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途:青云志 > 第234章 长三角的“偶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到工作岗位的苏晚晴,表面上恢复了省报首席记者的干练与专注,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深处有什么东西已经悄然改变。那份被强行压抑的情感,如同遇水的藤蔓,疯狂滋长,缠绕着她的理智。

她开始有意识地搜集一切关于路远的信息。不仅仅是他在罗山推行的新政、在省委的发言,更包括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她反复观看有路远出席的新闻视频,敏锐地捕捉到他与妻子林静同框时的画面——那是一种过于完美的疏离,两人之间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礼貌,却缺乏夫妻间应有的温度和气场交融。林静的眼神,在看向路远时,平静得近乎审视,而非眷恋。一些资深政经记者圈内偶尔流传的、关于路远家庭“名存实亡”的模糊传闻,此刻也似乎有了佐证。

这个发现让苏晚晴的心跳漏了一拍。是了,以路远那样一个充满魅力且身处高位的男人,若家庭和睦,怎会传出这样的风声?而林静那种近乎“合作伙伴”般的姿态,也绝非正常妻子应有的状态。她不敢确定具体原因,但直觉告诉她,路远的婚姻,绝非外表看起来那般稳固。这个认知,像是一点星火,落在了她本已躁动不安的心原上。

就在这时,她通过渠道得知,路远将亲自带队,前往长三角地区进行为期数天的考察学习,重点考察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型。

她立刻以“追踪报道长三角产业升级”为由,向上级申请了同期前往长三角进行专题采访的选题,并迅速获得了批准。她精心挑选了采访路线,其核心区域,与路远考察团的行程高度重叠。

一周后,长三角某核心城市,一家知名的五星级酒店。

路远带领的罗山市考察团刚刚办理完入住手续。就在他拿着房卡,走向电梯时,一个带着些许惊讶的悦耳声音在身后响起:

“路书记?这么巧?”

路远回头,只见苏晚晴穿着一身利落的职业装,拖着一个小型行李箱,正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意外笑容。

“苏记者?”路远确实有些意外,“你也在这里出差?”

“是啊,我们报社有个关于长三角产业升级的专题采访,没想到和路书记你们住同一家酒店。”苏晚晴的笑容自然,仿佛这真的只是一次纯粹的巧合。

路远目光微动,点了点头:“确实很巧。”他并未多想,只当是省报记者活动范围广,偶遇并不稀奇。

然而,巧合似乎接踵而至。

傍晚,路远在酒店餐厅用餐时,再次“偶遇”了正在取餐的苏晚晴,两人简短寒暄了几句。

第二天,在考察一个重点工业园区时,路远一行人的身影刚刚出现不久,苏晚晴带着采访团队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园区门口,理由是“预约了今天的采访”。园区接待方见是来自同一省份的考察团和媒体团,为了表示热情和方便,在当晚的交流晚宴上,索性将两方安排在了同一区域,主宾席更是相邻。

席间,苏晚晴表现得落落大方,与罗山市的干部们交流顺畅,对产业发展也颇有见解,赢得了不少好感。她与路远的交流也保持在专业和礼貌的范畴,多是围绕白天考察的见闻展开,偶尔提及在青溪的交往和上次的“救命之恩”,也是点到即止,态度真诚而不逾矩。

路远起初的些微疑虑,在苏晚晴如此得体自然的表现下,也渐渐消散。他甚至觉得,与这位聪慧的记者交流,确实能带来一些不同的视角。

第三天,白天,两个团队又一次在另一个考察点“不期而遇”。晚上,路远谢绝了当地政府的后续安排,准备在房间处理一些积压的文件,为回去的市委常委会做准备。

夜晚的酒店走廊安静而空旷。就在路远刚洗完澡,穿着休闲服,准备打开电脑时,房门被轻轻敲响了。

他有些疑惑,这个时间,赵干或者考察团成员有事通常会先打电话。他走到门后,透过猫眼向外看去。

门外站着的,竟然是苏晚晴。

她换下了白天的职业装,穿着一件质地柔软的浅色连衣裙,外搭一件薄开衫,头发松散地披在肩头,卸去了采访时的锐气,多了几分温婉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手里并没有拿文件夹或采访设备,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路远的心,猛地一跳。一种预感,如同深夜的潮汐,悄然漫上心头。

他沉默了几秒,最终还是伸手,打开了房门。

“苏记者?”他的声音保持着平稳,但目光却锐利地落在她脸上,带着询问。

苏晚晴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酒店走廊柔和的灯光映在她眼中,仿佛有波光流转。她似乎鼓足了勇气,脸颊微微泛红,声音比平时低柔了许多,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

“路书记……抱歉这么晚打扰您。我……有些话,想当面跟您说。可以……进去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