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后汉异星录 > 第16章 三辰共曜·天命所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阙初启·紫气东来

长安城。

这座沐浴了千年风雨,积淀了无数王朝兴衰的古老帝都,此刻正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工业时代活力的喧嚣所唤醒。青灰色的巨大城垣依旧沉默地拱卫着皇城,但城垣之外,视野所及之处,已然换了人间。

巨大的蒸汽起重机如同钢铁巨臂,在未央宫旧址的工地上空轰鸣挥舞,粗壮的钢梁在灼热的盛夏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被精准地吊装、铆接。高耸的烟囱吐出的浓烟,汇入天空中密集的云层。远处,渭水之畔新建的巨大船坞如同匍匐的巨兽,隐约可见新造蒸汽铁甲舰的庞然轮廓。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条从东门外笔直延伸而来的、泛着金属寒光的铁轨,它如同一条初生的钢铁巨龙,直刺入正在拔地而起的崭新宫阙群——寰宇宫的心脏地带。

这座全新的宫殿建筑群,正是即将诞生的寰宇帝国的权力核心。它承袭了汉家宫阙的巍峨基座与飞檐斗拱的轮廓骨架,却又大胆融入了更为宏阔的空间布局与源自罗马的巨型石拱结构。巨大的花岗岩基座稳稳地扎根于大地,象征着亘古不变的统治基石;而基座之上,钢骨与水泥浇筑出的宏阔殿堂则直指云霄,宣示着新时代力量的喷薄欲出。宫殿群落尚未完全落成,但那透过脚手架展现出的、兼具传统庄重与现代力量的磅礴气魄,已足以令所有初见者屏息。环绕宫殿的广场,其规模更是前所未有,足以容纳十万军民齐聚。地面上,由澄泥烧制、经高温窑变后呈现出深沉青金色的方砖,正被匠人们一丝不苟地铺设,每一块砖面上都压印着象征永恒的“寰宇”徽记——一个由麦穗、铁锚、齿轮与交错的经纬线组成的圆形纹章。

所有通向寰宇宫的道路,都被披坚执锐、身着笔挺靛蓝色新式军装的禁卫军层层把守,肃杀之气弥漫。马蹄踏踏在夯实的黄土路和初铺的条石路上,发出清脆而密集的声响。代表着华夏联盟疆域内几乎所有重要力量的旗帜,在风中翻卷:曹操麾下如林的玄色“魏”字旗、刘备军沉毅的赤底“汉”字旗、孙权势力张扬的朱红“吴”字旗…更有来自新近臣服的凉州、辽东、南中、乃至遥远天竺都护府、波斯行省(萨珊波斯部分降服地区)的藩旗。旗帜的海洋汇聚在宫门前的巨大广场上,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即将在这里宣告它的诞生。

宫墙之内,未完工的寰宇正殿“承天殿”中,气氛凝重得如同凝固的水银。巨大的空间里,支撑穹顶的钢骨还裸露着,在透过高窗斜射而入的光柱中投下森然的阴影。空气里弥漫着新鲜木料、生石灰和金属粉尘的混合气息。三位身影立于尚未铺设龙椅的高台之上,俯瞰着下方空旷的殿堂,仿佛在检阅着即将到来的命运。他们身后,只有寥寥数名最核心的心腹重臣垂手侍立,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曹操(林风)一身玄端深服,绣着繁复的暗金云雷纹,比起往日的戎装,更添几分深不可测的帝王威仪。他负手而立,目光沉静地扫过殿中每一处未完成的细节,如同在审视一行行至关重要的代码。他的思绪中,那一夜在蔡琰庄园,在貂蝉带来的“神启者”情报重压下,三方最终签下《寰宇盟约》时笔墨的沙沙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效率,最优解…他心中默念着本体林风的信条。眼前的权力框架,正是那夜逼出来的、冰冷的逻辑产物。他必须牢牢掌控中枢,彻底清除任何可能破坏这架精密机器的“bug”,无论是内部的世家余孽,还是远方的神启阴云。他的手指下意识地在袖中屈伸了一下,仿佛在敲击无形的键盘。

刘备(陈默)一身庄重的赤色深衣,此刻却显得有些紧绷。他望着眼前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高台基座,仁厚温和的脸上,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如释重负交织。本体陈默那份来自社畜对安稳的渴望,与宿主刘备匡扶汉室的沉重理想,在漫长的挣扎后,似乎终于在这“汉王”的头衔下找到了一个奇异的平衡点。他不再是那个颠沛流离的小县令,但头顶悬着的依旧是“汉”字大旗,这让他心中多少有些慰藉。然而,治理如此庞大的王国(益州、荆州、以及未来更多新领地),协调关张这些老兄弟与新晋务实派官员的关系,种种千头万绪的行政压力,又让他下意识地感到肩头沉甸甸的。

