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道藏辑要 > 洞眞太上太霄琅书卷之四左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洞眞太上太霄琅书卷之四左三

智慧要科

思道诀第五

凡有玄名青籙白简皆自思道愿奉愿崇愿

学愿得不忘须?嗜欲荣华音妓财色无之

不干有之不滞能舍以归道及化以玄眞思

道守一不入二门此智慧之人皆可以习圣

始终无异永正无邪克得神仙与道寳合矣

念经诀第六

道本无形应感生象大象无象象妙难明故

见眞文结空成字戒以吉凶圣眞传写演说

施行念之乐受受之念行行之必勤勤之必

乆请问谘疑解纷释滞首末晓明不负师?

无妄穿凿无敢损増不生诽毁不议窃求从

师所受多少随縁不敢泄慢不敢越阶越是

因果因依师果後宜遍学以度羣生精记题

版本

【重刊道藏辑要】

【正统道藏?涵芬楼版】

【原版道藏辑要】

【正统道藏?三家本】

目次序分明一师未足十师百师千师万师

备足乃已不备爲中小之士备者爲大士大

士大宗济度无量研寻至道洞智慧源始终

无违身足救物克得神仙与经寳合矣

存师诀第七

天地布炁父母生身师君教化率入至眞炼

凡成圣罚僞赏眞眞仙登圣非师不成心不

可师师心必败自非上圣不得师心师心之

圣尚不显言犹悉和光更相师犮凡夫无师

永无所成成道由师师不可忘存之在心炁

炁相续念念不絶与经道同道寳经寳师寳

号曰三尊有一不备无路昇真存圣存师贵

师爱资号大智慧始终无??克得入玄与师

寳合矣

凡三合三寳智慧之源源因无絶摄统衆流

流漂忘归縁感发悟各各执志急务还期期

还建业勇猛专心反流至源号曰上圣能学

圣者先定三生生心入眞誓不懈怠生口习

诵解了衆疑生身束恭非法不服服以明徳

解以救迷眞证无杂累乱顿祛祛累保乐永

劫长存生无复死故曰三生三生之事?有

前後行道存神先整法服思眞习道先当正

心次慎於口然後检身身口相应心又符同

三合成徳徳着於服脱着有时与俗分别内

外具瞻动静所鉴以之明德不可致??故初

建学业心凭三尊口请妙经身拟法服法服

之制品级各殊昇降之科大略于左

法服诀第八

葛巾葛单衣布褐布裙

葛帔竹手板草履

右男子受经须此法服法服者法则玄数服

之行道道主生成济度一切物我俱通故名

法服法者何也业也合也洗垢去尘息欲静

志专念玄宗十善爲业行止合道三界所崇

以正除邪故谓爲法服者何也伏也福也伏

从正理致延福祥济度身神故谓爲服服得

其法法得其方錬戺登圣解诸缚缠修学之

夫除饰存素弗能祼??羣衣未成拾故摭败

麄布破皮浣濯使净缝合爲衣不裁新物去

泰去奢縁此补接示其条科法象炁数叅会

二仪因爲取义思诣无爲爲此无爲合道符

眞眞道何爲乎济物无滞耳初学未便洽此

摭败卒复难成遇有麄布虽新非嫌但令条

数存拟正法童子巾阙余物悉同年及昇冠

制巾如法告师啓道蒙得成就礼谢三尊之

恩修行斋戒之集慎勿酣宴合?音声若笙

学子乔萧效秦史琴効虞舜歌习??成韵恊

云璈法不禁耳世典之醮习道可停至於拜

尊者感慈育尽恭敬无忽略焉婚宦啓告仪

唯昇冠女子受道初??後褐又有袿?状类

单衣余亦皆同受道心定治写经书便辨法

物勿使有??不得假借牵挽一时宜先制作

以呈师犮详覧检察如法与不不者更易勿

误後人如法者録湏度事竟解其向衣仍着

法服向者之衣亦是先王法服後世转讹是

故以今师爲定今师所遵老君之法老君被

褐怀玉出关亦着葛巾单衣玉女侍从袿??

