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开局东京维修工,邻居太太爆奖励 > 第124章 新的战场与无声的较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4章 新的战场与无声的较量

清晨五点半,天色还是一片朦胧的青灰色,城市仍在沉睡。

堀川制作所的精密加工车间里,灯火通明,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昨夜的暧昧与算计,如同被车间里冰冷的金属气息和机油味冲刷殆尽,没有在陈风脸上留下丝毫痕迹。

他穿着一身耐脏的深蓝色工装,正俯身在一台被拆解开的德国机床前,手里拿着一把小巧的内窥镜,探头正小心翼翼地伸入复杂的齿轮箱内部。

他的神情专注到了极点,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眼前这台精密的钢铁造物。

中村健站在一旁,手里紧紧攥着昨晚社长交给他的那份文件,心脏“砰砰”直跳。

昨夜的兴奋劲过去后,巨大的压力如同潮水般涌来,让他几乎一夜未眠。

他即将独自一人,去面对一群业内顶尖的专家,代表“风行维修”去传达和执行社长的意志。

他偷偷看了一眼社长的侧脸,那线条分明的下颌紧绷着,眼神在冷白色的灯光下,锐利得像一把刚刚开刃的手术刀。

社长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是信任,更是考验。

“我……我绝不能搞砸了。”中村健在心里一遍遍地对自己说,手心因为紧张而沁出了一层黏腻的汗。

“中村。”陈风没有回头,声音依旧平稳。

“在!”中村健一个激灵,猛地挺直了腰板。

“记住,你不是去求他们,也不是去跟他们商量。”陈风缓缓直起身,放下手中的内窥镜,转过身来。

他眼中的红血丝比昨晚更重了些,但目光却愈发深邃。

“你是去通知他们,必须按照我们的标准来。那些专家可能会觉得我们的要求苛刻,甚至不合常规。不用怕,所有的技术细节和理论依据,我都在这份补充文件里写清楚了。他们每提出一个质疑,你就翻到对应的那一页给他们看。”

他指了指中村健怀里的文件。

“你的任务,不是说服他们,而是让他们没有理由拒绝。去吧,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风行维修的风格。”

这番话,如同给中村健打了一针强心剂。

他胸中那股因紧张而憋闷的气,瞬间化为了一股豪情。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学徒,而是一位即将奔赴前线的将军麾下的传令官,身上肩负着将军的意志与荣光。

“是!社长!”他用力地点头,眼神里燃起了前所未有的斗志,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车间。

地基调整工程的现场,被临时用隔离带圈了起来。

与车间里机械的精密感不同,这里充满了另一种土木工程的厚重与严谨。

几台造型奇特的、如同银色巨型蜘蛛般的液压千斤顶已经就位,无数根比头发丝还细的数据线从千斤顶连接到一个中央控制台,几台激光跟踪仪在不同的角落,投射出肉眼不可见的红色光束,构建起一个微米级的空间坐标网络。

青木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员穿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

看到中村健这个年轻人走过来,几个年轻的工程师交换了一下眼神,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轻视。

在他们看来,机械维修和地基工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让一个修机器的小子来监督他们这些“玩地基”的博士硕士,多少有些滑稽。

“中村君,你来了。”青木教授倒是很客气,扶了扶眼镜,“我们已经准备就绪,计划采用标准的四点同步顶升方案,预计两个小时内就能完成初步调整。”

中村健深吸一口气,想起了社长的嘱咐。

他压下紧张,上前一步,将怀里的文件递了过去。

“青木教授,这是我们陈社长制定的详细施工方案,请您过目。”他的声音因为刻意保持镇定,而显得有些生硬。

青木教授身边一个看起来是项目主管的、三十多岁的工程师接过文件,随意翻了翻,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八点微应力分区顶升?”他嗤笑一声,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中村君,你确定你们社长不是在写科幻小说?标准的四点顶升是业内最成熟、最稳妥的方案。搞这么复杂,不仅耗时长,而且各个顶升点之间的应力耦合会非常复杂,稍有不慎,反而会对设备基础造成二次损伤!”

“我们有我们的道理。”中村健鼓起勇气,翻到文件中的一页,上面是陈风亲手绘制的设备基础应力分布模拟图。

“社长分析过,这套设备组的重量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各个机床在运行时的振动频率也不同。如果采用四点顶升,在调整过程中,某些应力集中区域的形变会超过安全阈值。只有采用八点分区微调,才能确保整个基础底板在抬升过程中,受力均匀,将附加应力降到最低。”

那位工程师被中村健有理有据的反驳噎了一下,脸色有些难看。

“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操作起来……”

“没有但是。”中村健打断了他,语气坚定得连自己都有些惊讶,“我们要求的就是这个‘理论上’的最佳结果。文件第17页,是我们要求的实时应力监测点和报警阈值,请你们务必遵守。”

他那不容置喙的态度,让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僵硬。

青木教授一直没有说话,他拿过文件,仔细地看着上面的图纸和数据,眼神越来越凝重。

当他看到陈风附上的那几张关于不同顶升方案下、基础底板剪切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对比图时,他那锐利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惊叹。

“这个分析……做得非常深入。”他抬起头,看向自己的那位项目主管,语气不容置疑,“按这份方案来。立刻重新布置顶升点和传感器。”

“可是教授,这会大大增加我们的工作量和风险……”主管还想争辩。

“执行命令。”青木教授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学阀特有的威严,“这位陈社长,不是在跟我们商量,他是在给我们上课。照做!”

