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一年腊月二十九日,新春佳节临近,这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然而,在江华锦田长塘夹板冲,一场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大事正在悄然上演。
赵金龙以新春“赛神”为名——暗中召集了“九冲十八排”的瑶民六七百人,毅然举起了起义大旗。
在起义仪式前,谋士早已精心策划,让赵金龙以巫术来凝聚人心。
赵金龙心领神会,一场精彩的请神大戏就此拉开帷幕。
只见他手持用桃树干制成的木剑,挑起一张黄表纸,猛地口喷仙气,那黄表纸竟无火自燃,瞬间腾起一团火焰。
紧接着,他点燃九九八十一根蜡烛,刹那间,瑶族祖庙被照得灯火通明。
此时,众人只见东南方向,仿佛有一道真气飘飘然灌注到赵金龙身体内,他浑身猛地一震,犹如神灵附身。
众人见状,不由地“扑通”齐刷刷跪在地上,口中高呼:“显灵了!”
就在这时,谋士赵福才快步上前,将一顶鹅黄冠戴在赵金龙头上。
赵金龙悠悠醒转,大声自称是“大朝王”。
随后,他振臂高呼:“打进京城去,杀死道光王!”起事的众人情绪被彻底点燃,跟着齐声高呼,
那声音震天动地,仿佛要冲破天际。
无需冗长的说教,无需费尽口舌的劝说,就这一场精彩的表演,已然足够!
这些长期深受当地官府欺压的瑶民们,心中对大清的仇恨早已如熊熊烈火,此刻,被赵金龙神灵唤醒,化作了反抗力量。
起义军高呼着,迅速攻下江华锦田千户所,这千户所大致相当于现代团级警备部队。
他们将平日里鱼肉百姓的20余名地方官吏,与会党成员斩杀殆尽,以解心头之恨。
随后,起义军张贴出“金龙元年”的告示,向各地瑶民发出号召,呼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此时,赵金龙野心勃勃,他渴望开创一个全新的纪元,誓言要与道光帝相抗衡。
此告示一经张贴,再加上谋士赵福才此前所做的准备,一切都那么顺水推舟。
广东连州、广西贺县、富川等地的瑶民纷纷响应,踊跃加入起义军的队伍。
起义的消息震惊了官府,江华知县与永州总兵调集兵力,前来围剿。
然而,他们严重低估了起义军的力量。
赵金龙率领起义军,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以及顽强不屈的斗志,使得清军的围剿行动,一次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起义军在战斗中不断成长,赵金龙率部转战于九疑山地区,队伍规模迅速扩充到二三千人,声威大震。
道光十二年二月,清军提督海凌阿,奉命率领3000官兵,迅速赶到了蓝山。
此时,谋士赵福才巧妙布局,将义军悄然埋伏于茂密的树林中,偃旗息鼓。
同时,另派部分义军乔装打扮成普通乡民,引诱官兵进入早已设好的埋伏圈。
待官兵完全进入埋伏圈,将军一声令下,刹那间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天动地。
毫无防备的清军顿时阵脚大乱,海凌阿在混乱中被击毙,清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道光十三年二月,赵金龙率领义军乘胜前进,顺利进入新田县境。
在这里,他们与新田瑶族首领赵文凤会合,两股力量合而为一,如虎添翼,迅速占领新田城。
义军的势力如火燎原,迅速扩展到湘南以及两广边境地区。
他们以新田、常宁、桂阳为根据地,设寨筑垒,精心构建防御工事,准备与官兵展开长期抗争。
道光十三年三月,面对日益壮大的起义军,清王朝大为震惊。
道光皇帝急忙调兵遣将:着令湖广总督卢坤、湖北提督罗思举、贵州提督余步云和云南副将曾胜,
率领湖南、广东、广西、湖北和贵州5省的数万大军,向义军大本营逼近。
乖乖!道光下了血本。
这是瑶民起义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此时三省联军与清军五省联军对峙,可谓狭路相逢。
清军凭借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妄图一举剿灭起义联军。
然而,赵金龙和赵福才等人审时度势,并未被眼前的严峻形势所吓倒。
他们亲自勘察地形,精心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战斗打响后,湖南军作为先锋,如汹涌潮水般向清军的正面防线发起了猛烈攻击。
他们呐喊着,勇往直前,即便遭受清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仍毫不退缩,
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成功吸引了清军的主力注意力。
