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17章 忽视农事忙,百姓生计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章 忽视农事忙,百姓生计苦

永初二年入夏后,江南地区便陷入了罕见的干旱。往日里碧波荡漾的河流渐渐干涸,露出皲裂的河床,河底的鹅卵石被烈日晒得发烫;连片的农田更是成了 “焦土”,原本绿油油的秧苗蔫头耷脑,叶片卷曲发黄,轻轻一碰便碎成粉末,土地干裂的纹路深达数寸,仿佛大地被生生撕开了一道道口子。

在会稽郡的一处村落里,老农王阿公蹲在自家田埂上,望着眼前颗粒无收的稻田,浑浊的眼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他伸出干枯如树皮的手,抚摸着干裂的土地,声音嘶哑地呢喃:“老天爷啊,再不下雨,我们可怎么活啊……” 家中的存粮早已见了底,儿媳每日只能去河边挖些野菜,掺着少量糠麸煮成稀粥,年幼的孙子饿得哇哇直哭,嘴唇干裂起皮,连哭喊声都透着虚弱。

这样的景象,在江南各郡随处可见。无数百姓为了寻找水源,背着行囊四处迁徙,有的甚至要走几十里路,才能从深井中打回半桶浑浊的水;一些贫苦人家买不起粮食,只能靠啃树皮、吃草根度日,不少老人和孩子因饥饿与中暑病倒,却无钱医治,只能在痛苦中挣扎。地方官员急得团团转,一边组织百姓挖井抗旱,一边不断向朝廷发送告急文书,请求朝廷拨款赈灾,派遣官员前往安抚。

消息传到建康,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凝重。早朝时,户部尚书率先出列,手持灾区奏报,声音沉重地奏道:“陛下,江南旱灾已持续两月有余,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若再不加以救治,恐生民变啊!皇太子乃国之储君,若能亲往灾区视察,既能安抚百姓民心,也能彰显朝廷的关怀,还请陛下准奏!”

紧接着,多位朝臣纷纷附议。老臣谢晦上前一步,恳切地说:“陛下,百姓乃国家根本,如今百姓深陷苦难,皇太子前往灾区,不仅能了解灾情,更能在实践中体会百姓疾苦,对其日后治国大有裨益。此事关乎国本,还望陛下促成!”

刘裕看着朝臣们焦急的神情,又想起江南百姓的困境,心中也颇为忧虑。他知道,此时派遣皇太子前往灾区,确实是安抚民心的良策,便当即下令,传旨让刘义符即刻筹备,三日后启程前往江南灾区。

旨意传到东宫时,刘义符正与徐羡之、傅亮等人在庭院中举办宴饮。殿内丝竹声不断,舞女们身着轻薄罗裙翩翩起舞,案上摆满了烤乳猪、炖熊掌等珍馐,琥珀色的葡萄美酒盛满水晶杯,香气弥漫了整个东宫。刘义符手持酒杯,正看得兴起,听闻内侍宣读旨意,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让我去灾区?” 刘义符放下酒杯,皱着眉头,语气中满是不屑,“那灾区又脏又苦,到处都是哭哭啼啼的百姓,有什么好去的?还不如在东宫喝酒看戏自在!”

徐羡之连忙上前附和:“殿下说得是!灾区条件艰苦,哪配得上殿下的身份?再说了,安抚百姓本就是地方官员的职责,何须殿下亲自奔波?” 傅亮也在一旁帮腔:“是啊殿下,近日西域刚进贡了一批新的乐师,技艺高超,不如让他们为殿下演奏新曲,至于灾区之事,让朝臣们自行处理便是。”

刘义符听后,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当即对内侍说:“你回去禀报父皇,就说我近日身体不适,无法前往灾区。灾区视察之事,让其他官员去做吧。”

内侍听后,吓得脸色发白,连忙劝道:“殿下,这可是陛下的旨意,若殿下抗旨不遵,恐会惹陛下生气啊!”

“父皇那里,我自有说辞,不用你多管!” 刘义符不耐烦地挥手,让内侍退下,随后继续举起酒杯,对乐师喊道:“快,奏一曲《霓裳羽衣曲》,让朕好好听听!”

丝竹声再次响起,东宫的宴饮依旧热闹,可江南灾区的百姓却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当 “皇太子拒不前往灾区,依旧在东宫宴饮作乐” 的消息传到江南后,百姓们积压的不满彻底爆发。在一处赈灾粥棚前,王阿公捧着半碗稀粥,听闻消息后,气得将粥碗重重摔在地上,怒吼道:“这样的皇太子,根本不管我们百姓的死活!他对得起我们这些纳税的子民吗?”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附和,有的咒骂刘义符 “昏庸无道”,有的感叹 “大宋百姓命苦”,还有的甚至私下议论:“若皇太子一直这般荒唐,将来登基后,我们的日子只会更苦!” 怨愤的话语像野草般在百姓间蔓延,原本对皇室尚存的一丝期望,也在刘义符的漠视中渐渐消散,只留下满肚子的失望与不满,为南朝宋的统治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