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官场褶皱 > 第255章 路再险也要走下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督导组的进驻,让省科技厅的空气都沉重得能拧出水。档案室彻夜灯火通明,一箱箱尘封的卷宗被搬出,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键盘敲击声交织,如同某种沉闷的审判前奏。厅长李振东眼窝深陷,面对督导组副组长、国安部某局副局长冷峻的质询,后背的衬衫已被冷汗浸透。

“李振东同志,这份关于引进陈哲远的专家评审意见,”副局长指着一份装订精美的文件,“七位评审专家,五份意见高度雷同,措辞空泛,对其海外经历中与某些敏感机构的关系语焉不详。评审会记录更是简略得可疑。作为引进程序的最终责任部门,科技厅对此如何解释?是否存在人为干预评审结论、降低安全审查标准的情况?”

李振东喉结滚动,艰难地开口:“这…这是我们的严重失察!当时…过于看重其学术头衔和国际影响力,片面追求‘引才’政绩,对安全风险认识严重不足…评审环节确实存在走过场、把关不严的问题…作为厅长,我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 他避重就轻,试图将责任归咎于“认识不足”和“程序瑕疵”。

“仅仅是认识不足和程序瑕疵吗?”副局长目光如电,直接点破,“据我们初步核查,当年参与评审的两位专家,与陈哲远在海外曾有密切的学术合作和共同署名论文。这种明显需要回避的关系,为何在评审程序中未被发现和处理?科技厅在组织评审时,是否刻意忽略了利益冲突审查这一关键环节?”

李振东脸色瞬间煞白,嘴唇哆嗦着,再也说不出辩解的话。督导组早已不是停留在表面程序,而是直指核心的渎职甚至可能的包庇。风暴的中心,正从陈哲远身上,无可避免地卷向他这位主管厅长。他感到脚下的地面正在崩塌。

秦岚团队对“信风”那条海事卫星通讯线索的追踪,如同在漆黑的迷宫中摸索。离岸空壳公司“海平线咨询”的资金迷雾层层叠叠,常规手段几乎无法穿透。但秦岚另辟蹊径,将突破口放在了那片芯片上——那块从南岭行动活口“海鳗”身上缴获的、承载着“黑潮”行动指令的微型存储芯片。

“物理特征分析有重大发现!”秦岚指着高倍电子显微镜下的图像,“芯片封装基板的边缘,有极其微小的激光蚀刻标记!非常隐蔽,肉眼完全不可见,是某种内部批次或生产商代码!”

技术团队立刻对标记进行超高精度成像和特征比对,同时将图像数据与国安庞大的全球精密电子元件制造数据库进行关联检索。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指挥中心的气氛紧张得几乎凝固。

“匹配成功!”一名技术员的声音带着破晓般的激动,“标记特征指向一家注册于瑞士、专门为高端军工及情报机构提供定制芯片的微型公司‘微光科技’!其产品具有极强的反追踪和物理自毁特性,只接受极少数特定客户的订单!”

“查‘微光科技’近三年的所有出货记录!重点筛查流向东南亚地区、且最终用户信息模糊的订单!”周正林立刻下令,同时协调国安国际司启动最高级别的跨国情报协查。

反馈信息令人震惊:过去三年,“微光科技”仅向东南亚地区出货过三批次同类芯片。其中两批次有明确的政府背景采购记录,而第三批次,数量为二十片,订单来自一家注册于开曼群岛的“星尘投资”公司,收货地址是东南亚某国一个普通的邮政信箱!资金支付方,赫然指向“海平线咨询”控制的一个离岸账户!

“海平线咨询”租用海事卫星通道的资金,与陈哲远挪出的黑钱有交汇;而“海平线咨询”又通过“星尘投资”购买了“微光科技”的芯片!这条利用复杂离岸结构层层嵌套的资金链,最终服务的对象,就是使用这些顶级加密芯片的“信风”!

“‘信风’的身份,必然拥有调动这种级别资源的能量和渠道!”周正林向王磊汇报,语气凝重,“而且,能驱使陈哲远这条线为其提供资金掩护,其位置,恐怕…”

就在这时,“绿盾”模型发出低沉的蜂鸣警报!屏幕上,代表“信风”通讯特征的那串冰冷代码,在沉寂多日后,于凌晨三点零七分,再次出现了极其短暂的波动!信号源定位精度大幅提升,锁定在省城核心区域——省委省政府家属院范围内!

