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魏砥 > 第463章 武耀开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建业城的冬日,因淮南大捷的余温而显得并不萧瑟。然而,一股比军事胜利更加炽热、更加汹涌的暗流,正在这座江东心脏之地澎湃激荡。街头巷尾,酒肆茶坊,人们不再仅仅谈论陆伯言的兵锋如何锐利,更多的窃窃私语,开始围绕着一个更加核心、也更加敏感的话题——镇南将军陈暮的功绩与名位。

“镇南将军之位,已不足以酬主公之功啊!”

“是啊,扫平内乱,北却强魏,拓土淮南,此等功业,便是古之桓、文,亦不过如此!”

“听闻许都那位,早已篡汉自立。我主保境安民,功高盖世,岂能久居人下?”

流言并非空穴来风。以张昭、顾雍为首的江东本土士族元老,与庞统、徐庶等北来心腹谋臣,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数次秘密磋商后,一场精心策划的“劝进”大戏,悄然拉开了序幕。

这一日,镇南将军府正厅,冠盖云集。文东武西,肃然而立。以张昭为首,数十位重量级臣僚手持芴板,神情庄重。年迈的张昭,虽与陈暮在战略上屡有分歧,但在此关乎江东根本、士族未来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亲自执笔劝进表文。

“臣等昧死再拜上言,”张昭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回荡在寂静的大厅中,“伏惟镇南将军殿下,禀天纵之姿,承神武之略。昔临危受命,总摄三州,内平虞翻之祸,外御曹魏之锋。历阳血战,铮铮铁骨惊天地;淮南长驱,赫赫神威震寰宇。挽江东于既倒,扶汉室之将倾……此皆明公不世出之功,非人臣所能极也!”

表文骈四俪六,辞藻华美,将陈暮自执掌江东以来的功绩一一列举,极尽褒扬。最终,引经据典,直指核心:

“《春秋》之义,大一统者,正始之道也。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居非常之位。今殿下德懋功高,泽被苍生,远迩归心,天人协应。若犹守藩臣之节,谦拒显号,则上无以慰祖宗之灵,下无以答将士之望,中无以定社稷之本……臣等不胜犬马忧国之情,敢率文武将佐,昧死请命,伏望殿下,仰承天意,俯顺民心,晋位国公,建号立制,以正名位,以安天下!”

表文宣读完毕,张昭率先跪伏于地,身后文武百官,无论心中作何想法,在此大势之下,皆齐刷刷跪倒,山呼海啸般的声音震动了整个府衙:

“臣等恳请主公,晋位国公,建号立制!”

声浪穿过厅堂,传至府外,早已等候多时的建业士民代表、军中功勋,亦随之跪倒,呼声如同潮水,一波高过一波。这不是简单的礼仪,这是整个江东统治阶层和民心所向的集体意志表达!

陈暮高坐于上,身着常服,面色平静,但微微颤抖的指尖,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激荡。他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看到了张昭眼中的郑重,庞统、徐庶眼中的期待,武将们眼中的狂热,以及更多臣僚眼中的敬畏与顺从。

他沉默着,没有立刻回应。这沉默,使得厅内厅外的呼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主宰者的决断。

依照古礼,面对劝进,人主需示之以谦,行三辞三让之仪,以示非为己谋,实乃天命民心所归。

第一次辞让,陈暮神色“惶恐”,起身离座,对众人道:“诸公何出此言!暮本布衣,蒙先辈遗泽,将士用命,方得保全江东,苟全性命于乱世,已属侥幸。内平叛乱,外御强敌,乃分内之事,何功之有?国公之位,非人臣所敢觊觎,此言休要再提!诸公请起!”

言辞恳切,态度坚决。然而,劝进岂会因一辞而止?

庞统出列,再拜而言:“主公过谦矣!岂不闻‘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主公之德,泽被三州;主公之功,光耀千秋。若德功不赏,则忠臣义士何所望?天下苍生何所归?昔周室分封,诸侯拱卫;汉祖建号,群雄景从。此皆时势使然,非人力可逆也!主公若固守小节,而忘天下大计,臣等宁死不敢从命!”

徐庶亦道:“主公!曹丕篡逆,刘备偏安。天下鼎沸,正需明主出世,重整山河!主公进位,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凝聚人心,号召天下,共讨国贼,兴复汉室!此乃顺天应人之举,望主公明察!”

文武再次固请,声泪俱下,言之凿凿。

陈暮面露“难色”,在堂中徘回数步,最终“无奈”叹息:“诸公之心,暮岂不知?然则……名器重大,恐才德不堪,有负众望啊!”这便是第二次辞让,语气已不似初次坚决。

此时,已不仅仅是核心臣僚,地方郡守、军中大将的劝进表章,也如雪片般飞至建业,堆满了陈暮的案头。民意汹汹,军心灼灼,皆指向同一个目标。

第三次,陈暮召集群臣于新建的、规制远超镇南将军府的“吴公”大殿(早已暗中修建)之前。他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望着下方密密麻麻、眼神热切的人群,沉默了许久。

天空不知何时飘起了细碎的雪花,落在他的肩头,更添几分肃穆。

最终,他仰天长叹一声,声音中带着一种仿佛被时代洪流推动的“沉重”与“决绝”:“天意既如此,民心复如此,诸公又如此……暮,若再推辞,岂非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他转身,面向北方(许都方向),猛地一揖,朗声道:“臣,陈暮,非敢僭越!实为凝聚江东,讨逆安民,延续汉祚!今日之举,不得已而为之!”

