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铁槊镇唐末 > 第153章 长安棋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昭义南疆战云密布,朱温、李克用、李铁崖三方角力日趋白热化之际,远离烽火的唐帝国都城长安,却呈现出一派异样的平静。然而,在这平静的水面之下,关乎帝国命运的暗流,正悄然涌动。

大明宫紫宸殿内,炭火驱散了深秋的寒意,却驱不散年轻天子李儇眉宇间那与年龄不符的浓重阴郁与疲惫。他斜倚在御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佩,目光却空洞地望向殿外灰蒙蒙的天空。黄巢之乱、播迁兴元、宦官专权、藩镇跋扈……一连串的颠沛与挫败,早已磨平了这位少年天子的锐气,只留下深深的无力感。

“大家,枢密使杨复恭、神策军中尉西门思恭在外求见。”内侍小心翼翼的禀报声打断了天子的沉思。

李儇懒懒地抬了抬手:“宣。”

片刻,权宦杨复恭与西门思恭躬身入内。杨复恭虽鬓发已斑,但目光锐利,步履沉稳,身为枢密使,掌握机要,是如今内廷最具权势的人物之一。西门思恭则统领神策军,是长安城内最重要的武力依仗。

“臣等参见陛下。”二人行礼。

“罢了。”李儇意兴阑珊,“二位爱卿联袂而来,所为何事?又是哪处藩镇索要赏赐,或是互相攻伐,要朝廷下旨申饬?”语气中带着淡淡的嘲讽与麻木。

杨复恭与西门思恭交换了一个眼神,由杨复恭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此次非为索赏,亦非寻常攻伐。乃是为昭义军留后之事。”

“昭义?”李儇微微蹙眉,似乎想起了什么,“就是那个……孟方立死了,他弟弟也死了,现在闹得不可开交的地方?”

“陛下圣明。”杨复恭道,“正是。现今昭义局势错综复杂。北有河东李克用,势大难制;南有潞州防御使李铁崖,新近整合潞、泽、磁三州,击退河东兵锋,自称留后;东有宣武朱温,虎视眈眈,已陈兵河阳,意图北进。三方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李儇哼了一声:“让他们打去便是!这等骄兵悍将,死一个少一个!朝廷又能如何?无非是等他们打出个结果,再下道敕令,承认胜者罢了。” 语气中充满了厌烦。

“陛下,”西门思恭开口道,声音洪亮,“此番情形,或有不同。那潞州李铁崖,虽出身草莽,然观其行事,先后受陛下敕封为团练使、防御使,名义上仍尊奉朝廷。其与河东沙陀胡骑抗衡,于国朝体统而言,未必是坏事。若任由河东或宣武吞并昭义,其实力必将更为膨胀,恐更不将朝廷放在眼里。”

杨复恭接口道:“西门中尉所言极是。老臣以为,此乃朝廷制衡强藩之良机。李铁崖新起,根基未稳,亟需朝廷正名以号令地方,对抗河东、宣武。陛下若此时予以承认,施以恩宠,或可使其感恩,为朝廷在河朔钉下一颗钉子,牵制李克用、朱温这等枭雄。”

李儇终于提起些兴趣,坐直了身子:“哦?杨卿之意是……要朕承认那李铁崖为昭义留后?”

“正是!”杨复恭低声道,“可正式下诏,承认李铁崖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充昭义军节度观察留后,赐爵位,并遣中使宣慰。此举,一可示天下朝廷仍在,恩威出自上意;二可扶植李铁崖,令其与河东、宣武互相牵制,使我长安得以喘息;三则……若李铁崖真能成事,将来或可为朝廷所用。”

李儇沉吟片刻。他虽厌倦政事,但并非愚蠢,深知如今朝廷权威扫地,若能借此机会,在强藩之间埋下一颗棋子,确实有益无害。何况,这几乎是无本买卖。

“也罢。”李儇挥挥手,“就依二卿所奏。拟旨吧,给那李铁崖加点虚衔,打发个天使去宣慰一下,做得好看些。至于他们怎么打……朕懒得管,也管不了。”

“陛下圣明!”杨复恭与西门思恭齐声应道,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道敕封,既是维护朝廷颜面的举措,也是他们这些掌权宦官,意图在地方强藩间纵横捭阖,为自身谋取更大政治空间的一步棋。

数日后,一队打着天子旌节、身着绯袍的宦官天使,在一队神策军骑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开出长安明德门,朝着东南方向,迤逦而行。队伍中,载着象征性的赏赐和那道至关重要的敕书。

消息灵通的各方细作,立刻将“朝廷遣使,敕封李铁崖”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四面八方。

汴州,宣武军节度使府。

朱温接到密报,先是一愣,随即嗤之以鼻,对左右笑道:“李儇小儿和那几个没卵子的阉奴,也就只会玩这套虚的了!给个空头名分,就想让李铁崖那小子死心塌地?真是天真!不过这倒是好事,坐实了李铁崖朝廷命官的身份,本王日后讨伐河东,更可名正言顺地‘代天巡狩’了!告诉葛从周,不必理会,按原计划进军!”

李克用闻报,勃然大怒,将酒杯摔得粉碎:“昏君!阉狗!安敢如此!那李铁崖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节度留后?!本王迟早要踏平长安,清君侧!” 谋士盖寓连忙劝慰:“大王息怒!此乃朝廷羁縻之策,意在挑拨。然,一纸空文,改变不了实力对比。我军当前大敌,仍是朱温。且让李铁崖得意几日,待收拾了朱温,再回头碾死他不迟!”

当朝廷天使即将抵达的消息传来时,李铁崖与冯渊等人,却是另一番心境。

“将军,朝廷敕封,虽为虚名,然意义重大!”冯渊难掩兴奋,“此诏一下,将军便是名正言顺的昭义留后,朝廷承认的方镇大员!于整合三州、招揽人才、安抚民心,有莫大裨益!更可借此号令,抗衡河东、宣武之不臣!”

韩德让也抚掌笑道:“正是!此乃王师之帜,大义之名!将军当备下香案,率文武,出城恭迎天使,以示对朝廷的尊崇!”

李铁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他深知,这道敕封,是潞州集团从地方性势力迈向角逐天下舞台的关键一步。它带来的政治资本和合法性,是任何军事胜利都无法替代的。

“传令!”李铁崖肃然道,“全城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文武官员,着礼服,随我出郭十里,恭迎天使!另,厚备稿军赏赐,务必让天使满意而归!”

是日,潞州城南,旌旗招展,仪仗森严。李铁崖率冯渊、韩德让、王琨、赵横、张敬等文武属官,身着朝服,恭立道左。城外,无数百姓闻讯而来,翘首以盼。

当天子旌节出现在官道尽头时,鼓乐齐鸣。李铁崖率众跪拜,迎接天使,仪式庄重而隆重。

在无数目光注视下,天使展开黄绫诏书,朗声宣读。诏书中,盛赞李铁崖“保境安民”、“克敌制胜”之功,正式册封其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充昭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封爵“雁门郡开国公”,食邑若干,并赐予丹书铁券等物。

“臣李铁崖,叩谢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铁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力量,响彻四野。

仪式结束后,潞州城内大庆三日。这道来自长安的敕封,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振奋了潞州军民的士气,也向天下昭示:昭义之地,有了新的、名正言顺的主人!

长安落下的一子,虽轻,却悄然改变了昭义棋局的权重。李铁崖,这个名字,从此正式载入了大唐藩镇的谱系之中。然而,真正的考验,从来不在那一纸诏书,而在即将到来的血与火的战场上。获得大义名分的李铁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