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558章 桃色转黄的秋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阳把棉田晒得暖融融的,麦生蹲在裂籽苗旁,指尖抚过那只最大的青桃。桃壳的青黑里已经泛出浅黄,像被阳光镀了层金,摸上去比往日更硬实,敲一下,发出“梆梆”的脆响,不像之前的闷声。他忽然发现桃尖的绒毛全褪了,露出光滑的壳面,泛着层蜡质的光,像裹了层蜜。

“转黄了!转黄了!”哑女捧着个竹篮跑来,篮里是刚摘的野山楂,红得像玛瑙。她把山楂往田埂上一放,从兜里掏出个小铜秤,秤盘里垫着软布,“快称称,看这桃长到多少了。”她小心翼翼地把桃放进秤盘,秤砣往外挪了挪,红线停在“三斤二两”的刻度上,“比昨天又重了二两!”

春杏挎着竹篮走来,篮里是刚蒸的栗子糕,糯香混着桂花香漫过来。“我数了北头的苗,”她把栗子糕分给两人,“有一半的桃都转黄了,比往年早五天,看来这秋老虎晒得好。”她指着桃壳上的黄晕,“这叫‘转色晕’,晕越匀,棉絮越白,张叔说的准没错。”

小虎扛着个竹筐过来,筐里装着新编的棉桃袋,粗布缝的袋子上还沾着新棉线的毛头。“刚跟我娘学的,”他把袋子往麦生手里塞,“等桃裂嘴了就套上,免得棉絮沾土。”他往桃壳上摸了摸,“这壳够硬,能撑到霜降,到时候一起摘,省劲。”

麦生捏着棉桃袋,粗布的纹理蹭着手心,像抚摸着即将到来的丰收。他忽然发现“花王桃”的蒂部已经微微裂开道缝,缝里透出点雪白——是棉絮的尖!像调皮的孩子从门缝里探出的脑袋。哑女赶紧用软布把裂缝盖住,“别让虫子钻进去,这桃得留着做种。”

日头升高时,给转黄的桃做标记的活儿渐渐铺开。麦生负责给全黄的桃系黄绳,哑女给裂缝的桃套布袋,春杏则在旁边检查桃枝的承重,把弯得太厉害的枝桠再加固些。红边苗的桃转黄后,壳上的红纹更显了,像画在黄纸上的朱砂线,春杏特意把这些桃的位置记在心里,“这桃的棉絮准带点自然的浅红,能纺出彩线。”

“你看这颗‘疙瘩桃’,”哑女拉着麦生的手,指向枝桠中段——那里的桃壳黄中带褐,疙瘩状的凸起更明显了,却透着股沉甸甸的实在,“张叔说这种桃最耐放,就算过了霜降再摘,棉絮也不会散。”她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画着不同转色的桃,用黄笔标出转色的进度,像份秋日的成长日记。

麦生翻着本子,忽然觉得这转黄的桃壳像封来自秋天的信,字里行间都是丰收的预告。从青黑到浅黄,从硬实到微裂,每一点变化都在说“快了,就快了”,把夏天的孕育,变成了秋天的召唤。

张叔拄着拐杖来的时候,烟袋锅里的烟叶已经点着了。他沿着田垄慢慢走,用拐杖头轻轻敲了敲转黄的桃,“黄得匀,裂得小,不错。”他在裂籽苗前停下,看着那颗三斤多的大桃,忽然笑出声,“这桃能成精了,我种了一辈子棉,没见过这么沉的。”他磕了磕烟袋,“别等全黄透了再摘,八成黄就动手,摘早了棉絮嫩,摘晚了怕遭霜打,得掐准时候。”

中午歇晌时,大家坐在棉田的树荫下吃干粮。春杏烙的荞麦饼里掺了核桃碎,香得人直咂嘴。麦生咬着饼,看着转黄的桃在风里轻轻晃,像无数个挂在枝头的小灯笼,忽然觉得这些桃里藏着整个秋天的密码——藏着转色时的渐变,裂缝时的惊喜,还有他们一双手的温度,把夏天的厚重,酿成了秋天的甜蜜。

“下午得给桃枝松松绑,”小虎啃着饼说,“转黄的桃长得慢了,别让绳结勒着枝。”他往麦生手里塞了个烤红薯,甜浆顺着嘴角往下淌,“填填肚子,等会儿还得把早熟的桃先做上记号,免得摘混了。”

麦生剥开红薯,热气裹着甜香扑在脸上。他看着哑女在给裂缝的桃调整布袋,袋口系得松松的,方便棉絮透气,“张叔说套袋不能太紧,得让棉絮‘呼吸’。”她的发梢沾着点黄土,像落了层秋霜,却掩不住眼里的亮。

午后的阳光带着初秋的暖,麦生帮着小虎给桃枝松绑。绳结解开后,枝桠轻轻弹回点弧度,像卸下重担的肩膀。哑女则在旁边捡掉落的黄叶,说攒着烧火,“一点不糟践”。远处的秋蝉还在叫,却没了盛夏的聒噪,像在给丰收唱序曲。

夕阳把棉田染成金红色时,最后一个裂缝的桃也套上了布袋。麦生站在田埂上回望,转黄的桃在余晖里泛着暖光,像无数个熟透的小太阳。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些桃壳就会彻底裂开,露出雪白的棉絮,把这桃色转黄的秋信,变成满田的雪白。

晚风带着桂花香掠过田垄,麦生握紧了哑女的手,她的手心沾着泥土和桃壳的碎屑,却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他忽然觉得,这第五百五十八章的日子,就像这转黄的棉桃,藏着最从容的成熟,最踏实的等待,只要掐准了时机,就总有满仓的雪白,在前方等着,把秋天的信笺,写成冬天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