说罢,他霍然转身,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声音陡然变得无比威严:

“既承天命,顺民心,应众请——”

“孤,便依诸公所议!”

“即今日起,晋位吴公,开府建牙,定都建业,改元——武耀!”

“轰——!”

殿前广场上,成千上万的人如同潮水般跪伏下去,震天动地的欢呼声直冲云霄:

“吴公万岁!”

“武耀开元!万岁!万岁!万万岁!”

雪花与欢呼交织,礼炮与钟鼓齐鸣。一个新的时代,在建业城,正式宣告开启!

进位典礼的狂欢之后,是更加繁冗且至关重要的权力分配与制度构建。陈暮深知,唯有建立一个稳固的权力结构和合理的赏罚体系,才能将眼前的辉煌转化为长治久安的基石。

在庞统、徐庶、张昭等重臣的辅佐下,一套脱胎于汉制,又结合江东实际的“吴公国”官僚体系迅速建立起来。

中枢设:

· 尚书令:总揽政务,为文官之首。此重任,毫无悬念地落在了首席谋士 庞统 肩上,加封 颍乡侯。

· 中书令:掌机要,出纳王命。由沉稳持重、深得信任的 徐庶 担任,加封 曲阿侯。

· 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由素以刚直着称的元老 顾雍 出任,以安江东士族之心。

· 大将军:总督军事。此位暂时空缺,军权仍由陈暮直接掌控,但设 前、后、左、右 四方将军分统诸军。

地方沿袭州郡制,但关键地区设都督:

· 荆州都督:仍由 赵云 担任,总督荆南、宜都军事,加封 永昌亭侯。其麾下 陈式 因筑阳之功,擢升为 宜都太守,封 都亭侯。

· 扬州刺史:由 张昭 兼任,负责江东六郡民政,以示对本土势力的尊重。

· 江北都督:此为新设最重要之职,总督新得的淮南及历阳等江北之地,驻节寿春。众望所归,由功勋最为卓着的 陆逊 担任,并因其克定淮南之首功,进爵为 淮南侯,食邑万户,假黄钺,权势煊赫。

· 交州牧:由平定交州有功的 留赞 担任,稳固后方。

军功封赏,尤为厚重:

· 贺齐:平定内乱,作战勇勐,擢升为 镇东将军,封 山阴侯。

· 文聘:保障水道,功不可没,擢升为 水军都督,封 汉寿亭侯。

· 朱桓:历阳、淮南之战屡立战功,擢升为 荡寇将军,封 吴郡侯。

· 黄忠:历阳血战,砥柱中流,虽因年老伤病未能进一步晋升实职,但陈暮特旨,进爵为 历阳侯,赏赐金帛、田宅无数,并允其子 黄叙 承袭部分爵禄,擢升为 偏将军。此封赏情义厚重,令军中感佩。

· 霍峻:海上破敌,扬威异域,擢升为 靖海将军,封 广陵侯,继续总督海疆。

· 魏延、邓艾 等守御要地之将,亦各有封赏,或晋爵,或升官。

追封与荣衔:

追赠在历阳及历次战斗中殉国的将士,抚恤其家眷。并对已故功臣追赠爵位,以示不忘旧勋。

这一套庞大而精细的分封体系,几乎涵盖了所有有功之臣,无论是早期追随的北士,还是江东本土俊杰,抑或是后来归附的将领,皆按其功绩、能力、资历以及与核心层的关系,得到了相应的位置和荣誉。它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将整个吴公国的统治精英牢牢地凝聚在陈暮周围。

武耀元年元日,建业城举行了盛大的即位庆典与新元朝贺。

新落成的吴公宫殿,虽不及许都皇宫奢华,但规制严谨,气象森严。陈暮头戴九旒冕冠,身着玄色赤纹国公袍服,腰佩长剑,接受文武百官和四方使者的朝拜。

看着阶下匍匐的众人,感受着手中那沉甸甸的权力,陈暮心中豪情激荡,亦有如履薄冰之惕厉。他深知,进位国公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更加凶险的起点。北方曹丕必视己为眼中钉,西面刘备亦将更加警惕,内部的各方势力需要平衡,新附的淮南需要消化……

但他无所畏惧!

“众卿平身!”陈暮的声音,透过冕旒,传遍大殿,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孤承天命,顺民心,居此位,非为享乐,实为继往开来,克成大事!”

他颁布了即位后的第一道政令《武耀新政诏》,宣布大赦天下(吴公国境内),减免赋税,鼓励耕战,兴修水利,广开屯田,并明确将“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定为国策。

“自今日起,武耀开元!”陈暮举起手中玉圭,声音如同洪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决心,“愿与诸卿,同心协力,内修政理,外讨不臣,共襄盛举,开创我江东——不,是我大吴之新天!”

“愿为吴公效死!共创武耀新天!”

殿内殿外,再次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应和声。

仪式结束后,陈暮独自信步至宫苑高处,俯瞰着这座焕然一新的都城,以及远处奔流不息的大江。雪花已停,阳光破云而出,照耀着银装素裹的建业,反射出璀璨的光芒。

庞统与徐庶悄然来到身后。

“主公,在看什么?”庞统问。

陈暮目光深邃,望向北方,缓缓道:“在看……未来的路。”

徐庶轻声道:“路已在脚下,只需前行。”

陈暮嘴角微扬,露出一丝自信而冷峻的笑容:“是啊,路已在脚下。而且这条路,必将比我们走过的,更加宽阔,直至……通天!”

武耀开元,一个新的巨头已然屹立。天下的棋局,因此而彻底改变。接下来的,将是更加波澜壮阔的龙争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