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230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0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六

洪武二十六年(4090年)三月初一丙午日,夜晚,太白星(金星)侵犯了诸王星。

命令已经退休的襄阳卫指挥佥事方全、胡良、张胜暂时代理中都留守司事务。

河东都转运盐使司请求增加盐的数额。皇上不答应,只是命令(盐额)依照旧例(执行)。

戊申日,缅国派大臣板南速剌进献土特产。

当初,皇上即位后,曾经派遣使者前往通告(他们),使者未能到达(目的地)就返回了。

到这时,八百国派使者到洪都朝贡,趁此机会说缅国靠近他们的边境,因为路途遥远,不能亲自前来。

皇上于是命令西平侯沐春派遣使者到八百国国王的住所传达旨意。

到这时,缅国派遣南速剌来朝,诏令赏赐绢帛多少不等。

礼部上奏重新制定日食救护仪式。

在前期,在礼部仪门以及正堂张挂彩饰,在露天平台上设置香案,朝着太阳的方向,在仪门里面的两旁设置金鼓,在露天平台下面设置乐队,各位官员行礼叩拜的位次在露天平台的上下方。

到了那天,官员们穿着朝服入朝排班,赞礼官唱‘鞠躬’,音乐响起,百官四拜起身,音乐停止,官员们下跪,执事捧着鼓到班首前,班首击鼓三声,众鼓齐鸣。

等到太阳恢复圆形,赞礼官唱道“鞠躬”,官员们行四次拜礼后起身,音乐停止。

礼仪结束。

发生月食的时候,各级官员身着便服到都督府按照以前的礼仪进行救护。

那些在京城之外的各官署部门,出现日食就在布政使司、府、州、县(进行救护仪式),出现月食就在都指挥使司、卫所(进行救护仪式),礼仪也如同前面所说。

皇帝听从了他的话。

庚戌日,任命施升为兴州左屯卫指挥佥事。

施升,是滁州人。

他的父亲叫施政,在甲午年从滁州前来归附。

乙未年,他跟随军队渡过长江,因累积功劳而升任岷山卫指挥佥事。

他与同官马烨因为私人恩怨相互攻讦,被贬谪到辽东戍边,后来死在了那里。

施升因为之前的官职,他的儿子施征到京城,请求迎接父亲的灵柩回去安葬,皇帝答应了他。

皇上又念及施政有旧日功勋,仍然让他的儿子施升袭职。

夜里,火星侵犯积薪星。

辛亥日。皇帝命令代王率领护卫军队出塞,接受晋王的节制。命令长兴侯耿炳文前往陕西训练军马。

乙卯日,皇帝派遣魏国公徐辉祖携带诏书谕示当今皇上说:‘阿鲁帖木儿、乃儿不花都有反叛的想法,即使以诚意安抚他们,也难以保证他们以后不再反叛。’

有人说夷狄畏惧权威而不怀感恩之心,果然是这样,可以派人护送他们到京城。

胡人反复无常,忘恩负义,不能不有所防备。

你统领的护卫士兵,每次遇到出猎,一定要选出几千名骑兵,身披坚甲、手执锐器来训练他们,使他们经常习惯辛苦劳累,这样在临阵的时候就不会胆怯。

宋国公冯胜等人,现在已经被召回,皇帝向他们告知了防御的策略。

过去的胡兵,不是出征作战就不能轻易放走,担心他们偷了马匹逃走,暗中泄露军事机密,这件事关系重大。

如果想要用他们来抵御敌人,常常让他们交错编为队伍,这样大概就没有忧虑了。

命令驸马都尉王宁掌管后军都督府事务。

任命原中军都督佥事高铭的儿子高能为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在都督府设宴招待。

黄昏时分,东南方天空发出鸣响。

丙辰日,皇帝命令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人到北平以及其他地方守卫边疆。

山西地区的卫所将校全部听从晋王的节制;北平地区的卫所将校,全部听从燕王的节制。

凡是军队中应该有机密事务,一方面上奏朝廷,一方面启奏燕王知晓,永远把这一点写在法令里。

禁止官员、百姓、步兵等人穿对襟的衣服,只有骑兵被允许穿(对襟衣服),这是因为(对襟衣服)便于骑马的缘故。

那些不应该穿这种服饰却穿了的人,要给他们判罪。

丁巳日,朝廷派使者告谕北平、山西两个都指挥使司,征调所属卫所的步兵、骑兵,每人携带三个月的粮食,前往宣府驻守,听从朝廷调遣。

戊午日,皇帝因为天象出现变化,派使者去告知晋王、当今皇帝以及宋国公冯胜等人,让步兵返回守卫,只率领精锐骑兵巡逻塞外,屯兵仍然要准备好筑城的工具,等待明年筑城。

国子监学生唐简上奏请求回乡迎接母亲到京城赡养,皇帝同意了,命令授予唐简兵科给事中一职,又赐给他路费。

己未日,赏赐山西各卫所及鞑靼士兵五万五千七百四十二人,布绢二十万九千四百七十一匹,棉花八万三千六百一十三斤。

庚申日,又派使者告诉晋王:‘现在你统辖你所管辖的都司的兵马,凡是军中的奖赏和惩罚,大事奏报朝廷,小事根据情况自行处置,而且要告诉他:蓝玉谋反,你在边塞带兵,尤其要谨慎。’