褐裙圣人无迹迹有所以化人人寻圣迹自

然仰合圣心心得自然其法最胜三洞所用

大旨略同时有所异皆老君之别科耳

凡得道昇玄自然天衣存世所着施诸後德

功行未满人间命过时服不兼身外附体附

体之服单衣??笥若在宦佐着所居位公服

先虽经仕终时在私或白衣领职亡不赠者

皆单衣??笥不得法服法服经书符契劵録

悉还本师本师已过付保证朋犮及儿孙弟

子堪可付者若无其人依毕竟法毕竟之法

法有三条一沉深渊一藏山洞一净地焚若

始终山穴或游化人间不?宦者并得巾褐

仍故勿新不得兼重昔虽?宦过时出家或

夫妻共学不处荣华虽在人间与世多异亦

得巾褐妇妾袿??出家则褐女子在家修学

上法时入山林合和灵药皆得被褐功行未

足因縁应过虽复尸解亦同??袿男则单衣

和光世礼与世大异者冠巾被褐不棺不椁

拂山平石之上拂林深树之下单衾覆之於

地亦可不须牀廗太古送之旷野厚衣以薪

时火故火錬易销尽後世封树率称人情恋

慕爱着不忍弃捐蝼蚁狐乌终致侵犯灰土

泉壤永同尘波石??用蜄乆巳被讥布囊薄

衬从来见美爲道济神形骸可忘勿营陵墓

费累存亡悉不得怀恊灵文苟滞法服沉沦

泉曲幽显受灾当别营物故之方錬度镇尸

之法转败爲成虽妙而苦能悟此苦迨及盛

年勤修道术吾我兼全吾者悟也神之别名

我者俄也形之别号俄顷应去悟者长留留

神则形住住形则神一一其形神无上之士

也乖离神体抑割去留转轮方懽中眞以上

也不悟而分去或不分而悲伤下流之曹也

上士化下下感从上身神虽未便一可得两

顺延年年延功积自然成一守此一者由乎

才明明君训下皆当受法法服爲先先检身

也谘师请议检於口也习经研?检其心也

检心以经不起邪想检口以议无复恶声检

身以服非法不行行法守一服爲其先也一

有三一眞一太一又有玄一学法大殊身神

祼??矫迹激时应运显异焦先之俦不拘於

服凡贵贱男女未奉大道或已奉道未受经

法皆各随方制作衣服彩素布帛丰俭适时

若从俗入道受化爲民民有科戒未成弟子

佩籙叅法禀经受图乃爲弟子服与民殊初

请法时深衣袴褶布巾緼褐鞾履屣屩义手

手板随其土风因修渐教不即变革籙生男

者俱服单衣巾恰通着换易任人古者治职

其衣则同冠皆进贤後加介帻革带囊绶笏

舄僃焉系师入洛谓通阳官攺爲玄冠去其

绶带冠用皂纹黒罗?葛状如幅巾安絯擛

縁簮缨相类侧而着之礼玄冠不吊魏武之

时素爲此冠着以相吊积历多年有中书监

荀朂着经树间爲垂枝所迮遂凹其上今之

惬法出乎此冠上古玄冠生於麻冕帽之先

幅巾而已幅巾细布四十升者幅广二尺条

长四尺五寸六分其一横而屈之缝於两邉

开下缝髻垂後覆肩热则短之指周乎髻斋

则解之加以顔带後世俭弊升细难营丝葛

代充转亦下小是以仲尼之今也纯俭吾从

衆但开辟之初人皆肉髻有发细短垂下蒙

宻名爲寒毛毛却於寒故以爲称羲皇之後

世浇气薄肉髻渐消毛长爲妨边方或髽或

剪中国揽而鬌之稍就加饰覆以取温幅巾

旣用帽仍生焉神仙肉髻细发如云至于黄

帝玄素来仪头上霄气峩峩通天授帝妙道

奬垂衣冠冠冕之兴盛乎此世世异法殊因

革日滋尊卑品秩其冠不同尧时有触邪之

兽名爲獬豸其角并向冠又象之故名尧帻

着爲职任责罪治恶其间直分又名爲分汉

元皇帝额有异毛不欲露之复加顔带绕边

或帻其上犹空带结在後後遂缝之至王莽

头秃始覆其上上复有冠尊卑各异平天冠

