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开春的风还带着点凉意,侯府庭院里的柳枝却已冒出嫩黄的芽。林砚刚把最后一袋新麦种装上马车,就见林墨急匆匆从外面跑回来,额头上还沾着汗:“姐,萧澈哥来了,说有要事找你。”

林砚擦了擦手上的灰,心里咯噔一下 —— 萧澈如今是靖安王,若非紧要事,不会这般匆忙。她快步往正厅走,刚到门口就见萧澈坐在椅子上,手里捏着一封密信,眉头皱得紧紧的。

“怎么了?” 林砚坐下,接过萧澈递来的密信。信纸是海外藩国的样式,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写着 “三皇子旧部勾结海外倭寇,欲借粮船袭扰沿海,毁新禾田”。

林砚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十年前三皇子旧部销声匿迹,她以为隐患已除,没成想竟躲到了海外。“沿海的新农学堂怎么办?那里刚种上春麦。”

“我已让人去通知沿海各州府加强戒备,” 萧澈喝了口茶,语气稍缓,“但倭寇熟悉海路,怕防不胜防。你手里的系统,能不能查到些线索?”

林砚抬手摸了摸胸口的玉佩,闭眼凝神。片刻后,系统的淡蓝色提示在脑海中浮现:【检测到海外粮船轨迹,预计三日后抵达泉州港,船上除倭寇外,另有三皇子旧部携带火油,目标为泉州东郊外的千亩麦田】。

“有线索了,” 林砚睁开眼,语速加快,“三日后到泉州,要烧麦田。我得去泉州,那里的麦种是改良的耐寒品种,要是烧了,今年沿海的收成就完了。”

“我跟你一起去。” 萧澈立刻起身,“太子已准我调兵,正好去会会这群倭寇。”

镇北侯听说此事,也坚持要同行。次日一早,三人带着一队侍卫,快马加鞭往泉州赶。路上日夜兼程,林砚累得靠在马车上打盹,恍惚间竟梦到了原身母亲 —— 母亲站在麦田里,笑着对她说 “守住百姓的田,就是守住太平”。

三日后,泉州港果然出现了三艘可疑的粮船。萧澈立刻调兵围住港口,林砚则带着侍卫绕到东郊麦田,提前疏散农户。可就在这时,一群蒙面人突然从麦田里窜出来,手里拿着火把和火油,朝着麦田扑去。

“拦住他们!” 林砚大喊,侍卫们立刻冲上去。混乱中,一个蒙面人举着火把朝林砚扑来,林砚侧身躲开,却不小心被绊倒。眼看火把就要落到身边的麦垛上,突然一支箭射来,正中蒙面人的手腕。

林砚抬头,只见镇北侯骑着马赶来,身后还跟着一群农户 —— 竟是泉州新农学堂的学员,拿着锄头、镰刀赶来帮忙。“爹!” 林砚站起身,心中又惊又喜。

“百姓们听说有人要烧麦田,都来帮忙了。” 镇北侯笑着说,“这群毛贼,还想破坏咱们的好日子?”

有了百姓的帮忙,蒙面人很快被制服。萧澈也带着士兵从港口赶来,押着倭寇和三皇子旧部过来。林砚看着被绑的旧部首领,冷声道:“十年前你们败逃,如今还敢回来作祟,真是不知悔改。”

首领却冷笑:“就算我们败了,也有人会继续跟你们作对,想让百姓安稳过日子,没那么容易!”

林砚懒得跟他争辩,转头对萧澈说:“把他们交给泉州府,按律处置。另外,让农户们赶紧补种麦种,系统说再过五日有雨,正好适合出苗。”

忙完泉州的事,回到京城时已是半个月后。侯府里,祖母和王姨娘早已备好饭菜,盼着他们回来。林墨看到林砚,赶紧迎上来:“姐,你们可算回来了,学堂的学员们都等着听你们讲泉州的事呢。”

接下来的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新农学堂的成果展如期举办,各地的教习们带着自己的种植成果、医术心得赶来交流。林砚在展会上演示了新改良的水稻种植技术,引来一片赞叹。萧澈也在展会上宣布,朝廷将加大对新农学堂的支持,让更多百姓能学技术、种好田。

转眼到了秋收,大靖各地又是一个丰收年。林砚跟着镇北侯去田间巡查,看到农户们捧着金黄的稻穗,脸上满是笑容,心中满是踏实。“爹,你看,咱们当年的努力,都没白费。”

镇北侯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是啊,百姓能安居乐业,就是咱们最大的心愿。”

这之后,林砚依旧每天忙着学堂的事,偶尔跟萧澈一起去各地巡查。王姨娘帮着打理后勤,林墨接管了北方的学堂,祖母则在院子里侍弄花草,一家人其乐融融。

有一天,林砚整理母亲的旧物时,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里,母亲记录了自己研制系统的过程,还写着 “若有来生,愿天下无战乱、无饥荒,百姓都能安稳过日子”。林砚看着日记,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 母亲的心愿,她终于实现了。

岁月流逝,转眼又是十年。林砚已不再年轻,头发上也添了几缕银丝,但依旧每天去学堂教书,跟学员们一起下地劳作。萧澈也成了太子身边最得力的大臣,时常来看望她。林墨娶了一位温柔贤淑的女子,生了两个孩子,也跟着林砚推广新种子。

这一天,侯府里格外热闹。学堂的学员们送来一块匾额,上面写着 “济世利民” 四个大字。林砚看着匾额,又看了看身边的家人、朋友,还有院子里嬉笑打闹的孩子,心中满是幸福。

“姐,你看,这是今年的新稻种,亩产又提高了一成。” 林墨拿着一袋稻种走过来,笑着说。

林砚接过稻种,放在鼻尖闻了闻,满是稻谷的清香。她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远处的田间传来农户们的欢声笑语。

“是啊,” 林砚笑着说,“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