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 > 第378章 此计恰到好处,当有如此妙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8章 此计恰到好处,当有如此妙手!!

“杨阁老乃历经三朝的老臣,德望深厚。”

“如今既有两位权贵为其担保,再加上天象异动的预兆,朕又怎会将如此栋梁拒诸朝外?”

“立刻召翰林院拟旨,命兵部右侍郎火速返京,恢复本职,继续供职京师!”

朱瞻基本意正是借此时机替于谦加官晋爵——

只是现今的兵部右侍郎一任,乃当初仁宗朱高炽极为看重、亲自拔擢之位。

若再往上晋升,那便是兵部尚书的位置了。

可眼下,兵部尚书邝埜政绩卓越,全无更换之必要,于是,他便先将于谦召回,再作后续安排。

这块璞玉,绝不能平白耗费!

……

画面仍在继续。

不久,于谦便用极具说服力的行动向朱瞻基证明——

他从不是挥霍无度,而是未曾把手中资源最大化利用而已!

原本犹豫不决的群臣,在于谦震喝之下,一个个惊醒,重归冷静。

在吏部尚书王直的统领下,众官纷纷站出,公开力挺于谦,将徐珵南迁的议论彻底压下去。

虽说代行皇权的朱祁钰无法亲临朝堂观其争辩。

可他心智仍算清明,看清局势已然明朗。

于是果断将北都守卫的重任,完整无缺地交托给了于谦。

权柄既握,下一步便是执行得当。

而于谦,从不让人失望。

他甫一履任,便如挥刀斩乱麻般迅速梳理朝局——

使得因皇帝被俘而陷入大乱的北都,再度恢复井然秩序,重新化为铜墙铁壁般的坚城!

画面左侧,一张表格徐徐出现,将于谦上任后的所有政务条理分明地展示出来;

右侧的视频与文字持续交替出现,讲述他如何一步步扭转危局。

即便不懂政务者,也能从图像里感受到于谦的深不可测;

而真正看得懂的人,则无不心神震撼,连连称奇——

此计恰到好处,当有如此妙手!

从未料到,这里竟埋着如此巧策!

暂不论细节,于谦当前的布局,核心不过两点——

那就是兵源和粮草。

主力战军全数折损于土木堡,于谦却从多方调度,竟硬生生汇集出十万可用之兵!

虽以预备役与后勤军为主,但在当时的情势下,已是能聚拢的最强战力。

另一方面,他绝非王振那种任由士卒忍饥挨饿的昏庸之辈。

主力远征前已将北都粮储尽带而走,那么粮从何来?

于谦给出的解决方案,可谓巧妙至极:

“凡奉召入京的军队,自州郡出发,各自领取口粮,由军士亲自押送至京城。”

通州为京畿粮仓,贮粮最为充裕,只因运输人手欠缺,一时难以调运入城。

而此刻大量应召军队抵达,便顺理成章地解决了这一困局。

正是这两个看似普通的举措,却奇迹般扭转了北都僵局,甚至化危为势,在特殊条件下反手为强!

于谦,既聪颖,又勇毅!

国难之际,他堪称天降国士!

天幕前。

无论是洪武位面还是成祖位面,自皇帝到文武百官,皆热泪盈眶,情绪激荡。

“好!好!好!!”

朱棣双手微颤,连赞三声“好”,胸中激动难以自抑。

“此人力撑社稷于将倾,大明江山承他天大之功,理当授国公之爵。”

朱棣极少给人如此高评价,但此刻群臣无不默然——因为于谦配得上!

……

洪武时期!

李善长激动得连胡须都抖了起来。

“先生此番作为,可谓妙绝天下!”

“若换作老夫处在那般境地,必不及先生百分之一!”

“叹服!叹服!!”

朱元璋大笑,目光灼灼地看着天幕里的于谦。

“竟让李丞相都自愧不如,于先生当真绝世之才!此等国恩,后世大明子孙,皆当永记!”

……

宣德时期!

比起前两朝,这里气氛更为热烈。

因为他们拥有于谦!

朱瞻基兴奋得几乎按捺不住皇帝的仪态,挥臂高喊:

“于先生真乃国之砥柱!”

“困境之中反掌翻盘,此乃国家之幸也!”

“何其有幸,此等贤臣竟出于我宣德一朝!朕喜不自胜!”

杨士奇、杨荣、邝埜等人望着天幕,眼中尽是欣慰。

他们日常对谦推崇备至,深信其必将大器晚成——

却未料他在这种绝境下爆发出的力量竟如此惊世骇俗。

他的成长速度,远超众人预期!

朱瞻基正忧心老臣凋零,而后继无人,如今天降国士,又怎能不喜极而泣!

……

贞观时期!

李世民瞪圆双眼,啧啧惊叹。

“难以置信!他竟还能从绝地喘息,朕原以为此代必亡!”

魏征感慨不已:

“此人若得国家重任,必能使朝堂稳如磐石!”

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纷纷点头。

“真乃奇才!这布局非凡!”

“我等得其指点,亦是大有裨益!”

李世民冷哼:

“那等昏庸帝王,得此良臣已然三生有幸。若先生为我大唐所用,朕断不会让其陷落于此境地!

……

汉武帝时期!

刘彻目光炯然,大声喝道:

“看他们的能为!”

“正是凭着此等英杰,大明方能富强!朕只是略行征伐,便使国库吃紧!”

“尔等众卿,又做了些什么?”

文臣们面如死灰。

桑弘羊终于忍不住反驳:

“陛下,此战非若戏言!”

“臣等虽不及于先生那般奇才,却皆恪尽职守!”

“奈何陛下征战不息,朝堂每日为钱粮发愁!”

众臣顿时哭诉成一片。

刘彻面色铁青,只得收敛锋芒。

归根结底——皆因粮!!

有人暴殄天物,有人颗粒无收。

而刘彻万万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后,他将亲眼看到一个满朝富贵——

粮仓盈溢却不得不奉上岁贡、赔款求和的窝囊王朝。

那恰恰是汉武帝最恨的敌国。

……

天幕继续播映。

粮与兵虽暂得缓解,但北都危机仍未完全稳固。

宫中潜伏的一颗巨大隐患,被短暂遗忘,却终究在关键时刻骤然引爆!

朱祁镇并未死于乱军,而是被也先俘获。

朝廷之所以得知此事,正是也先亲笔写信——

将朱祁镇被擒的经过,一字不落送抵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