与此同时,广西军则绕到清军的侧翼,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悄无声息地逼近。
他们行动敏捷,如天兵下凡,突然出现在清军侧翼,发起凌厉突袭。
清军顿时阵脚大乱,陷入混乱之中。
而广东军则作为预备队进行补刀,以强大的兵力支援湖南军和广西军,为联军解决后顾之忧。
赵金龙手执钢刀,赵福才紧随其后,二人穿梭在尘土弥漫的战场上,沉着指挥着战斗。
二人的身影如同定海神针,极大地鼓舞着联军士兵们的士气。
在他们的带领下,联军士兵们个个奋勇争先,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场上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大地。
经过数日的激战,联军终于成功突破了清军的防线,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清军狼狈逃窜,留下了大量的武器和辎重。
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三省联军的士气,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反抗清朝统治的希望。
从起义爆发到这场激烈的混战,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两年。
清军虽派出大量部队围剿,却始终未能扑灭起义的火焰,道光皇帝为此伤透了脑筋。
道光十三年六月,道光帝严令湖广总督卢坤,务必在一个月内扑灭这次起义,否则提头来见。
卢坤不敢有丝毫怠慢,率领两万人马,将起义军根据地团团包围。
这次,卢坤采用分兵迂回战术,对起义军形成分割式严密包围圈。
此时,无论是从人数、士兵素质,还是武器装备方面来看,起义军都绝非清军的对手。
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义军逐步收缩阵地,被迫退守常宁黄洞、洋泉镇一带。
卢坤见状心中大喜,进一步缩小包围圈,最终将赵金龙、赵福才等部众,重重围困在洋泉镇。
在接下来的20多天里,双方展开了惨烈的血战。
起义军虽英勇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伤亡惨重。
最后,仅剩下800余人固守赵家大院。
湖广总督卢坤,对赵金龙的英雄气概颇为欣赏,试图劝降他:
“金龙啊,快些投降吧,有道是好汉不吃眼前亏。
如果你投降,我可以在皇上面前为你美言几句,饶你不死,说不定还能给你加官进爵。”
回应卢坤的,是破空而出的利箭。“老贼,你死了这份心吧!我赵金龙顶天立地,岂能做清狗!”
随即,赵金龙怒吼一声,挥起钢刀,将首当其冲的三名清军士兵,连人带马劈成了两半。
清军护卫们见状,急忙护着总督大人往后退。
“杀!”清军士兵在总督卢坤的督战下,前赴后继地冲向赵金龙。
一阵厮杀,刀锋砍在赵金龙的钢刀上,迸出串串火星。
他左冲右突,刀招狠辣,每一刀都带着破风之势。
然而,敌人实在太多了——杀不绝,斩不尽。
突然,一名清兵从侧翼偷袭,刀锋划破金龙的肩胛,鲜血瞬间染红他的衣襟。
又一清兵上来抱住金龙的腿,被他反手一刀贯胸,却也让他重心一滞,后背又挨了一刀。
赵金龙奋力杀退一波又一波敌人的围攻,旁边的义军兄弟死的死伤的伤,几乎没有了战斗力。
金龙的呼吸越来越粗重,伤口的剧痛让视线开始模糊,手中的钢刀仿佛变得千斤重。
放眼望去,主楼前,此时只剩下他一人。
靠在雕花石柱上的金龙,身上数十道伤口不停地淌着血。
此时卢坤缓步走近,脸上带着狞笑:“赵金龙,你完了。”
金龙抬起头,血污糊住了眼睛,但他却笑了,笑声嘶哑却带着傲气:
“清狗,我赵家大院,岂容尔等鼠辈放肆?”
他猛地将钢刀插入地面,撑起身体,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吼道:“杀!”
卢坤不慌不忙地躲过,抽出长剑,一剑刺穿金龙的胸膛。
金龙身体一震,钢刀从手中滑落,“哐当”一声砸在石阶上。
眼前天旋地转,他看着大院正中央的赵氏祖旗,
嘴角扬起一丝释然的笑,喃喃道:“孩儿……记住,长大后为爹报仇……”
“扑通”一声,赵金龙直挺挺倒地不起。
瑶民起义,以赵金龙力竭战死沙场落下了帷幕,几位骨干头领或战死,或被俘,起义最终失败。
瑶民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极大震动了清王朝,同时也鼓舞了少数民族反抗清朝统治的决心。
此后,反抗清政府残酷剥削压迫的起义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