孙权(孙阳)则是一身华贵的朱红亲王蟒袍,袖口与领缘用金线绣着翻腾的海浪与铁锚纹样。年轻的脸庞上,是竭力抑制却依旧蓬勃欲出的锐气与期待。他感受着脚下这座象征着大陆权力巅峰的宫殿,脑海中浮现的却是锡兰海西都护府那汹涌的海潮、庞大的铁甲舰群和延伸向未知大陆的铁轨。他的本体孙阳那运动员的冒险精神在胸腔里鼓荡。大帝国的亲王?很好!但这位置更意味着能调动更多资源,去探索更广阔的海域,去打造更强大的舰队,去应对那来自西方深海的威胁。他仿佛已经看到“寰宇”的旗帜,在自己引领的钢铁艨艟护卫下,插遍星球的每一个角落。

“时辰将至。” 侍立一侧的张昭,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打破了殿中的沉寂。

三人几乎同时深吸一口气,目光交汇。没有言语,只有一种在共同目标下形成的、经历了无数血火与妥协后的复杂默契。这一瞬,过往的猜忌、争斗、联盟的脆弱,都暂时退居幕后。他们共同缔造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将主宰已知世界的庞然大物。而他们,即将站上这巨兽的脊背。

三辰冕旒·万方衣冠

承天殿外,人声鼎沸。

巨大的寰宇广场上,人潮如海,旌旗蔽空。从九卿重臣到各州郡代表,从新式陆军中将校到海军舰长,从功勋卓着的工匠大师到天竺、波斯的藩王使节…数万双眼睛,都聚焦在承天殿那数十级白玉丹陛之上。

“肃——静——!”

“肃——静——!”

“肃——静——!”

九重宫门次第洞开,九声洪亮悠长的唱喏如同滚滚惊雷,连绵不绝地从最深处传来,层层递进,最终响彻整个广场。每一次唱喏的回音都还在空气中震颤,下一声便已接踵而至,形成一股沛然莫御的声浪,强行压下了所有的喧嚣。刹那间,偌大的广场陷入一片绝对的寂静,连风声似乎都被这庄严的肃穆所震慑。

鼓乐声陡然大作!

不再是编钟磬石的清越古雅,而是融合了铜管军乐的雄浑壮阔与大型定音鼓的深沉震荡!这崭新的《寰宇朝颂曲》,其磅礴的旋律带着金属的铿锵与时代的律动,瞬间点燃了广场上所有军民的热血。

丹陛之上,身影出现。

曹操(林风)当先而行。他头戴十二旒玄玉平天冠,身着玄色十二章纹衮龙袍,腰系山河环绕的金玉革带,脚踏云纹赤舄。他的步伐并不快,却异常沉稳有力,每一步踏在白玉阶上,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目光平视前方,深邃而锐利,如同扫描仪般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和更远方的长安城廓。无数道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敬畏、臣服、揣测与恐惧。他清晰地感受到这目光的重量,这权力的实质。帝国的中枢,将由他来执掌,不容有失。他微微抬起下颌,那原本属于林风的冷静面容上,此刻覆盖着属于魏王、更属于即将登基的“华”帝国开国皇帝的绝对威严。

紧随其右后侧半步,是身着赤色九旒亲王冕服、绣着五爪金蟒的刘备(陈默)。他努力保持着面容的平和与仁厚,但袍服下微微绷紧的身躯,还是泄露了内心的激荡。本体陈默对宏大场面的轻微不适,与宿主刘备此刻肩负的“汉室宗亲”光环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交织在一起。他感受到来自益州、荆州旧部的热切目光,也感受到关张兄弟那几乎要灼烧他背影的忠诚与期待。这“汉王”之位,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需要他这位“社畜”亲王殚精竭虑去治理的疆土。他深吸一口气,将目光投向更远处象征安定祥和的华盖,试图从中汲取一丝平静。

孙权(孙阳)列于左后侧。他那顶七旒亲王冠上的旒珠,随着他年轻而有力的步伐轻轻晃动,折射着阳光,如同跳跃的海浪。朱红的海蟒亲王朝服穿在他身上,英气勃发,丝毫没有拘谨之感。他灿若朗星的目光,锐利地扫过下方队列中那些身披深蓝海军礼服、挺立如同礁石般的舰长们,扫过代表着交趾、海西都护府的旗帜,心中豪情万丈。本体孙阳的冒险热情在此刻被无限放大。亲王?不过是新征途的起点!大海才是他真正的冠冕!他的嘴角,甚至难以抑制地勾起一丝充满活力与野性的弧度。

