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209章 攻占永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851 年 1 月 11 日,正值咸丰元年。

这一天,洪秀全振臂高呼,正式宣告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所率军队称“太平军”。

一场波澜壮阔、震撼华夏大地的,反清农民起义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起义爆发之初,太平军如猛虎出山,锐不可当,迅速冲出紫荆山区,顺利抵达大湟江,

而后计划向西北方向的武宣(今武宣县)进发。

彼时,太平军兵力仅有两万余人。

洪秀全、杨秀清心中明白,若死守桂平金田村,不出几日,便极有可能被清军围困剿灭!!

因此,起义军必须不断转移,凭借对山区地形的熟悉,与清军展开灵活的移动战,在战斗中寻觅突围之机。

这,便是洪秀全决意进军武宣的关键缘由。

“……”

与此同时,咸丰帝任命李星沅为钦差大臣,主持剿灭起义军的军务。

李星沅不敢有丝毫懈怠,即刻率领一万多名清军,马不停蹄向浔州方向集结。

同时,他调遣广西提督向荣与广州提督乌兰泰协同作战,务必将起义军一举歼灭。

后来,乌兰泰改任八旗都统。

向荣出身行伍,早年间便投身镇压白莲教、天理教起义的战事之中。

因其作战勇猛无畏,屡立赫赫战功,得以逐步晋升。

至鸦片战争前后,他已然官至总兵之位。

向荣以“善于治军”而闻名,麾下绿营兵将,皆历经无数战火洗礼,作战经验丰富,是清廷极为倚重的一支军事劲旅。

然而,这位牛逼将领,在太平军面前却屡屡吃瘪,接二连三遭遇惨败。

向荣并非作战能力欠佳,实则是起义军对当地地形了如指掌,他们专挑山区行进,巧妙避开平地,

这一策略使得清军骑兵的优势难以施展,起义军的武器虽然简陋,但是群众基础雄厚,如鱼得水,清军犹如陷入人民汪洋大海一般。

此乃杨秀清精心谋划、巧妙运用的扬长避短战术——

1851 年 2 月,向荣所部,先是在牛排岭被太平军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地逃窜,而后在屈甲洲再次遭遇重创。

这两次沉重打击,让向荣心有余悸,自此再也不敢轻易进攻,只能无奈采用围困之法,妄图将太平军困死。

向荣接连失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乌兰泰并不配合。

二人皆想彰显自身实力,互不服气,甚至相互掣肘,如此情形,又怎能打胜仗呢?

乌兰泰出身满洲正红旗将门世家,早年以副都统身份,参与边疆事务,后调任广西。

因其对南方地形与军务颇为熟稔,故而成为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之一。

彼时,乌兰泰率领八旗劲旅从广西各地火速驰援,与向荣部协同对太平军展开围剿。

他擅长运用火器,如抬枪、火炮等进行攻坚作战,初临战场便旗开得胜。

1851 年 5 月,太平军在象州中平一带,与清军对峙之时,乌兰泰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太平军营地,迫使太平军不得不转移阵地。

也就是说,向荣擅长围歼作战,而乌兰泰则精于火炮攻坚战。

倘若二人能够扬长补短、相互配合,想必起义军定会面临严峻挑战。

然而,事与愿违,二人始终无法齐心协作,不知道这是不是上帝眷顾洪秀全。

太平军敏锐地抓住清军将领不和这一有利契机。

1851 年 3 月,洪秀全与杨秀清当机立断,率领起义军从江口突围,成功实现进军武宣的目标。

幸运的是,起义军快速穿过紫荆山,翻山越岭,最终抵达武宣东乡(今来宾市武宣县东乡镇)。

起义军在武宣东乡进行了短暂的休整,补充军粮与武器。

此地虽规模不大,却很安全,清军未曾料到起义军会进入武宣,因而此处布防相对松懈。

在武宣东乡,洪秀全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登极”仪式,正式称天王。

这“天王”究竟是何种职位?

说实话,恐怕连洪秀全自己也难以清晰阐释。他独创的“天王”这一职务,大致蕴含着“天王老子第一”的意味。

洪秀全自认天王,树立绝对权威,极大鼓舞了太平军的士气,

也标志着太平天国在政治层面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其初级政权机构就此搭建起来。

时光匆匆,一个月转瞬即逝。 4 月,广西巡抚周天爵联合向荣,妄图趁着太平军立足未稳之际,将其一举歼灭。

二人率领清军气势汹汹地向太平军发起进攻。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洪秀全与冯云山毫无惧色,亲自指挥战斗。

在他们的带领下,太平军将士们同仇敌忾,一举大败清军。

这场胜利不仅成功粉碎了清军的进攻计划,更使得太平军在广西地区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饱受压迫的百姓纷纷前来投奔。

起义军的规模,迅速膨胀至四万人马。

“……”

紫禁城养心殿内,咸丰面对堆积如山的战败文书一筹莫展,他刚上任,就面临着国内最大的造反,不禁恼羞成怒。

“蠢物!废物!眼看半年过去,起义军非但未被剿灭,反而愈发壮大!”

实在不能苛责咸丰帝骂人,八旗军,绿营兵,这都是大清的正规军,怎么对付不了一群乌合之众?

彼时, 20 岁的咸丰刚刚登基,年轻气盛,急于有所作为。

见广西战事陷入困境,他认为老爹留下的李星沅能力不足,难堪大任。

而赛尚阿身为首席军机大臣,又是满族亲贵,主动请战正好契合咸丰帝的心意。

于是,赛尚阿带着咸丰帝赐予的“遏必隆刀”和大批军费,匆匆南下。

有道是“换人如换刀”,那么,赛尚阿真能一举消灭起义军吗?

1851 年 5 月,太平军自东乡进入象州(今象州县)境内。

这又是杨秀清的战略决策,他的目标直指永安县城(今蒙山县)。

刚刚到任的钦差大臣赛尚阿,召集八旗都统乌兰泰和广西提督向荣,

严令二人各率所部人马,将起义军围而歼之。

二人领命而去,向荣的绿营军紧紧尾随太平军,试图寻觅时机,给予致命一击。

然而,太平军行动灵活多变,向荣连连受挫。

乌兰泰与向荣表面和气,实则内心不和。

乌兰泰自恃出身满洲贵族,看不起汉人官员向荣,二人相互拆台,致使清军的追击计划屡屡落空。

到了9 月,对于太平军而言,有一个天大的喜讯,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他们成功攻克了永安。

永安,是金田起义以来,太平军占领的第一座城市。虽然城池不大,却坚如磐石。

这一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军士气,同时也让太平天国的影响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