那位主管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最终只能不甘心地低下头:“是,教授。”

中村健站在一旁,看着这群平时眼高于顶的专家,在社长的一份文件面前,不得不低头执行,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和对社长那神鬼莫测般技术的深深敬畏。

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盯着现场的每一个操作细节,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跟在社长身后的学徒,而是社长意志在这片战场上的延伸。

就在中村健于新的战场上浴血奋战时,主车间里的陈风,也遇到了新的挑战。

按照计划,他正在对五号车铣复合中心的主轴箱进行拆解检查。

有了第一次拆解的经验,这一次堀川的技术团队配合得天衣无缝,很快就将沉重的主轴箱吊装了下来。

陈风正准备检查主轴轴承的状态,【超凡洞察】却在扫过主轴箱与机床立柱的巨大铸铁连接面时,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非正常的应力异常。

他眉头微皱,走上前,用手指轻轻抚摸着那片看起来光洁平滑的铸铁表面。

触手冰凉,没有任何异样。

他闭上眼睛,将精神力高度集中,系统赋予的【热力学与结构力学分析】能力被催动到了极致。

在他的视野里,铸铁件的内部晶格结构纤毫毕现。

他“看”到,就在距离一个关键定位销孔不到三毫米的内部,一条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几乎与材料本身融为一体的微裂纹,如同毒蛇般潜伏着。

“松本先生,”陈风睁开眼,脸色变得有些凝重,“麻烦拿一台便携式磁粉探伤仪过来。”

“探伤仪?”松本工程师愣了一下,“陈社长,您是怀疑……这里有裂纹?不可能吧?这可是整体铸造的球墨铸铁,出厂时都经过超声波探伤的。”

“以防万一。”陈风没有过多解释。

很快,探伤仪被拿了过来。

在松本和几个堀川工程师怀疑的目光中,陈风亲自操作,将电极接触在连接面上,喷洒上磁悬液。

当电流通过,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奇迹般的一幕发生了。

在那片光洁的铸铁表面上,一条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黑色线条,如同鬼影般,缓缓浮现出来。

正是陈风看到的那条微裂纹!

“天哪!”松本发出一声惊呼,他扶了扶眼镜,凑上前仔细看着那条裂纹,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这……这怎么可能?这么隐蔽的疲劳裂纹……如果不是您发现,它迟早会在某一次重载加工中断裂,到时候整个主轴箱都会飞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在场的所有堀川技术人员,看着陈风的眼神,已经从敬畏,变成了近乎看神明般的崇拜。

这已经不是技术了,这是未卜先知!

陈风的心情却没有他们那么轻松。

这个发现,意味着整个维修方案都要进行重大调整。

修复这条裂纹,远比更换几个轴承要复杂得多。

更重要的是,这会严重影响工期和预算。

就在他低头沉思如何向堀川社长解释这突发状况时,口袋里的手机发出了短促的震动。

他拿出来一看,来电显示是田中一郎。

陈风走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按下了接听键。

“陈社长,项目进展还顺利吧?”电话那头,田中一郎的声音听起来异常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冰冷,完全没有了往日的虚伪热情。

“还算顺利,正在按计划推进。”陈风淡淡地回答。

“那就好。”田中一郎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仿佛在宣示主权的嘲讽,“我太太昨晚……没给你添什么麻烦吧?她这个人就是喜欢热闹,尤其欣赏你这样的年轻人。我替她向你道个歉。”

这番话,听起来是道歉,实际上却是赤裸裸的警告和试探。

“田中社长多虑了。”陈风的语气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谈论天气,“我最近所有的精力都在堀川先生的这套设备上,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关注其他任何事情。毕竟,这个项目关系到风行维修的信誉,也关系到……大和精密工程的声誉。”

他巧妙地将田中一郎昨晚的威胁,原封不动地抛了回去。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十几秒,只能听到田中一郎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很好。”许久,他才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那声音阴冷得像冬日的寒风,“陈社长果然是聪明人。那就……祝你一切顺利了。”

说完,他便“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陈风握着手机,眼神冰冷。

他知道,这场无声的较量,已经从暗流涌动,变成了摆在台面上的冷战。

田中一郎这只老狐狸,在发现无法用美色控制他之后,已经开始亮出獠牙了。

未来的合作中,他必定会想方设法地制造麻烦,甚至在背后捅刀子。

“必须加快脚步,彻底掌握核心技术,摆脱对他的依赖。”陈风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傍晚时分,中村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了车间。

他的脸上沾着灰尘,工装上也满是汗渍,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社长!我……我们成功了!”他跑到陈风面前,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地基研究所那边,完全按照我们的方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微调!青木教授说……说我们的方案,给他上了宝贵的一课!”

陈风看着他这副既狼狈又兴奋的样子,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他拍了拍中村健的肩膀,递给他一瓶水。

“干得不错。今天起,你就是我们风行维修,能独当一面的项目主管了。”

这句认可,让中村健瞬间红了眼眶,他感觉今天吃的所有苦,受的所有气,全都值了。

“别高兴得太早。”陈风的笑容收敛,指了指那台被探伤仪标记出来的、带着黑色裂纹的巨大铸件。

“看看这个。我们的新麻烦来了。”

中村健凑过去一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这……这是……”

“没错,隐藏的疲劳裂纹。”陈风的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冷静,“地基的仗你打赢了。现在,轮到我们一起,来啃这块最硬的骨头了。”

看着社长那平静而坚毅的眼神,中村健刚刚放松下来的心,再次紧绷起来。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但这一次,他的心里,不再只有紧张和彷徨,更多的是一种能与社长并肩作战的、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