者古之冕也贤人学士章甫华山随世而生

文武辩别自古至今道本一也相传转讹失

清入浊杀害耽滞媱祀祈恩乖道无福邪精

相欺小鬼强魔亦有知见见人先善德业应

兴因妖云好自爲己恩或人善将歇?罚应

至又僞作灵语戒其祸败愚人信之偶有

斯验不悉分明十中其一谓爲圣神求欲无

巳又忿无验颠倒性情喜怒无定名之爲俗

俗者何也欲也促也欲滞灭促故宜遣之是

以大道以无欲爲妙学善之俦务少私寡慾

欲与少欲心已不同劝进学道服与世异世

不着巾巾爲道法法乎上古贵重玄风其巾

有角本不枒中枒中象??出自後人其前楕

角起於郭氏後汉徵有道名泰字林宗古不

应聘皆着角巾林宗甞行中途遇雨角巾折

垂时人慕德未知其故竞折其巾遂乃楕

之有似菘叶又揲爲三梁象於进贤冠梁其

数各异一梁象一角兽六合同归一角兽出

二梁象二角兽狱讼正平二角兽出三梁象

三角兽王者法度修明三统得所三角兽出

诸所象者皆感德而生学道是以着之花叶

之盛莫过芙蓉道贵其义又象其叶焉髙下

大小取适随人少发安带不用垂缨总而言

之名芙蓉巾也别有芙蕖之冠周人谓爲委

貌装制小异体用大同本是诸天神圣髙德

之冠皆结三素紫云或七色霄霞或九光精

炁自然成冠冠乎肉结通畅身神身神清虚

结而非碍似肉似骨似皮似血似筋似脉似

有似无爲而无爲有而非有非有故无累无

爲故常全诸似而非皆是眞炁眞炁本一化

爲衆形形以合神神与形一一不相离无复

毁成是以太上妙体常住玉京得道眼通自

然能见凡夫肉眼岂得覩之覩之由学学精

必通通感之时神官降赐神物僃至衣冠爲

髙昔天眞皇人以遗帝俈茅君九锡又蒙此

冠受三洞者皆得冠之始学德轻不可妄着

凡未受籙乃得受経习戒建德如说修行自

得道眞不假受籙未能全怯六道须明縁阶

而进宜受治籙籙生道民必应送租租不送

者不得治籙於租虽关无妨受经受经服异

业亦殊科科异服殊隂阳相类仕者共奉一

君学者同宗一道??缋彩色动静各品皆有

意议别见诸书难可僃忆大略应知夫冕者

勉也勉励立德免诸尘灾冠者观也德美可

观物所瞻覩巾者洁也歛束洁净通神明也

帽者焘也覆焘身首如云雾也或象山林或

法日月方圎大小随位着形龙衣华服明德

所堪单衣通着本是深衣衣此深衣学以正

心心得深理终入宗源後世易从除其下斋

单亦可行故予单衣公服之里仍名中单褐

者遏也遏恶扬善帔者披也披道化物??者

归也万福所归一名曰裳裳者常也虑迷失

道常存得常女子袿?道继眞?以防诸恶

义与褐同一切诸衣効此取觧至於边地逺

郷蛮夷戎狄或纵或横亦有??缋奉道事神

亦有法服方俗多殊冠帽弥异或平或尖或

髙或下或似鸟兽或如?鱼损益虽佹摽饬

可知跪礼揖让多不相同叉手执笏各各随

时然三皇以前歛手摽敬五帝以後执笏明

恭笏者何也忽也勿也轩辕之世以竹爲之

长二尺四寸广三寸厚三分饬以象骨加以

鱼须持之於手挿笔於头君上有命恐勿有

忘是以书之使勿漏失遵奉施行记之简牍

毕则拭之有事如先三代务多精竹难得以

材代之天子玉笏制亦微异长或三尺二尺

六寸广乃同厚五分挿笔笏上挟之脇间汉

??功臣诤勲胜负急论相加抽笏相击髙祖

使叔孙通定礼仪除其此弊乃断笏令小咸

同一度长一尺二寸广一寸六分厚三分示

存书命之法不可致??执之申?无复相击

之用所以内外学士皆共秉持抑愿道君赐

垂勑诲书録修行不敢忽妄听讲之时各执

经卷犹应有板不可暂捐执经卷者皆以净

