正!”
“求陛下还科举公正!”
朝中官员陆陆续续都跪了下来。
工部侍郎见世家官员不跪,冷声道:“若是你等不赞同科举改革,那宫门外学子们的愤怒,你们去平!我倒要看看……不改科举取才之法,你们怎么平学子之怒!还是你们要将那些因科举不公,以命叩请陛下做主的学子,全都打杀了?”
世家官员义正言辞:“这次若因学子在宫门口叩请便妥协,纵容此等风气,下次学子再有不满,便能继续以此法要挟陛下,到时候……难不成还要继续纵容吗?”
“你说的这还是人话?若是学子们有办法,用得着去敲登闻鼓吗?你得了前程,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眼看着朝臣又吵了起来。
谢淮州上前一步,同小皇帝行礼后道:“陛下,如今学子们因科举泄题之事群情激愤,敲登闻鼓的学子虽得陛下赦免,但若不给学子们一个交代,此事怕难以平息……”
说着,谢淮州便跪了下来:“故,臣恳请陛下,允准科举以糊名、誊录的方式选才,还科举公正,平学子怨愤。”
见谢淮州已跪请,朝中大半官员亦是跪了下来,叩请皇帝。
一直未曾吭声的卢大人和崔大人见状,对视一眼,也跟着跪下。
他们与谢淮州早有交易,此次谢淮州未将他们牵扯进科举泄题之案,让他们世家体面得以保全。
更何况……学子们在宫门前请愿,事情已闹大,只有谢淮州曾经提出的科举改革能安抚住那些学子。
郑老大人回头,见卢大人和崔大人已经跪下,就连自家子嗣和门下官员都不敢看他,颤颤巍巍叩请皇帝,郑老大人呼吸急促,还想要说什么,他的儿子膝行上前拽着郑老大人跪了下来。
郑老大人双手撑地,地面映出他沟壑纵横的脸和鬓边白发,他缓缓闭上眼。
他知道,此事已不是他能阻拦的。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加察举,后来长公主干脆废了察举,如今……科举要以糊名、誊录的方式选才,日后世家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必会被削弱。
早朝一散,新上任的礼部尚书带着两位礼部侍郎,亲临宫门前,告知学子们科举改革一事,及陛下金口玉言此次科举泄题的王家陛下定会严惩,只待太原王家两子的案子了结,数罪并罚,请诸位学子回去等待圣裁。
学子们欢心雀跃,宫门叩首,称陛下圣君明主。
翟国舅从宣政殿出来,袖中还藏着那份已经写好的请罪折子。
原本,他今日是想就查圈地案上请罪折子的,谁知学子们先在宫门口闹了起来。
翟国舅想了想,转头去找小皇帝。
他想私下先将此事同陛下陈明,就算来日有人参他,陛下面前他也能交代得过去。
·
元扶妤坐在桌案后,一边看着蔺呈关和蔺行平画押的口供,一边听锦书同她说宫门前,礼部尚书都说了些什么。
“姑娘……”锦书单膝跪在矮桌前,压低了声音问元扶妤,“既然,姑娘想要的东西已经得到了,要不要把那个老畜牲给了结了?”
锦书知道那姓蔺的老畜牲对那些孩子做了什么,便恨不得将其扒皮拆骨。
“人先留着。卢家不是请京兆府找人,那就让京兆府找到那个宅子,把那些孩子转到慈幼堂去。”元扶妤翻着手中口供,“让陈梁去办吧。你去看看杨红忠他们在哪儿,把杨红忠叫过来。”
“是。”锦书应声出门去找暗中保护元扶妤的杨红忠。
杨红忠随元扶妤进来时,元扶妤正将纸笺装进信封之中。
“崔姑娘。”杨红忠行礼。
“这个交给谢大人。”元扶妤举起信封,“有劳。”
这封信中,元扶妤将蔺老管事大致交代了什么写明,又嘱咐谢淮州命玄鹰卫查一下程时伯寄养在道观的次女。
锦书上前接过信封递给杨红忠。
“崔姑娘放心。”杨红忠将信揣入怀中,行礼告辞。
元扶妤喝了口茶,掐着眉心道:“请我父亲过来。”
“姑娘……”锦书担忧开口,“自从南山回来后,姑娘一直未曾沾床,这么下去您身体吃不消的。”
元扶妤放下茶盏,不欲多言:“去请。”
元扶妤不能躺下,她一闭眼便是元云岳死时的情景。
所以,疲惫对元扶妤来说,反而是最不值得一提的。
·
崔大爷已带着自己信任的管事和崔二爷,将崔家想要且能吞下的王氏产业整理出来。
崔大爷很是谨慎,挑的大多都不是王氏明面上的产业,暗地里的倒是挑了不少。
虽说女儿许诺他想要的都能拿下,可他也怕太显眼,给自己女儿带来什么麻烦。
但崔二爷对王家的几处产业心动不已,一心想要吃下,说若是崔大爷拿不出那么多银钱,他可以先出银子让崔四娘帮忙买到他的名下,等崔大爷有了活泛银子,他再卖给崔大爷,如此就是崔家产业了。
崔大爷能不清楚自家弟弟心中那点子小九九?
他将婢仆遣退,正要训斥弟弟,就听心腹来报,说四姑娘请崔大爷过去。
崔大爷让心腹将整理出来的明细带上,崔二爷连忙将他想要且记录下来的王氏产业也交给崔大爷的心腹:“还有这些。”
崔大爷一脸不耐拿过崔二爷的册子,塞入崔二爷怀中,手指点着弟弟的肩膀:“你安分些,我知道你贪,但要有个度,别给四娘找麻烦,我们崔家日后能走到哪一步,都得依仗四娘。”
说完,崔大爷带着心腹朝元扶妤的院子而去。
元扶妤屋内,负责给国子监送布帛的崔家管事,同元扶妤禀报:“国子监主簿的意思是,这些年国子监的一应吃穿用度的供应商户,多多少少都与世家有些关系,如今国子监的布帛都已经用了崔家的,其他的……他也不好擅自做主将供商替换掉。”
这明显是托词。
国子监的供商也有王氏的份儿,王氏如今出事,国子监难道不换?
元扶妤透过敞开的窗棂已瞧见崔大爷跨入院门,便对管事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管事出门碰见崔大爷,连忙避让到一侧行礼:“大爷。”
“四娘给你安排活计了?”崔大爷停下脚步问。
管事面色难堪,腰弯的更低:“是,属下无能……未能替四姑娘办成。”
崔大爷皱眉:“以后对四娘交代的事多上心些,好好办,只有你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