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确实是主谋,但陛下也同意了。”
齐云缓缓开口,将南映梦没有告诉秦阳的事完全讲了出来。
“陛下帮他们,并不是为了让魏家势大,而是想让晋王接手裴家的那一批部队,从而用魏家的血脉制衡他们。”
“您杀了王陵,现在又接手武德殿,晋王威势已然削弱不少,也接管不到裴家部队……他们恨您也是正常。”
很少有人,能将事情掰开揉碎了跟秦阳展开说明。
齐云决定支持秦阳后,这还是秦阳第一次感受到说话说完整的舒心感。
“原来如此,魏家。”
秦阳念了一遍这个名字。
“不管是谁,想杀我都要付出代价。”
“他们侵占的军费,你能帮我查吗?”
秦阳嘴角扬起,忽然话锋一转,齐云和齐雾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当然,只是殿下您可得注意安全,别让我们齐家的投入打水漂。”
他的话说的已经很含蓄了。
跟手握重兵的魏家作对,就意味着和晋王站在了对立面。
这样的决断,意味着双方之间即将展开激烈的斗争。
对方隐藏的恶意既然藏不住,那就斗一斗。
结局无非是秦阳死,或者被魏家侵占的军费被从他们手里抽出,让魏家从此一蹶不振。
届时晋王最大的支柱,恐怕就倒了。
秦阳笑了笑,认真道:
“放心,只要我还活着一天,齐家选我的性价比就是最高的。”
“我就喜欢您这性子,干脆利落。”
“来,干。”
“干!”
三人举杯共饮,直到深夜。
第二日清晨,换了一身官服还遮掩不住一身酒气的秦阳,来到了金銮殿内。
和数日前不同,这一次秦阳再来到金銮殿的时候,文武百官已经鲜有议论和轻蔑。
取而代之的是三缄其口,避而远之。
不管是接北方归军,还是秋猎和西北王大案,秦阳都有所参与,甚至还作出了一些奇怪的改变。
这让原本对他极为轻蔑的不少大臣,都察觉到了不对劲。
朝堂生存,最重要的就是审时度势,少招惹麻烦。
秦阳的表现属实称得上异军突起,既然这样,那就少议论他。
这些人也是这样做的。
感受到众人对自己的态度似乎有些变化,秦阳并未放在心上,占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今天的武德殿安排。
“陛下驾到……”
依旧是熟悉的朝堂议事环节,在中段处理完了户部的季末财政开支,以及兵部的军费和吏部的俸禄发放后。
乾帝缓缓开口道:
“此次西北王大案告破,老九……功不可没。”
皇位旁侧,太子的脸色难看异常。
谁都不会想到,秦阳竟然能将这件事解决。
虽然期间出现了不少插曲,事情也没瞒住,让很多人知道了乾帝的所为,包括太子。
可现在没人敢放在台面上说。
因此从结果上来看,秦阳确实办到了。
远处的兵部队列中,隐藏在暗处的晋王,一脸凝重的盯着秦阳。
一直以来,晋王都觉得自己和秦阳之间是不会出现冲突的。
因为他需要的是接管晋北的另一批部队。
魏家和乾帝都点了头。
此番归来述职,不只是为了他接手造势,更是为了将裴家的部队从边境地区踢回来,让裴元武安心管着他的京畿驻军。
尽管王陵已死,不过乾帝还是做了补救,顶着压力将裴盈撤下,按理说还有机会在来年开春之前将自己扶上并坐稳晋北的位置。
现在却出现了一个秦阳。
当着天下人的面,将自己当初并未拿在手中的武德殿,给取而代之了。
这便削弱了晋王的威势,也会让他们辛苦营造的局面受创。
可就算这样,乾帝为了保住名声,还是让秦阳拿了武德殿。
晋王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了。
就在这时,乾帝终于开口,他瞥了一眼现场的人群,有些不情愿的道:
“武德殿还空着,是你的了。”
“陛下,九殿下资历尚浅,武德殿乃是历代皇子中,军功最高者才能……”
乾帝刚开口,兵部的元老,侍郎吴道德就主动站了出来。
他是北方考生科举入仕,恩师也来自北方。
大概率是魏家的人脉之一。
因此在他开口后,不少人都嗤之以鼻。
但也有一些同为北方考生入仕的官员站出来说话。
清一色的是反对。
正当局面有些混乱时。
一道声音忽然传来。
“九弟劳苦功高,西北王那么多功劳,如今被他平反,难道不算是一种重大军功吗?”
“试问这些年来,有谁能帮西北王平反的?”
说话的人,秦阳都没有想到,竟然是太子。
只见此时太子已经站出来,甚至还对着秦阳眨了眨眼。
他毫无意外的选择了帮助秦阳。
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这是他早早就看清的局势。
秦阳弱,但晋王很强。
用秦阳来制衡晋王,削弱了对方,让秦阳得了些好处也无妨。
因此熟读帝王之术的太子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站了出来。
看到说话的是太子。
原本还有一批慷慨激昂,壮烈陈词的官员们顿时泄了气。
有几个甚至在辅相陈敬德的授意下,转身回了队列之中。
“多谢父皇。”
秦阳走上前,淡淡开口。
武德殿只是开始。
果然,乾帝缓缓开口道:
“老九,你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做的不错,继续留任,多做些对朝廷有益的事。”
乾帝这番话说的意味深长。
接手大理寺少卿一职后,秦阳的所作所为,差点掀翻了乾帝的摊子。
这句话是提醒。
不过落在群臣耳朵里,却顿时风声鹤唳。
这么久了,秦阳也办完了西北王的案子。
乾帝却要让他继续留在大理寺。
这是要干什么?
还要让他闹翻天吗?
最先站出来的并不是脸色异常难看的白庆云。
而是刑部尚书申屠闻。
“陛下,臣有异议!”
“殿下行事作风,和大理寺太过大相径庭!臣斗胆认为,九殿下不应继续留任大理寺少卿!”
“什么行事作风?”
乾帝微微皱眉,似乎对申屠闻略有不满。
申屠闻继续道:
“殿下行事不理大局,断案不顾影响,虽效率出奇,却也造成了诸多隐患。”
“有道理,那就让他去你们刑部吧。”
乾帝微微点头,说出的话却让申屠闻愣在原地。
不过乾帝没有继续询问申屠闻的意思,反倒是看向白庆云。
“白庆云,你说呢?”
白庆云嘴角煽动,最终鬼使神差,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来了一句。
“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