巾裹而勿露开则巾衬存避埃尘履者何也

理也非礼不动非理不行行则善理唯礼是

从从礼得理入道成眞舄者释也觧除滞踪

准此而思触长无惑矣服御七耀修行六通

积乆有验炁冠身形圎光炎色妙彩自然成

冠及服炁皆通天履板衆饬悉是炁爲应感

而成无所不僃世有相板之法法数小异此

仪术入善方无累道也

凡受经缗官皆巾单衣亦布裙褐山居出家

悉鹿皮巾褐与麞鹿爲羣不使野物惊异有

德之士能化於人人猎在山感此有德献其

所蓄所蓄者皮鹿者爲胜胜以进德尽其敬

心心敬可引不逆其意方使其来稍如开喻

爲其着之以慰其心非所苟用削落祼??散

发玄溜亦可与龙螭爲俦何必与麞鹿爲佀

但射猎之人多衣鹿皮亦欲不惊於兽此心

与道本乖及其感悟知道可崇解衣表怀故

宜爲受先推让之示以谦意微叙道科不妄

受施受施爲着唯善是修作其福田奖其感

志非此之爲不须皮服但着麄巾玄黄其色

不欲灼灼光明指令变白不损乎彩所以桂

汁染之香而易辨黄裳元吉本在可通诸经

名法正彩并用其彩各专其事事未能专不

得显正是以挂迮黄不妨精能精专虽未着

之弥感督懃能深入於神府上则转炁成妙

服次则解褐被绦绡也

凡登天入洞受位三清游三界之外化三界

之中宜须挫锐显异之时则锦帔飞青云光

绮绣珎寳缨络种种庄严宜湏和光示同之

曰则被褐怀玉带索鼓琴同而有异异不伤

同同不累异是谓眞人女子治籙及初受经

裙罗黄袿与男不殊绞绡布葛生熟随时若

受经法俱得有帔玄黄单复布帛适人裙褐

及??唯单无复帔及褐条各有所法然随人

长短大小相称勿令拘法法施中人至於条

数一切无异男女生官不得以帔奏章啓斋

得道亦不得着帔读经听讲帔皆可通女子

执板礼如丈夫不得平身习世跪拜咸去花

钗勿用珠玉金银衆寳悉不得施当以蒿角

竹铁爲钗素净勿多毎存玄甚省约在心有

而不滞又不得髙髻盘头长带媚饬悉应短

带促衣小鬓下子抜而垂之正前勿邪三分

微鬓香油得用无过脂泽急遣冶容动止正

眞姿质请严象於仙女頽云之髻法於玉眞

芳净之仪不得着巾冠不得传粉黛山林着

褐鹿皮麄布草履屩等与男亦同寒则着帽

行縢履通祈请脱帽勿服絮巾夫妻官学道

世兼弘青??素要红紫爲裙位德尊宿紫素

并行红绦缥緑纹缦无嫌纹则散花九蹑勿

用仙人兽形锦綉韬绮画缬织成暎刻镂薄

皆不得施法服如科神童侍卫不得法者鬼

反害人朝礼读经斋戒祈请问讯师宗皆得

着之朝廷往来吊?问疾园苑遨游溷浊之

处路陌之间并不得着出家山居终身着之

蹔出人间亦不湏变旡忌秽淹不择忧劳弊

则更新补接唯净同学共志亦得相给或故

作新好供奉师友及诸道义门徒赐乞随时

先应啓告啓告三寳陈有兼长某人今无请

以周急神童付授幽显分明如此玄复可得

施与受者礼道啓告蒙遗然後着之慙荷在

心不得夸耀欣喜爲竒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着之战惧如临深渊法虽麄布热则轻踈勿

贪细滑华靡在身违法有灾各宜恭慎裙襦

衫等人人所谙褐帔条制世少能究精详今

记兼谘明师也

择师诀第九

夫欲择师谛思自然自然之理有隂有阳阳

贵隂贱势运相成成无贵贱平等一元元炁

旣散求合未谐男尊女卑元由谦让能勤谦

让虽女成尊谦让不勤虽男成贱贱而知勤

得崇由让导物还宗宗主?贵贵之爲尊尊

在乎道所以人无贵贱道在则尊尊道贵德

