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 > 第253章 试刀“迅雷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鲁震捧着那支原始的“迅雷铳”原型,旋风般冲出了书房,赶回天工院去落实小批量试产的命令了。

王审知目送他离开,指尖仿佛还残留着那粗糙金属的触感,心中激荡难平。这“迅雷铳”虽只是雏形,问题多多,但它代表的方向——更高的射速,更便捷的击发——正是火器发展的未来。这种技术上的微小突破,在特定战场上,或许就能成为撬动胜利的支点。他越发确信,自己坚持“格物致知”、大力投入天工院的道路是正确的。

接下来的日子,幽州及其势力范围内的战争准备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登州、莱州的港口几乎被战舰塞满,水手和士兵们进行着最后的适应性训练和战术合练,尤其是新式炮舰的编队射击与机动配合,成为了演练的重中之重。福建那边的水师也开始向北部海域靠拢,进行集结。琉球基地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下,以惊人的速度扩建着码头和仓库。

被“护送”北上的南汉副使,一路上果然“见识”良多。他看到的是秩序井然的州县,是正在兴修的水利道路,是港口内那些体型修长、炮口林立的陌生战舰,以及军民脸上那种对王爷近乎盲目的信任与期待。这一切都与他想象中的、因“内乱”和“海上失利”而焦头烂额的势力截然不同。无形的压力如同沿途的尘埃,层层累积在他的心头。

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王审知做出一个决定:在远征舰队主力出发前,进行一次针对性的实战检验,目标便是那些如同跗骨之蛆、不断骚扰北疆的契丹“猎狼队”,同时,也为新装备的“迅雷铳”提供一个试刀的机会。

他召来了张文礼和李尤。

“文礼,北面那些契丹游骑,近来活动愈发猖獗,我军小股巡逻队吃亏不小。”王审知指着地图上几处近期遭受袭击的地点,“不能再让他们如此肆无忌惮。你率三千精骑,其中混编五百装备了‘迅雷铳’的斥候和陆战队精锐,由李尤统领,前出扫荡!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不仅要打掉他们的气焰,更要借此机会,检验新铳在草原机动作战中的效能!”

“末将领命!”张文礼精神抖擞,他早就想好好教训一下这些烦人的契丹苍蝇了。

李尤则默默抱拳,眼神锐利如鹰。他如今已是军中公认的斥候与特种作战专家,对王审知交付的新任务和新装备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斗志。

数日后,一支打着“张”字旗号,却比寻常骑兵部队装备更加精良、队形也略显不同的军队,悄然离开了幽州,向北进入草原。

与此同时,经过漫长而“精心安排”的旅途,南汉副使终于抵达了幽州。王审知并未立刻接见,依旧晾了他两天,让其在馆驿中充分“感受”幽州城的肃杀与繁忙。

直到副使的耐心几乎被耗尽,王审知才在节度使府的正堂,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大但气氛凝重的接见。

南汉副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文官,名叫赵承祉,此刻强作镇定,但眉宇间的焦虑难以掩饰。他依礼参拜后,呈上国书与礼单,言辞恳切地重申南汉皇帝刘隐“睦邻友好”之意,并对“可能存在的误会”再次表示遗憾,言语间,将之前的海上袭击隐隐归咎于“海盗冒名”或“部分将领擅自行动”。

王审知高踞主位,面无表情地听着,待他说完,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误会?赵使者,本王麾下将士的鲜血,韩晃将军的失踪,数万石军粮沉入海底,这仅仅是‘误会’二字可以轻描淡写揭过的吗?”

赵承祉额头见汗,急忙辩解:“王爷明鉴!我主对此事亦极为震怒,已下令彻查!若果真是我国不法之徒所为,定严惩不贷!我主愿赔偿贵方损失,只求两国重修旧好,共御……共御外侮。”他本想说“共御朱梁”,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共御外侮?”王审知嗤笑一声,目光如刀锋般扫过赵承祉,“贵国镇海将军吴珣,麾下战舰数百,火炮林立,盘踞珠江口,这也是‘不法之徒’?赵使者,莫非以为本王远在幽州,对岭南之事,便一无所知?”

他直接点出吴珣的名字和实力,让赵承祉脸色瞬间煞白,他知道,对方掌握的情报远比他想象的要多、要准!

“王爷……此事……此事必有隐情……”赵承祉词穷,冷汗涔涔而下。

“隐情本王自会查清。”王审知打断他,语气转冷,“但在此之前,血债,必须血偿!回去告诉刘隐,让他管好自己的狗!若管不好,本王不介意替他管教!至于睦邻友好……”他顿了顿,露出一抹冰冷的笑意,“等本王南下,与吴珣将军‘当面’厘清误会之后,再谈不迟!”

这番话,几乎等同于最后通牒,彻底堵死了赵承祉任何转圜的企图。他失魂落魄地被“请”出了节度使府,知道此行彻底失败,战争已不可避免。

就在赵承祉灰头土脸地离开幽州不久,北方的草原上,捷报伴随着第一批实战检验报告,一同传了回来。

张文礼和李尤率领的混编骑兵,充分发挥了装备和情报优势。他们利用精干斥候(部分已装备“迅雷铳”)前出侦查,精准锁定了数支契丹“猎狼队”的位置和行动规律。随后,主力骑兵快速机动,在预设战场进行包抄伏击。

战斗中,新装备的“迅雷铳”初露锋芒。在近距离遭遇战和追击溃敌时,其相对燧发枪更快的射速(尽管仍会卡壳)发挥了重要作用,往往能在契丹骑兵冲近前进行多轮快速射击,打得对方人仰马翻,极大地减少了己方白刃战的压力。李尤亲自率领一支装备“迅雷铳”的精锐小队,在一次夜袭中,更是凭借连发火力,几乎全歼了一支两百多人的契丹骑兵队,自身伤亡极小。

战报详细记录了“迅雷铳”的表现:优点在于近战射速,缺点则是结构复杂,在沙尘大的环境下故障率偏高,且持续射击后转轮机构容易过热。但总体评价是:瑕不掩瑜,乃近战破敌之利器!

随战报一同送回的,还有数百颗契丹骑兵的首级和大量缴获的战马。张文礼在信末写道:经此数次打击,北疆契丹游骑已闻风丧胆,短时间内应不敢再大规模犯边。

王审知看着战报和“迅雷铳”的实战数据,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真正舒心的笑容。北疆暂宁,新装备经受住了初步考验,南汉使者也被彻底堵了回去……所有的一切,都在向他预设的方向发展。

他立刻下令:根据实战反馈,天工院全力改进“迅雷铳”,重点解决沙尘防护和持续射击下的可靠性问题!同时,嘉奖张文礼、李尤及有功将士,将捷报通传全军,以鼓舞士气!

消息传出,即将南征的水师官兵士气大振。北方的胜利和新武器的犀利,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跨海远征,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王审知站在节度使府的了望台上,远眺南方。海风似乎带来了咸湿的气息,也带来了金铁交鸣的预兆。

“传令给海疆都督府,及登、莱、福建水师各部!”他沉声对身后的传令官说道,“所有准备工作,限半月内全部就绪!集结地点,琉球!目标,”他抬手,直指东南,“南汉,珠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