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离开太守府,李砚心中五味杂陈。太守额外添粮,又赠密信,看似雪中送炭,可李砚深知,这背后的局势愈发错综复杂。他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有些刺眼,却驱不散他心中的阴霾。

回到粮车旁,刘三、马五已在等候。李砚将太守额外添粮及赠送密信之事简要告知二人,二人皆是一脸惊讶。

“先生,这太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突然添粮,还送这么重要的密信。”刘三挠了挠头,满脸疑惑。

马五则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先生,我看太守此举,一是为了让您在王爷面前替他儿子美言,二嘛,或许也是想借您之手扳倒周明。毕竟周明与炎国私通,对宁州乃至整个靖安国来说,都是个巨大的威胁。”

李砚点了点头,说道:“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不管太守出于什么目的,这密信我们都要妥善保管,它或许能成为我们扳倒周明的关键证据。至于这额外的五百石粮食,我们更要仔细清点,确保没有问题。”

“是,先生!”刘三、马五齐声应道。

不多时,太守安排的王主簿带着人将额外的五百石粮食运了过来。李砚让孙六带着几个辅兵逐车清点,他自己则在一旁仔细观察。只见那粮食颗粒饱满,色泽光亮,确实是去年秋收的新米。但李砚并未放松警惕,他知道,有时候表象往往具有欺骗性。

“孙六,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掺杂陈粮或者其他杂质。”李砚叮嘱道。

“是,先生!”孙六应了一声,便更加仔细地检查起来。他抓起一把粮食,放在手心反复揉搓,感受着粮食的质感,又凑近闻了闻,确认没有异味。然后,他从每车粮食中都取出一些样本,装入袋中,准备稍后进行更细致的检查。

就在孙六检查粮食的时候,李砚与护送粮队的二十名士兵交谈起来。这些士兵身材魁梧,眼神坚定,看起来确实可靠。李砚详细询问了他们沿途可能遇到的风险点。

“李公子,这青川河沿岸可不太平。芦苇丛中时常有小股流寇出没,专盯着过往的商队和粮队。而且,听说最近周明的人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恐怕会对粮队不利。”一名年纪稍长的士兵说道。

李砚微微皱眉,问道:“那你们可有应对之策?”

另一名士兵接口道:“公子放心,我们熟悉这一带的地形,知道哪些地方容易设伏。我们可以提前派人侦查,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也好早做准备。”

李砚点了点头,说道:“好,那就辛苦你们了。此次征粮任务重大,关乎着前线将士和后方百姓的生死存亡,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公子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保护粮队安全!”士兵们齐声说道,声音坚定有力。

交谈完毕,李砚又来到正在检查粮食的孙六身边。此时,孙六的脸色有些凝重。

“先生,发现问题了?”李砚心中一紧,问道。

孙六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这几袋粮食,表面看起来是新米,但仔细检查后,发现里面掺杂了少量受潮的粮食。虽然数量不多,但若是不处理,时间一长,恐怕会影响整批粮食的质量。”

李砚眉头紧皱,他拿起一袋被孙六挑出的粮食,仔细查看。果然,在袋子的底部,有一些粮食颜色发暗,颗粒也有些发软,明显是受潮了。

“去请王主簿过来。”李砚脸色阴沉地说道。

不多时,王主簿匆匆赶来。他看到李砚手中的袋子,脸色微微一变。

“王主簿,这是怎么回事?”李砚冷冷地问道。

王主簿连忙躬身说道:“公子赎罪,这确实是我们疏忽了。这些粮食原本存放在仓库的角落,前些日子仓库屋顶漏雨,不小心受潮了。我们本想将其筛选出来,没想到还是混了进来。”

李砚看着王主簿,说道:“王主簿,征粮之事,关乎重大。太守如此信任你,让你负责此事,你却如此粗心大意。若这些受潮的粮食被送到前线,影响了将士们的口粮,你担当得起吗?”

王主簿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说道:“公子赎罪,是小人的错。小人这就安排人将受潮的粮食全部换掉,保证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李砚点了点头,说道:“好,你去吧。务必尽快处理好此事,我希望再检查时,不会再有任何问题。”

王主簿如蒙大赦,连忙带着人去处理受潮的粮食。李砚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暗思忖,这太守虽然有诚意,但下面的人办事却如此不牢靠,看来这征粮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过了许久,王主簿再次回来,告知李砚受潮的粮食已经全部更换,并且每一袋粮食都经过了仔细检查,确保没有问题。李砚这才放下心来,让孙六继续清点粮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食清点工作逐渐接近尾声。孙六走到李砚面前,说道:“先生,粮食已全部清点完毕,数量足额,质量也都合格。”

李砚点了点头,说道:“辛苦你了。对了,将那些粮食样本妥善保管好,以备不时之需。”

“是,先生。”孙六应道。

此时,太阳已经渐渐西斜,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李砚望着那一辆辆装满粮食的马车,心中感慨万千。这三千五百石粮食,凝聚着太守的诚意,也承载着他的责任。

“刘三、马五,安排兄弟们准备一下,明日一早我们便启程回王都。”李砚说道。

“是,先生!”刘三、马五应道,然后便去安排众人准备出发事宜。

李砚则再次来到那二十名护送士兵面前,说道:“各位兄弟,此次回王都,路途遥远且危险重重。你们都是太守精心挑选出来的,我相信你们的能力。但还是要提醒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

“公子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士兵们齐声说道。

李砚又与士兵们讨论了一些行程安排和应对突发情况的策略。他详细了解了沿途的地形地貌,以及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段。根据士兵们提供的信息,李砚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应对方案。

“我们明日一早出发,行至青川河沿岸时,派两队人在前方和两侧侦查,确保没有埋伏。如果遇到流寇或者周明的人袭击,不要慌乱,按照我们刚才讨论的策略应对。”李砚说道。

士兵们认真听着李砚的安排,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安排妥当后,李砚回到自己的营帐。他坐在营帐中,再次拿出太守赠送的密信,仔细研读。他深知,这封密信虽然可能成为扳倒周明的关键证据,但也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不当,恐怕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周明啊周明,你私通炎国,究竟还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李砚喃喃自语道,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

他将密信收好,又拿出纸笔,开始记录此次征粮的详细情况,包括粮食的来源、数量、质量,以及与太守的交谈内容,还有发现受潮粮食的经过。他知道,这些记录日后或许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营帐外,传来士兵们忙碌的声音。有人在整理行装,有人在喂马,还有人在检查武器装备。李砚听着这些声音,心中感到一丝欣慰。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将这批粮食安全送回王都。

夜色渐深,明月高悬。宁州城在月光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宁静。但李砚知道,这宁静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危机。他躺在营帐中的草席上,望着营帐顶,久久无法入眠。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的策略。

“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我都一定要完成征粮任务,揭露周明的阴谋。”李砚暗暗发誓,然后闭上双眼,强迫自己休息,为明天的行程养精蓄锐。

而在太守府中,太守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也在默默祈祷。他希望李砚能顺利将粮食送回王都,也希望李砚能在靖安王面前为他儿子美言几句,让儿子摆脱周明的刁难。

“犬子啊,为父能做的只有这些了,接下来就看你的造化了。”太守喃喃自语道,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这一夜,对于李砚和太守来说,注定是个充满担忧和期待的夜晚。他们都在为各自的目标而努力,而这宁州城,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也在静静等待着明天即将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