必崇其人其人体道含德厚淳虽是女子男

亦师之父师其子君师其臣奴婢仆使僮客

夷蛮道之所在縁之所遭髙下虽殊皆当师

事勿以迹贱而废其道不可居贵自髙失德

人多滞贵蚩鄙卑贱道破此迷多托猥陋或

出异域麄丑其形或谬其语或毁正经猖狂

俶傥秽浊无常感激衆滞明者悟之闇者疑

乱见者醉昬醉昬非真所致疑乱本是俗常

常俗流宕去源转辽学道反之知常曰明也

爲师诀第十

夫爲人师精守玄一一爲万宗不得有漏来

者无却赋道随堪采察其志奬厉其縁祛遣

其滞发畅其才显明其德品次其功能否无

谬人神协和常居谦退无兆矜夸将护一切

莫生怨根断絶恶本増长善源愼勿空言言

依经诰演议明法幽显令通彼我无惑疑忌

永忘尘疵旣遣神灵徃来万愿日新一切咸

济志行此道存文五千文千虽五义冠无央

先代相传师资叵计今之所遵十天大字神

仙人鬼共所归宗文同数等无有一异但感

者未齐应者微革河上章句系师想尔转字

?时立题摽议始殊终同随因趣果洞明之

师谛宜宣诰其大字以数入道故先言五千

而後云经想尔以道统数故先云经而後言

五千河上道数相渉故分经以及文品章爲

第句各有应焉妙思之俦研期感应勿?舛

乱筌蹄也五千文包罗僃周衆经祖宗三洞

支条先分後合终归道德乃极一源也人生

多端大阶三品小中至大大洞大上中小之

士所济者安才智洪纎大者常少所以衆圣

先出小法三皇先身然後及物物乃是大非

小才之始始於修身自得入中从中至大故

有三洞洞神洞玄洞眞是也师三洞可爲大

师一二洞间小师而巳勿自嗊嗃虚言吾大

夫实大者时所不湏观方设教亦托爲小小

中二法化物爲急物多小知不可与太牢飨

孩儿慈毋所不任也乳哺荐雄壮圣师所不

爲矣

三洞之根在三千三洞之技技出无量中国

四夷处处敷陈源?不异流迹不同神鬼人

物各有文字或单或复或少或多或音同义

异或音异义同或兴或废或实或虚师当精

详随感示应至诚可就者指诀付之縁未顿

得者片滴与之不可非其人妄开是其人强

闭闭开取感感应无疑然後可传有疑急止

不宜斥言者方便迁延一依师诀勿溺情致

灾也

上学之士轻财重道下俗之人轻道重财财

累身命多藏厚亡是以圣师行道散财财去

道降积德长存长存不亡无复所待则非所

须有则利物富有四海故甞无累明者逹斯

无滞财矣然学未成眞实未无待待衣及食

法物所须皆当运力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行

师之法非法不取非力不求非道不用此上

学之士也学禾得道当须衣食衣食不能令

人得道急宜稍损以营法忍饥与寒少时爲

苦从法得道永保常乐前劫後劫无穷圣人

莫不因兹以成上徳且舍财是其一源至用

复有三议一者神官所湏二者因物示理三

者去色消殃此之三议不可攺易不可减増

亦不可阙弟子贫穷不能顿办而心行超衆

师爲奏言今阙後补不敢有违若廕门内身

命委师无有私财师爲代出若神师重降攺

阙随宜一依凡师不得輙易慎勿私除以爲

巳惠又勿増益以要他财神官所须及非明

义不能消殃更致结考误人失道严加愼之

上学之人不妄爲师自非眞圣道德僃周不

得化一人叨居师位世衰道隐真圣潜蔵末

运人麄不能招致其间自有中人以上企及

上学得圣经图虽未通逹当相奬成先觉教

後逓爲师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短师乎