如今广平、顺德以及山西的辽州、沁州都有王天赐在作乱,境内的小盗贼趁机蔓延,大概是因为防守的官军不能前去讨伐搜捕的缘故。

应当派人督促抓捕,一定要消灭这些贼寇,来安抚我的百姓。

辛酉日,皇帝下诏书将西安右卫并入西安中护卫。

在此之前,曹国公李景隆挑选陕西各卫所的精壮士兵担任秦王府的护卫,到这时将西安右卫合并为中护卫。

壬戌日,驯象卫向朝廷进献大象。在此之前,皇帝诏令思明、太平、田州、龙州的土司率领军队会同驯象卫官军前往钦、廉、藤、蓠、澳等山捕捉大象,将大象饲养驯化,到现在进献上来。

会宁侯张温、都督萧用等人因为与蓝玉同谋而获罪,被诛杀。

癸亥日,前军都督佥事杨春平定蛮夷叛乱后返回京城。

当初,杨春会合茅鼎等人讨伐堂厓各洞的蛮人,将他们平定,皇帝下诏在那个地方设立右州卫来镇守。

后来杨春再次率领长沙、衡州、宝庆、武冈等地的士兵讨伐富春的瑶族人,军队驻扎在江华县。

皇上因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连年用兵打仗,百姓为供应运输军需物资而劳苦,所以诏令军队返回京城,各路军队各自返回卫所屯田耕种。

甲子日,命令驸马都尉李坚掌管前军都督府事务。

乙丑日,提拔道录司右至灵王德益为太常寺卿。

丙寅日,任命退休的指挥使缪仙为湖广都指挥使,任命刘渊、齐让为都指挥同知。

当时在京城退休的武职官员中有能写文书的人,而且精力没有衰退的,朝廷命令兵部录用他们,所以才有这个命令。

设立西宁僧纲司,任命僧人三剌为都纲。

在河州卫设置汉僧纲司,任命原元朝国师魏失剌监藏为都纲。

河州卫番僧纲司,任命僧月监藏为都纲。

因为西番崇尚佛教,所以设立国师,让他主持佛教,以安抚远方的人。

又赐给他符印说:‘自古以来,帝王治理国家,不分远近,都设置官员来处理各种事务。’

根据典章制度,还有僧官来管理佛教,不只是为了让僧人荣耀,而是希望他们能带头修习善道,暗中帮助皇帝教化民众,不是真诚寡欲、淡泊自守的人,又怎么能担任这个职位呢?

现在设置僧纲,同时授予你们官职,赐予你们符契,你们要体会朕的心意,弘扬佛法功德,教化民众为善。

恭敬地接受(命令)吧。

戊辰日,命令中军都督佥事陈麟掌管四川都指挥使司的事务。

庚午日,《诸司职掌》编成。在此之前,皇上因为各个职司有高低之分,政务有大小之别,没有典籍来写明现成的法规,担心以后到任的官员不知道职责、政务实施的详情,于是命令吏部和翰林儒臣,仿照《唐六典》的制度,从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各个职司,凡是设置官职分担职务的事务,分类编辑成书,到这时才完成,名叫《诸司职掌》。

下诏刊印发行并颁布于朝廷内外。

庚午日,将华山卫改为西安左护卫。赐给贵州宣慰使司土官安的白金四百两,钞四百锭、绮帛各十匹。

因为他守城有功劳,所以重重地奖赏他,他的随从也有赏赐。

壬申日,贵州中槽蛮夷长官谢河梭向朝廷进献马匹,皇帝下令赏赐给他绮帛。

云南左布政使张??任期已满来朝见皇帝,皇帝命令吏部不要考核,让他直接返回任职,还赐给他酒宴和路费,因为他安抚了边远地区,政绩卓着。

到了夜晚,有一颗青白色的大星,从正南方向升起,向东运行,到浮游的云气那里消失了。

癸酉日,任命大理寺少卿曹铭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任命右佥都御史李文吉为左佥都御史。

任命山海卫退休的副千户王成为浙江都指挥使;任命赣州卫退休的副千户李敬、府军卫退休的副千户任旺为都指挥同知;任命宁国卫退休的副千户朱光、衡州卫退休的副千户陈原福为都指挥佥事。

甲戌日,将秦川卫改为西安右护卫。皇上听说晋王在下水督率士兵修筑城池,派遣使者责备他说:“先前上天显示征兆,征伐之事,不可轻易发动。”

我之前命令你和燕王各自统率将校前往边塞,以此来彰显我们的威武,防御胡人的贼寇。

燕王深入敌人的地盘,肃清沙漠,你没做到(比不上燕王)就回来了。

现在又没有深远的谋划,一旦有修筑城池的劳役,那么遭受它危害的人就多了。

从今往后军队中的调兵遣将,一定要谋划周全,不要白白使士兵们劳累。

改苏州军民指挥使司为宁番卫,派使者赐给指挥鲁毅三百锭钞、三百两白金、八匹文绮,授予他世袭指挥使的官职,因为他守卫城池有功。

这个月,朝廷向各位功臣颁布并出示《稽制录》。

皇帝自从即位以来,封赏功臣,都要稽考前代的典礼,凡是封爵、禄食、礼仪的等级差别,都仿照唐、宋的制度,其间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增减,都恰到好处。

然而功臣大多是武人,不懂得诗书,往往倚仗功劳骄傲放纵,超越礼仪的规范,甚至肆意行事,废弃法律,奢侈僭越而没有限度。

等到蓝玉因谋反被诛杀,朝廷查抄了他的家,发现他的衣物、住宅、器具和日用的东西,都超越了规制。

皇上于是诏令翰林院,考察考证汉、唐、宋三朝功臣封爵食邑的多少,以及名号虚实的等级,编成书,书名叫作《稽制录》。

皇帝亲自写了序文,颁发给功臣,让他们早晚翻阅,来遏制他们奢侈僭越的行为。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