王磊的目光瞬间锐利如鹰!范围,被压缩到了一个令人心悸的核心地带。

督导组对“深蓝学者”名单上人员的复核约谈,充满了微妙的张力。名单上排名第三的张明远教授,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刚从海外顶级实验室归国不久,主持着国家重大专项。在省纪委一间安静的谈话室里,面对督导组成员和国安人员的询问,他神情坦然,但眉宇间带着知识分子的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

“张教授,感谢您的配合。我们主要想核实一下,您与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威廉姆斯教授,除了公开的学术合作外,是否有更深入的私人交往或非学术性质的交流?尤其是关于国内相关领域政策或项目布局的讨论?”国安人员的问题很直接。

张明远推了推眼镜:“威廉姆斯是我多年的学术伙伴和朋友。我们的交流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偶尔也会聊些生活琐事。至于国内政策或项目布局,”他语气带着无奈,“我回国时间不长,还在熟悉和适应阶段,自己都未必完全清楚,怎么可能与他深入讨论这些?这是基本的学术伦理和职业操守。”

“我们注意到,您在回国前半年,曾在瑞士苏黎世银行开设过一个账户。”督导组另一位成员问道。

张明远的脸色微变,随即坦然道:“是的。那是我处理一些海外版税和前期投资分红用的,金额不大,手续完全合法合规,回国后已按规定申报。这难道也成了问题?难道所有在海外有账户的学者,都值得怀疑吗?这种审查,是否已经过度干扰了正常的学术环境和科研工作者的信任感?”

谈话陷入了短暂的僵局。督导组掌握了陈哲远评估中关于张明远“对现有待遇不满,可尝试接触引导”的记录,但缺乏直接证据证明其已被渗透或泄露情报。张明远表现出的困惑和抵触,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部分被波及学者的心声。如何精准甄别,避免扩大化,考验着督导组和王磊的政治智慧与把控能力。

消息反馈到王磊这里。他看着关于张明远谈话的纪要,沉默片刻,拿起笔在纪要旁批注:“张明远教授的情况,需进一步审慎甄别。其一,核查其瑞士账户所有资金流水明细及来源,确认是否完全合规。其二,对其归国后参与的所有涉密及敏感项目的工作记录、通讯记录进行回溯核查,寻找异常点。其三,由与其学术声望相当、立场坚定的老专家进行侧面接触评估。原则:既要筑牢防线,也要保护真正为国效力的科学家积极性,避免寒了人心。”

批示既坚持了安全底线,又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审慎态度,为督导组的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

王磊再次来到南岭。没有隆重的仪式,只有青山翠柏间的两座新冢。他亲手将两枚金灿灿的一等功勋章和鲜红的烈士证书,庄重地交到牺牲国安战士遗孀颤抖的手中。年轻的妻子抱着年幼的孩子,泪流满面,无声的悲痛比任何嚎啕都更令人心碎。王磊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孩子懵懂的脸颊,声音低沉而坚定:“你们的爸爸,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好好长大,你们的生活和学习,国家管到底。”

他起身,面向墓碑上两张年轻而坚毅的遗照,深深三鞠躬。山风呜咽,仿佛英雄的叹息。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国安干警,都肃然挺立,眼神中燃烧着悲愤与继续战斗的火焰。王磊用无声的行动告慰英灵:血,不会白流;路,再险也要走下去!

然而,就在王磊结束南岭之行,车队返回省城的高速公路上,周正林的紧急加密通讯接入王磊的专车。

“王书记!技术组对‘信风’凌晨那次短暂信号进行了超深度分析!捕捉到一个极其微弱的、指向特定接收设备的物理特征码碎片!该特征码,与国安数据库里记录的、三年前配发给省部级领导用于紧急加密通讯的某型号特种卫星电话的某个批次硬件特征,有超过90%的吻合度!信号源最终锁定范围…指向省委家属院三号楼!”

省委家属院三号楼!王磊的瞳孔骤然收缩。那里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建国居住的地方!徐建国,正是当年力主引进陈哲远、并在其后的科研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的省领导之一!而周正林之前那份关于“信风”活跃期与某领导非公开出访时间点关联的简报,指向的也是徐建国!

暗处的刀锋,其寒光所指,竟已触及如此核心的高层?是确凿无疑,还是敌人布下的迷魂阵?王磊靠在座椅上,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在他眼中化为一片冰冷的暗流。他拿起加密电话,只说了三个字,字字千钧:

“查徐建。”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此刻,风暴的漩涡中心,正卷向权力的最高层。王磊的指令,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注定将激起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