寸长寸长不得淩乎尺短凡未能圆足必各

有所长前受後请更相师友自量无片胜彼

彼投则固让之词不获已说度就他不得贪

其财力空留爲荣夸云已有终後遂无彼此

相误求吉得凶矣凡爲大师容纳一切来无

所却去无所追无偏无党存公屏私赏善罚

恶不滥不侵徃反眷属无亲无踈愼言少语

无分诮讥彼丑见加以羙相报华素取中矫

则随时弟子多端简试勿乱有至心乐道者

或慕荣利者或苟求衣食者或上逼不获已

者或邪謟求异同者如此之流宜分别之抑

之引之防之处之不使爲灾或有帝王爰及

将相豪雄?暴恃力乗威迫脇覔法者方便

对之释之解之辞之避之无今致害也逆僃

有术谛宜遵行之爲师之遵如父如兄爲资

之体如弟如子吉凶是同不得相负从师则

合背师则离离无追怨之言合无过美之语

与夺必当幽显唯平不得虚张功过乖实妄

謟毁誉任心违道师资连祸皆招重灾男女

不得私受尊卑不得混同住止有异行道有

殊各依科典??即考臻有来投者核问由来

必非叛师又非邪逸口墨誓辞保举知识然

後可容不得谩昧有疑检问须实乃停有虚

诈者慰喻遣之或乆经接事求进新阶或未

宜便与或无以与之悒悒欲去随时彂遣不

得禁固拘録伤和妬道破德误人失真妄欲

去者善诱畱之不可止者又勿苦停是其縁

浅功不?深哀矜无恚法事存之如此隂德

成上眞也

凡在动境守静未?虽学寡欲不能无私私

则生过过有浅深师自知过归悔三尊礼懴

洗心誓不二弟子有失随事罚之或言或杖

或礼或闭目限多少依太眞科罚以懈怠使

其攺恶制伏心形令其思善不得忿恨退责

迁怒怒责不巳师反受灾能不怀憾更加善

言解譬劝励则亨利贞弟子有过或不自知

之或故犯小大宜详可怒则重申明诫文不

可置则施行楚黙失仪懈慢谬误遗忘皆是

小愆不足深谴欺罔媱盗此爲大尤严加重

责以絶恶根受罚无怨後能自新断功限竟

欲还服膺或经委遁反迷归门皆当接纳更

布德音又犯复责不得过三三犯之後师不

得容移之四逺普勿采录凶暴丑逆者公法

剪之可渐防萌不致巨恶恶者不化圣所未

知要当内外禁衞以术御之无令彂越辱道

毁神凡能攺悔虽大可赦不能悛易虽小勿

弘欺罔媱盗革则还善善积成眞故舋自洗

涤本欺罔於先生蔡经有欲於神女龙威窃

夏禹之寳书东方朔偷王母之桃实并无累

於得道皆由能改之所招也诸爲大师防资

邪始不可遏者肆则治之许其令终三故有

限严戒其资不可恃此效尤覆轨一则已其

二三之恩难必觊矣

师抱一其迹有三三迹随世世有不同不同

虽多略归三品一曰动静二曰心静三曰眞

静动静者?立馆治缮写经图申明要教宣

畅玄风来则训之劝而不苦去则诲之导而

弗牵退者时引进者时抑抑引取中廻动还

静反者道动入静根守此能?利物济身明

之者鲜用户牖之无也心静者道德内充行

方布术履世历山神仙游集救度衆生托形

凡庻出入市朝薄官易黜潜化有心触之则

色斯举矣?之则应感来仪宻受竒方功成身

退或出或?测之者希用埏埴之无也真静者

爱身保神不滞不洿秉法执中不屈不折匡

世救时唯严唯功可济则济不可则舍适彼

乐土毗辅诸方计日克时无??无替周历四

逺帝君以下至于兆庻教之喻之不憇不休

运昇乃巳人莫之知用三十辐之无也弘此

三无成一妙有上学之师於兹乎在也

洞眞太上太霄琅书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