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夏王朝是一个崇尚孔孟之道的国度,所以“鱼头礼仪”自然不可避免。

各个衙门的规矩都有所差异,但总体都是要拜,地方官员主要拜城隍庙,而翰林院则是要拜孔圣人和“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进了二门,林治被领到圣人祠行香,感谢这位万世先师,自然是感谢圣人的栽培之恩,没有儒学便没有他的今天。

林治接着被领到昌黎祠,虽然并不明白为何要感谢韩愈,但入乡随俗的道理还是懂的,于是他同样规规矩矩地上香。

韩愈跟孔圣人终究是存在地位上的差距,所以他对韩愈要少上两拜。

礼毕,那么他便算是正式入职翰林院了。

进入三门,这里才是翰林院的核心区域,亦是大家的办公场所。

翰林院设有正五品的学士一名;从五品的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各两名,正六品的侍讲和侍读各两名,从六品的翰林修撰六名;正七品的翰林编修若干;从七品的翰林检讨若干;正八品的五经博士九人,这个职位由孔孟后人担任;典籍、侍书、待诏、孔目等十余人。

另外,翰林院庶吉士有十几人之多,但庶吉士并非官职,无品无阶,只有三年大考后才有机会以翰林检讨或翰林编修的官职留下。

翰林院正式官职人员加起来大概四十多人,另外没有品级的小吏、差役更是多了。

只是由于种种的原因,通常都不会是满员。像侍讲学士江大松获罪下狱,而今亦是没有填补的意思,有些职位一直都是空缺。

堂西是讲读厅,俗称“讲官厅”,即正六品侍讲和侍读们的公廨;堂东为修检厅,俗称“史官厅”,正是修撰、编修和检讨的公廨。

林治被热情的李春领进史官厅,只见这里的人,忙的人是真的忙,正埋头于史书的编纂,两耳不闻窗外事。闲的人是真的闲,已趴在案前呼呼大睡,鼾声如雷。

文人相轻之风,此处亦不例外。哪怕林治是连中六元的状元郎,在他们看来,亦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毕竟这里最不缺的便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张世美先一步到达,此刻看到林治进来,却是满脸尴尬地道:“林兄,着实是对不住了,掌院大人刚刚给我使眼色了,我也是身不由己啊!”

林治知道不能全怪张世美,张世美刚刚亦是明哲保身,但并没有给对方好脸色,找到自己的位置便坐了下来。

在这个史官厅内,正六品翰林修撰已经是最高级别的官员,自然亦是没有人会主动找他的麻烦。

只是他终究是入职了,若是没有找点事情做,似乎不太对劲。

“我以前刚入职的时候,足足被晾了两个月,期间找到上面,上面只是让我先熟悉院内事务!”李春亦是如实相告道。

林治想到躺平两个月其实挺好的,自己帮皇太女打了这么久的仗,自己确实有必要好好享受一下这种安逸的生活。

临近中午的时候,外面有了动静。

林治并没有认识这个小老头,但看到对方身穿五品官服,便猜到对方是从五品侍读学士或读讲学士,在翰林院的地位仅在吴鹏一人之下。

在看到所有人起身的时候,他亦是跟着见礼道:“下官见过孙学士!”

此人是翰林侍读学士孙铭,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位置。只是从他的年纪来看,想要入阁拜相已经很难了,最好的归宿恐怕是国子监祭酒。

特别传闻国子监祭酒孔有书要升迁,这是他谋求新出路的最好时机。

孙铭轻轻点了点头,而后目光落在林治等三个陌生面孔身上:“今日掌院大人百忙之中来了翰林院,对你们三位新入职的翰林十分重视,亦是有意好好栽培你们!”

林治听到“栽培”两个字顿时忍不住笑了,敢情吴鹏还是要给自己穿小鞋啊!

“张世美和刘子涛,你们虽然是新人,但掌院大人决定给你们表现的机会,可参加隆文元年以来的陛下资料搜集!”孙铭满脸温和地道。

此话一出,整个史官厅顿时大为震惊。

自夏太祖以来,每代皇帝过世后,翰林院都会负责编撰该皇帝的生平。按说,隆文皇帝的生平是要等其过世,定了庙号,翰林院再行编撰。

隆文皇帝并不按常理出牌,去年底便已经让翰林院开始起草他的传记,亦是敲定礼部尚书吴鹏为总裁官。

现在让刚刚进入翰林院的张世美和刘子涛参加这项工作,待到书成之日,他们必定得知提拔和嘉奖,届时必定反超状元出身的林治。

张世美和刘子涛从旁人羡慕的目光中知道这是一个美差,于是规规矩矩地拱手道:“下官谢孙学士和掌院大人的栽培!”

“林治!”孙铭叫了林治的名字,而后似笑非笑地道:“按掌院大人的意思,你负责文书归档工作,特别经年的科举试卷十分混乱,你好好整理妥当!”

在听到林治的工作分配后,李春等人都对林治投来了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

修检厅之所以称为史官厅,亦已经说明他们的工作性质。

他们的功绩形式并不是兢兢业业,而是要拿出成绩,譬如参与某本重要史官的编撰。反倒这种整理文书的工作,做得好是本分,做不好就是失职了。

通常而言,这种工作是翰林院官员最不愿意干的活,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史官厅躺平来得舒服和自在。

林治自然知道自己是被吴鹏那个狗东西穿小鞋了,但十分平静地拱手道:“下官遵命!”

在众人的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眼神中,林治亦是潇洒地离开,前往自己新任务的工作所在地——藏书阁。

夏朝中央最主要的藏书机构其实是文渊阁,亦是内阁的所在地,其藏书规模远超翰林院。

翰林院在夏朝主要承担文书起草、史书编纂、经筵讲学等职责,其官员需频繁查阅典籍,因此藏书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