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带着超市回古代 > 第一百零五章 年关暖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腊月二十三的灶王爷画像刚贴好,聚香居的后院就飘起了甜香。

何青云正站在灶台前熬麦芽糖,金黄的糖稀在铜锅里咕嘟冒泡,用筷子挑起时能拉出半尺长的丝,像匹透明的绸缎。

“姐,要粘灶王爷的嘴了!”何小丫举着新买的灶王爷画像跑进来,小姑娘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梳着双丫髻,发间别着凌熙送的银簪,“凌姐姐说今年的糖瓜要多放芝麻,灶王爷才会在天上多说好话。”

何青云笑着往糖稀里撒芝麻,香气混着蒸汽漫开来,引得刚从东城分号回来的李重阳探进头:“这糖瓜闻着比去年的甜,是放了南地的冰糖?”

“还是你鼻子灵,”她舀起一勺糖稀倒进模具,“王师傅说京城的灶王爷爱吃甜,得多放些糖。”

李重阳走过来,指尖在她鬓角轻轻拂过,取下片飘落的糖渣:“东城的伙计们都放假了,我让他们带了些卤味回家,算是年礼。”

他顿了顿,从袖中摸出本账簿:“今年的盈利够在西城再盘个铺子,等开春就动工。”

何青云接过账簿,指尖划过“净利润三百两”的字迹,忽然想起刚到京城时,两人在破庙里分食压缩饼干的夜晚,那时哪敢想,能在京城有两家铺子,还攒下这么多银钱。

“先不急着扩张,”她把刚做好的糖瓜放进陶瓮,“过了年再说,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年关过好,平安在翰林院当差,除夕夜才能回来,得给他留着爱吃的酱肘子。”

正说着,林六娘抱着捆新做的红绸进来,上面绣着“吉祥如意”的字样:“这是给两家铺子挂的,都说东城的达官显贵多,得添些年气。”

她忽然压低声音:“宫里的公公派人来说,太后想在除夕夜吃麻辣烫,让咱们备些新鲜食材。”

何青云心中一动,连忙让李重阳去采买:“要最好的羊肉和时蔬,再让王师傅多卤些猪耳,太后上次说爱吃带筋的。”

年三十的午后,聚香居的伙计们忙着贴春联。

何平安写的“烟火气里藏福寿,聚香居内纳吉祥”贴在庆阳街的门楣上,东城分号则挂着翰林院书生题的“麻辣鲜香迎佳节,卤味醇厚贺新春”,红底黑字在雪光里格外醒目。

李重阳踩着梯子贴福字,何青云在下头扶着,忽然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吆喝。

是卖糖葫芦的老汉,正举着插满红果的草靶走过。

“给小丫买一串,”她掏出几文钱,“要沾芝麻的。”

老汉笑着递过糖葫芦,忽然叹道:“何老板真是好福气,从北阳城来京城不过两年,就把生意做得这么红火,连宫里都爱吃你家的吃食。”

何青云接过糖葫芦,忽然想起初到京城时的窘迫,若不是安阳王的照拂、李重阳的扶持,还有林六娘和王师傅的帮衬,哪有今日的光景。

她往老汉手里塞了两斤卤牛肉:“过年的吃食,您收下。”

除夕夜的爆竹声刚响,聚香居的后厨就热闹起来,王师傅正往卤汤里加新晒的花椒,何青云在旁边煮麻辣烫,李重阳则给刚进门的何平安掸去身上的雪。

“翰林院的同僚听说我家开聚香居,都托我带些卤味,”何平安脱下官服,换上家常的青布衫,“尤其是李尚书家的公子,说要给太后的寿宴备些当开胃菜。”

何青云往他碗里夹了块酱肘子:“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她看着弟弟挺拔的身影,忽然觉得眼眶发烫,那个躲在学堂外偷听的少年,如今已是能在翰林院立足的小官,这一路的辛苦,都化作了此刻的暖。

正吃着,宫里的太监忽然来了,带来太后赏赐的年礼,两匹云锦和一盒金锞子。

“太后说,”太监笑着传达,“聚香居的麻辣烫暖身,卤味解馋,是难得的好手艺,特赐这些物件,盼着来年能有更多新奇吃食。”

何青云领着众人谢恩,接过赏赐时,指尖触到冰凉的金锞子,却觉得不如灶台上那锅咕嘟冒泡的麻辣烫暖心。

她让李重阳取来刚卤好的猪耳和麻辣藕片,用锦盒装好:“劳烦公公带回宫,算是我们给太后和皇上的年礼。”

太监掂了掂锦盒,笑着推辞:“太后有旨,不许收商户的礼,不过这卤味的香气,老奴替太后先谢过了。”

说罢便带着随从消失在夜色里,留下满院的爆竹碎屑,像撒了把碎金。

后院的炭盆烧得正旺,何平安给每个人倒了杯屠苏酒,酒液在青瓷杯里晃出琥珀色的光。

“今年能在京城过年,还得了太后赏赐,”他举着杯子笑道,“放在去年,我连想都不敢想。”

李重阳与何青云碰了碰杯,酒液滑过喉咙时带着微辣的暖意:“都是托大家的福,明年开春,咱们把西城的铺子盘下来,再请个擅长点心的师傅,让聚香居不光有麻辣烫和卤味,还有京城里少见的北阳城糕点。”

何青云想起超市里的桃酥和蜜三刀,眼睛亮了:“我还想做些黄桃罐头,去年在北阳城做的,小丫说比京城的蜜饯还好吃。”

“那得请个会做罐头的师傅,”林六娘笑着添柴,“我兄长认识个江南来的匠人,据说最擅长用冰糖渍水果,开春我去请来。”

正说着,何小丫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捧着个红布包:“姐,这是凌姐姐让我给你的,说过年要挂在床头,能保平安。”

打开一看,是个绣着“平安”二字的香囊,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和薄荷,是凌熙亲手缝的。

何青云将香囊挂在床头,忽然觉得这简陋的住处,因这些细碎的惦念变得像个真正的家。

守岁的钟声敲响时,众人围在炭盆旁分食饺子,李重阳咬开一个,里面的铜钱硌得牙床发麻,引得众人哄笑。

“中彩头了!”何平安拍着他的肩膀,“看来明年的生意会更红火。”

何青云看着窗外绚烂的烟花,忽然想起北阳城的除夕夜,刘雨兰在灶台前煮饺子,李重阳在灯下算账,自己则和平安、小丫围在炭盆旁抢糖果。

那时的烟火气虽朴素,却与此刻的热闹一脉相承。

“等过了年,接娘和凌姐姐来京城吧,”她忽然开口,声音被爆竹声衬得格外清晰,“让她们也看看咱们在京城的家。”

李重阳的眼睛瞬间亮了,连连点头:“我这就写信,让王掌柜开春护送她们来。”

炭盆里的火星溅出来,落在青砖地上,像颗颗跳动的星子。

何青云望着满室的笑脸,忽然明白,所谓年关,从来不是穿多华贵的衣裳、得多少赏赐,而是身边有牵挂的人,灶上有热乎的饭,窗外有热闹的烟火。

年初一的晨雾还没散,聚香居的门板就被拜年的客人敲响。

何青云穿着新做的石青布裙,站在门口笑着迎客,李重阳在一旁分发糖瓜,何平安则给孩子们递铜钱,林六娘在后厨忙着煮麻辣烫,香气漫过整条街,与拜年的祝福声缠成一团。

何青云望着“御膳供奉”的牌匾在晨光里泛着金辉,忽然觉得,这京城的年,因聚香居的烟火气,变得和北阳城一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