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下午三点差十分,刀正锋提前来到了林万骁办公室外间。他穿着半旧的夹克,头发梳理得还算整齐,但眼神里缺乏神采,带着一种习惯性的恭谨与疏离。秦致远请他稍坐,给他倒了杯水。
三点整,林万骁从里间出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正锋同志来了,快请进。”
刀正锋连忙起身,跟着林万骁走进里间办公室。这是他第一次单独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交谈,心里有些打鼓,不知道这位年轻的“班长”突然召见所为何事。
“坐,正锋同志,别拘束。”林万骁指了指沙发,自己也在对面坐下,语气随和得像拉家常,“今天找你来,没别的事,就是想听听你对咱们市保密工作的一些看法和想法。你在这个岗位上有些年头了,是老保密,情况熟。”
刀正锋心里松了口气,原来是谈工作。他立刻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在无数场合重复过的一套说辞:“感谢林书记关心。我市保密工作总体平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不断夯实制度基础,加强宣传教育,严格监督检查,确保了国家秘密安全……”他语速平稳,措辞严谨,挑不出毛病,但也毫无新意和激情。
林万骁耐心地听着,不时点点头,等他一段落讲完,才看似随意地问道:“嗯,基础工作做得扎实很重要。不过我就在想啊,现在西明发展很快,对外开放合作多了,跨境交流也频繁了,这保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肯定也不少吧?比如一些新的经济业态、科研合作项目,保密怎么跟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具体的难题?”
这个问题稍稍超出了刀正锋的“标准答案”范围。他愣了一下,斟酌着回答:“新挑战……确实有。我们主要是加强学习,吃透上级文件精神,遇到具体问题,及时请示汇报。”依旧是稳妥却空洞的回答。
林万骁没有追问,转而问道:“正锋同志在保密局工作五年了吧?之前好像在民宗局、信访局都待过?基层经验很丰富啊。”
提到过去,刀正锋的眼神波动了一下,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情绪,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是的林书记,都是在组织的安排下工作。”
“我听说,你以前在乡镇处理民族纠纷很有一套,那时候可是敢啃硬骨头的。”林万骁语气带着赞赏,也带着探究。
刀正锋嘴角牵动了一下,露出一丝苦涩的笑:“都是过去的事了,那时候年轻,不懂事,冲劲足,也得罪了不少人。”话语中透着一股看透世事的疲惫和无奈。
林万骁捕捉到了这一丝情绪。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更加诚恳:“正锋同志,我今天找你谈心,不是听你汇报工作。我是真心想听听你的心里话。你工作经验丰富,能力也有,是不是觉得在保密局有些……施展不开?或者工作上有什么具体的困难?生活上有没有什么难处?都可以跟我说说。”
这推心置腹的话,让刀正锋有些措手不及。他习惯了上级的命令和询问,很少遇到这样平等、带着关怀的交流。他沉默了一会儿,几次欲言又止。
林万骁也不催促,只是耐心地等待着,用目光鼓励着他。
终于,刀正锋叹了口气,声音低沉了些:“林书记,不瞒您说,保密这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但……但有时候也憋屈。干好了,是应该的,没人记得;稍微出点岔子,那就是天大的事。有时候坚持原则,卡住了一些不合规的东西,反倒被说成阻碍发展,思想僵化。时间长了,就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按部就班,不出错,就是对组织、对自己最好的交代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年纪也大了,就想着平平稳稳干到退休,别给组织添乱就行。”
这番话,算是吐露了几分真言。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心气被磨没了,害怕担责,追求“无过便是功”。
林万骁听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懈怠,而是一种“体制内倦怠”,是长期在特定岗位、特定环境下形成的防御性心理。
他没有批评,反而表示理解:“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在有些岗位上,确实容易有这种感受。坚持原则本身没有错,有时候受点委屈,也是难免的。但是正锋同志,我们不能因为怕担责任、怕受委屈,就忘了肩上的担子啊。保密工作,看似平凡,实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在西明,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组织上把你放在这个位置,是对你的信任。”
他看着刀正锋的眼睛,语重心长:“你还不到退休的年纪,经验、能力都还在,就这么‘平稳’下去,你自己甘心吗?组织上也不希望看到一个有能力的老同志,就这么消磨下去。”
刀正锋低着头,双手紧握着膝盖,内心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第一次谈话,林万骁没有强求,只是让刀正锋回去再好好想想。
随后的半个月里,林万骁又借着不同的由头,与刀正锋进行了两次非正式的谈话。有时是询问某个具体保密环节的细节,有时是聊聊他过去在基层工作的经历。林万骁发现,一旦谈起过去在乡镇如何调解纠纷、如何推动项目,刀正锋的眼睛里还是会偶尔闪现出光芒,话语也多了起来。
林万骁心里有数了。刀正锋并非彻底“躺平”,他只是需要被重新点燃,需要一个更适合他、能让他重新找到价值和激情的舞台。
不久后,在一次书记办公会上,林万骁提出了调整刀正锋工作的建议。
“正锋同志是老同志,经验丰富,尤其熟悉民族地区和基层情况。保密局的工作需要更细致、更严谨、也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思维。我建议,将正锋同志调到市人大民族宗教华侨委员会去担任副主任委员(正处级)。这个岗位既能发挥他熟悉民族工作的特长,工作节奏也相对适合老同志,让他能更好地发挥余热,同时也为保密局腾出位置,配备更年轻、更具开拓精神的干部。”
这个安排,既考虑了工作的需要,也充分照顾了刀正锋的个人情况和情绪,属于平级调整,体现了组织的关怀和人尽其才的原则。与会者均无异议。
当组织部长郭爱民找刀正锋谈话,告知他这一调整时,刀正锋愣住了。他原以为最多是被批评教育一顿,甚至做好了被边缘化的准备,却没想到是这样一个充满善意的安排。
离开保密局,前往市人大报到的那天,刀正锋回头望了望那栋待了五年的小楼,心中百感交集。有解脱,有惭愧,也有了一丝久违的、对新岗位的隐约期待。他知道,这是林书记给了他一个体面的台阶,也是给了他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
林万骁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刀正锋离开市委大院的身影。他知道,对于“躺平”的干部,一棍子打死最简单,但那不是最优解。精准地找到症结,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安排,既能挽救干部本人,也能优化干部资源配置,这考验的是为政者的耐心和智慧。西明的发展,需要的是每一份力量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焕发出应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