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如山倒!
无需张枫再多做追击,蛮族大军已然彻底崩溃。士兵们丢盔弃甲,争相逃命,为了争夺马匹甚至自相残杀,将官的怒吼被淹没在恐慌的浪潮中,建制完全被打乱,无数人如同无头苍蝇般向北逃窜。
“打开城门!骑兵出击!追击三十里,以驱散为主,不得贪功冒进!”张枫虽然激动,但并未失去理智。他知道,穷寇莫追,尤其是在草原上,但必要的追击可以扩大战果,最大程度地摧毁蛮族的有生力量,并将这种恐惧深深植入他们心中。
朔风城门洞开,以破军营为骨干,整合了边军所有可用骑兵,共计约三千骑,如同猛虎出闸,追亡逐北,尽情收割着溃逃的蛮兵。这场追击,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和驱赶,将蛮族的溃败之势彻底定格。
经此一役,蛮族主力损失超过五万,元气大伤,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蛮皇阿速罕,被阵斩于万军之中,这对整个蛮族士气和统治结构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稍作休整,补充兵员物资后,张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兵发草原!
趁他病,要他命!蛮族此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虚弱和混乱之中,王庭争权,部落离心,正是犁庭扫穴、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
以破军营为核心,辅以愿意追随的边军精锐,共计一万五千人马,号称“北伐军”,在草原刚刚泛绿的季节,誓师出征,主动杀入草原腹地!
这一次,不再是冬季的小股袭扰,而是堂堂正正的王师北伐!
失去了统一指挥和主心骨的蛮族各部,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面对挟大胜之威、装备精良、战术灵活的“北伐军”,许多部落望风而降,或是闻讯远遁。少数负隅顽抗的部落,在破军营强大的攻势面前,也如同螳臂当车,被轻易碾碎。
张枫采取的策略是,打击顽固派,拉拢中间派,招降弱小派。对于愿意归附的部落,给予贸易优待和一定的自治权;对于顽抗到底的,则坚决消灭,以儆效尤。同时,继续利用经济手段,用盐、茶、布匹分化拉拢,进一步瓦解蛮族的抵抗意志。
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兵锋所向,无人能挡。沿途焚毁负隅顽抗的部落营地,收缴大量战利品,救回被掳掠的夏朝边民,兵锋直指草原深处,那座被所有蛮族视为圣山、象征着权力与信仰的——狼居胥山!
这一日,北伐军终于抵达狼居胥山脚下。
山势巍峨,云雾缭绕,山巅积雪终年不化,在阳光下闪烁着圣洁的光芒。无数蛮族世代在此祭祀长生天,这里承载着他们的荣耀与信仰。
张枫下令全军于山下列阵。旌旗招展,刀枪如林,一万五千将士肃穆而立,望着那座圣山,心中充满了身为胜利者的豪情与骄傲。
张枫翻身下马,在赵铁柱、雷豹等将领的簇拥下,徒步登上了狼居胥山主峰。
山风猎猎,吹动他的披风。站在山巅,俯瞰苍茫草原,一股“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气油然而生。这就是无数中原王朝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的地方!这就是让多少名将魂牵梦萦的功业巅峰!
“取工具来!”张枫沉声道。
早有准备的工匠,抬着凿刻工具上前。
张枫走到一面较为平整的巨岩前,沉吟片刻,挥毫蘸墨(特种炭笔),在岩石上写下龙飞凤舞的数行大字:
【大夏镇国公张枫,奉天伐罪,破北蛮于朔风,阵斩伪皇阿速罕于万军。王师北定,逐虏万里,兵临圣山,刻石记功。彰华夏之威,慑不臣之心!愿此狼居胥,永为北疆之界碑!大夏兴隆 x年 x月 x日】
随即,工匠们挥舞铁锤凿子,按照笔迹,叮叮当当地开始凿刻。铿锵之声,回荡在山谷之间,如同为蛮族的霸权敲响了最后的丧钟,也如同为中原的赫赫武功,立下不朽的丰碑!
“封狼居胥”!
这几乎是冷兵器时代,中原武将所能建立的最高军功荣誉!霍去病之后,再无来者!而今日,他张枫,做到了!
山下万余将士,看着山巅上那个挺拔的身影,以及那正在被永久铭刻的功绩,无不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他们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这传奇的一役,这必将载入史册的辉煌!
“万岁!”
“镇国公万岁!”
“大夏万岁!”
震天的欢呼声,如同滚滚惊雷,响彻狼居胥山,回荡在广袤的草原之上。
经此一战,北蛮元气大伤,核心部落被打散,王庭权威扫地,内部陷入长期纷争,至少二十年之内,再无南侵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