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起走出脚店。
我的天......刘大牛站在脚店门口,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的景象。
只见街道两旁,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灯笼。红色的、黄色的、五彩的,各式各样的灯笼将整条街道照得亮如白昼。
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卖馄饨的、卖糖人的、卖胭脂水粉的,琳琅满目。
行人摩肩接踵,有携家带口出来游玩的,有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灯下吟诗,还有孩童举着糖葫芦在人群中穿梭嬉戏。
阿进也看呆了:这雄南县城晚上还有这么多人做生意?他们都没有宵禁的吗?
宋清越也被眼前这繁华的夜景深深吸引。与怀远县入夜后的死寂不同,这里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空气中飘荡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勾得人食指大动。
阿进,咱先不管这些了,大牛摸着咕咕叫的肚子,找到吃的比较要紧,我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宋清越笑着从钱袋里掏出一锭银子:走,上次给雍王治病挣的钱,今天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三人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穿行,最终在一家名为永福楼的酒楼前停下脚步。这是一栋三层高的木楼,飞檐翘角,气派非凡。一楼大厅里座无虚席,觥筹交错之声不绝于耳。
走,就这家了!宋清越率先迈步进去。
大牛却有些犹豫:清越妹子,这么高档的酒楼,不太好吧?等下你的钱都要被我们吃光了。
放心,宋清越拍了拍钱袋,有钱,包够吃的!
店小二眼尖,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三位客官,要吃些什么?里面请里面请!
小二,要一间雅间,宋清越从容地说,把你们的菜单拿来。
好嘞!二楼雅间三位!小二高声唱喏,引着他们上了楼。
雅间布置得十分雅致,墙上挂着山水画,窗边摆着青瓷花瓶。透过窗户,可以俯瞰整条繁华的街道。小二先给他们沏了一壶香茶,然后递上菜单。
大牛接过菜单,眼睛顿时瞪得老大:我的乖乖,这么多菜!
想吃什么随便点,宋清越笑道,今天管够。
大牛搓着手,兴奋地点起来:要一个东坡肘子,白斩鸡,甜酸排骨,清蒸鲈鱼,再来个红烧肉......
阿进在一旁提醒:大牛哥,点太多了,咱们吃不完。
没事,宋清越摆摆手,吃不完打包带走。
等待上菜的间隙,三人都被窗外的夜景吸引。街道上人流如织,各色灯笼在夜色中摇曳生辉。远处传来丝竹之声,隐约还有歌女的吟唱。
这才叫过日子啊。大牛感叹道,想想咱们在怀远县,天一黑就只能睡觉。
阿进点点头:要是咱们桃花源也能这么热闹就好了。
不一会儿,菜陆续上桌。东坡肘子红亮诱人,白斩鸡肉质鲜嫩,甜酸排骨香气扑鼻,清蒸鲈鱼冒着热气,红烧肉油光发亮。还有几碟时令小菜,色香味俱全。
开动!宋清越一声令下,三人立即大快朵颐。
大牛夹起一块红烧肉塞进嘴里,满足地眯起眼睛:唔...太好吃了!这肉炖得真烂!
阿进虽然吃得斯文,但速度一点也不慢。他夹起一块鲈鱼,仔细地剔去鱼刺:姑娘,你也多吃点。这些天辛苦了。
宋清越尝了一口甜酸排骨,酸甜适中的酱汁在口中化开,让她忍不住赞叹:这手艺,比翠翠做的还要好。
张阿进说,“要是翠翠得尝过这样的味道,她肯定也能做出来一样的菜,只是我们兄妹吃过最好的东西,都是在张员外家做长工时候吃的那些而已了,没吃过见过,怎么可能光靠想象就能做出来!”
宋清越觉得阿进说的很有道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见过世面的重要性吧!
“等我们把桃花源的日子安排好了,我们就带着翠翠和娘、师父、师娘、还有溪溪、屹儿、屿儿他们都来尝尝这神仙味道!”
三人边吃边聊,气氛热烈。
大牛说起小时候唯一一次跟父亲下馆子的经历:那时候我爹卖了山货,带我去县城吃了碗阳春面。那味道,我记到现在。
阿进也难得地打开了话匣子:我娘在世时,最拿手的是红烧肉。虽然比不上这里的,但那时候觉得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
宋清越听着他们的故事,心中感慨万千。在这个时代,能下一趟馆子,对普通百姓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事。
酒足饭饱之后,大牛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这辈子从来没吃过这么饱的饭,有了这一顿,回到桃花源跟大力他们聊天,估计都够我吹牛吹小半辈子了!
阿进看着满桌的剩菜,有些不好意思:点太多了,太浪费了。
不浪费,宋清越叫来小二,把这些打包,明天路上吃。
结账时,一共花了二两银子。大牛和阿进都倒吸一口凉气,宋清越却面不改色地付了钱。
走出永福楼,夜色已深,但街道上依然热闹。卖宵夜的小贩还在吆喝,茶馆里还有人在品茗聊天。
第一次出远门,也能吃上顿饱饭。大牛满足地叹了口气,原来下馆子是这种感觉!
阿进也难得地露出笑容:谢谢姑娘。这辈子还是头一回在这么好的酒楼吃饭。
宋清越望着眼前这片繁华,轻声道:等咱们桃花源发展好了,有钱有粮,吃饱穿暖,我也要开一家酒楼。让乡亲们都能尝到这样的美味。
夜色中,三人的身影渐渐融入人群。这一顿丰盛的晚餐,不仅填饱了肚子,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到脚店,大牛和阿进还在回味刚才的美食。宋清越却已经拿出纸笔,开始记录今天在雄南县的见闻。她要让桃花源的村民们也知道,在这个灾荒之年,还有这样一个繁荣的地方。
窗外,雄南县的夜生活还在继续。而宋清越知道,明天,他们将带着希望返回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