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 > 第171章 功成身退 巴山夜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赤壁一把火,烧退了曹操南下的百万雄兵,也烧出了天下三分的雏形。周瑜之名,威震华夏;诸葛亮之智,传颂荆襄;而林辞之名,虽未显于寻常士卒之口,却在江东最高层的寥寥数人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后的封赏、庆功,喧嚣而冗长。孙权对林辞不吝赏赐,金帛、宅邸、甚至暗示高位虚席以待,感念其在破除“镇龙桩”、稳固后方气运上的莫大功绩。周瑜、鲁肃亦多次挽留,言辞恳切。

然而,林辞去意已决。

赤壁之战,于他而言,不仅是见证历史,更是一次对自身与玉玺力量的深刻洗礼。吞噬“幽蚀”、破邪阵、感应鼎足龙灵,使得玉玺内部那片黑暗疆域愈发清晰,甚至能隐约感知到,在更加遥远的西方,有不止一股与禹鼎同源的浩大气息在呼唤。那方向,指向的是——巴蜀之地。

他知道,刘备即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西取巴蜀,奠定季汉基业。而那片被群山环绕的土地,自古便是神秘莫测,传说中禹王诞生之地,亦与九州核心的“梁州”息息相关。那里,很可能隐藏着更多的禹鼎线索,甚至是……玉玺最终归宿的答案。

他以“师门有命,需往西蜀游历,探寻古道秘辛”为由,再次婉拒了孙权的盛情。这一次,孙权虽觉惋惜,却也未再强留。毕竟,这等身负异术、功成弗居的奇士,强留反为不美。他赠予林辞大量盘缠与一枚可通行江东辖地的信物,言道:“先生乃世外仙鹤,操……权不敢以凡尘俗务相羁。只望先生莫忘了江东故友,若有所需,或愿归来,江东大门,永为先生敞开。”

言辞恳切,枭雄气度与挽才之心兼具。

周瑜、鲁肃亦前来相送。周瑜目光复杂,他深知林辞在此战中的关键作用,绝非寻常游士,但也明白此人志不在此。鲁肃则更为感性,执手相送,唏嘘不已。

离开江东那日,天高云淡,江风送爽。林辞依旧是孤身一人,一袭青衫,一个简单的行囊,怀揣那方愈发神秘的黑色玉玺,踏上了西行的路途。

他没有选择便捷的水路,而是取道陆路,穿行于荆州南部尚未被战火完全波及的郡县,一路向西南而行。如此既能避开战后混乱的区域,也能更深入地感受这片土地的地脉气息,搜寻可能的线索。

越往西行,地势逐渐抬高,群山渐次浮现。与江东的温婉水乡、中原的辽阔平原不同,这里的山川更加雄奇险峻,云雾缭绕其间,仿佛蕴藏着无数古老的故事。

这一日,行至巴东地界,天色渐晚,又逢秋雨绵绵。林辞见前方山坳处有一间孤零零的客舍,旗幡在风雨中飘摇,便快步走去,准备在此歇脚。

客舍颇为简陋,泥墙茅顶,但在这荒山野岭,也算是个难得的避雨之所。堂内光线昏暗,只点着几盏油灯,已有三四位旅客在此避雨,各自踞坐一方,默默吃着简单的饭食。

林辞寻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要了一壶热酒,几样小菜,自斟自饮。雨水敲打着窗棂,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更衬得堂内寂静。

他看似在休息,心神却悄然沉入玉玺之中。进入巴地之后,玉玺对地脉的感应似乎更加敏锐,那来自西方的呼唤也清晰了一分。他尝试着将感知扩散出去,捕捉着雨夜中山川的呼吸。

然而,就在他的感知掠过客舍后院马厩方向时,却猛地一顿!

他感应到了一股极其隐晦,却与那“玄冥族”力量同源,却又带着一丝蜀地特有阴湿诡谲的气息!虽然极其微弱,仿佛被什么东西刻意封印或遮掩着,但绝逃不过玉玺的探测!

这气息……来自马厩中那几匹旅客的坐骑之一?还是……隐藏在旅客之中?

林辞心中凛然,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是端起酒杯,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堂内那几位旅客。

一位是带着斗笠的枯瘦老者,正在慢悠悠地吸着旱烟。

一位是身材魁梧、满脸虬髯的商贾,正就着豆大的灯光查看一份皮质地图。

还有一位,则是坐在最里面阴影中、身着蓑衣、看不清面容的汉子,只是低头默默吃着东西。

会是他们中的谁?还是说,那气息的源头,并未在这堂内?

巴蜀之地,果然如预料般,暗藏玄机。这还未入蜀,便已遇到了不寻常的迹象。

夜雨潺潺,客舍孤灯。林辞知道,这场西行之路,注定不会平静。星耀离开了江东的烈焰与江水,即将映照于蜀地的崇山峻岭与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