礼乐声中,三人终于行至丹陛最高处,立于承天殿那宏阔却尚未完全完工的殿门之前,俯瞰下方如同蝼蚁般臣服的芸芸众生与飘扬万方的旗帜海洋。阳光穿透高阔的殿顶钢架结构,投下道道神圣的光柱,将他们笼罩其中。

司礼大臣手捧金盘,盘中放置着两枚宝光流转的印玺和一卷明黄圣旨,上前一步,用尽全身力气,声音高亢得近乎撕裂,宣读这引领时代的诏书:

“天命维新,寰宇归心!赖乾坤之眷佑,承列祖之洪休…魏王曹操(林风),功高寰宇,德被四海,当顺天意,即皇帝位,定国号曰‘华’!昭告天地宗庙社稷,为华帝国开国之君!”

“汉王刘备(陈默),仁德昭彰,抚定西南,功勋卓着,特加九锡,晋‘汉亲王’!世袭罔替,永镇汉土,开府仪同三司!”

“吴王孙权(孙阳),开拓海疆,威服南溟,功在千秋,晋‘吴亲王’!世袭罔替,永镇吴地,开府仪同三司!”

“新朝肇基,三辰共曜!定元‘寰宇’,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汉亲王千岁——!”

“吴亲王千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轰然喷发!声浪排山倒海,撼动着寰宇宫的基石,直冲云霄!这不仅仅是礼节性的呼喊,更包含着无数人对于终结乱世、迎接一个前所未有强大帝国降临的狂喜、忐忑、希望以及深深的敬畏!

曹操(林风)缓缓抬起右手,掌心向下,做了一个虚按的动作。神奇地,那震耳欲聋的声浪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抚平,迅速衰减下去,直至再次恢复能听到心跳的寂静。他沉凝的目光扫过全场,那属于林风的逻辑思维在高速运转:权力的交接完成,但这仅仅是庞大帝国机器启动的按钮被按下。接下来,需要的是更高效、更精准的运转。

他开口了,声音并不算特别洪亮,却通过精心设计的扩音石壁(利用声学原理建造的扩音设施),清晰、稳定、充满力量地传遍广场每一个角落:

“寰宇之兴,非朕一人之功,乃万民之力,将士之血,智士之谋!今日登极,非为尊荣,实为责任!”

“朕承天命,总理万机!汉亲王刘备(陈默),统御西南,安定民生,兴学育才,乃国之仁德砥柱!吴亲王孙权(孙阳),总制东南海疆,开拓万里波涛,通商寰宇,扬我国威,乃国之开拓先锋!”

“自即日起,行《寰宇新制》!吏治、军务、赋税、工造、文教、律法…一体革新!务求公允、效率、强盛!旧弊必革,新法必行!无论汉胡,无论贵贱,凡我华土,皆受新律,皆享新安,皆为寰宇之民!”

“擢升荀彧为丞相,总领内阁政务!”

“擢升夏侯惇为太尉,统御诸军!”

“擢升张昭为司徒,协理文教礼法!”

“擢升周瑜为海军大都督,总领寰宇海疆!”

“擢升诸葛亮为工部尚书,统领格物院,掌百工新技!”

一连串重量级的任命如同惊雷,砸在每个人的心头。新内阁的核心,几乎囊括了所有在统一进程中证明过能力的、且认同变革理念的重臣。旧有的三公九卿之名虽存,但其核心职能已被这更加明确分工、更具执行力的“内阁”所替代。这是对旧制度的彻底改造!

“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在无数道复杂的目光注视下,刘备(陈默)与孙权(孙阳)上前一步,对着立于正中的华帝国皇帝曹操(林风),深深躬身,行君臣大礼:

“臣刘备(陈默),叩见陛下!陛下万岁!”

“臣孙权(孙阳),叩见陛下!陛下万岁!”

曹操(林风)伸出双手,稳稳地扶起两位亲王。三人的手,代表着陆地、仁政与海洋的力量,在这一刻,于万众瞩目之下,紧紧相握!

“汉亲王、吴亲王,平身!自今而后,吾等三人,共襄寰宇!”

这一刻,权力完成了最高层面的整合与象征性的交接。一个以皇帝为核心、双亲王拱卫共治的“华”帝国中央权力架构,正式确立于寰宇宫前!

三省定鼎·墨线新规

登基大典的余波尚未平息,象征帝国最高运作核心的“三省”(仿唐制初设雏形)——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的核心成员,已在新辟出的“政事堂”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庆典的硝烟,而是关乎帝国治理根基的硝烟味。巨大的寰宇全舆图覆盖了整整一面墙壁,从葱岭以西新设的安西都护府,到远在天竺的海西都护府,再到辽东库页岛上的补给点,星罗棋布的控制点与延伸的交通线,勾勒出这个新生帝国令人窒息的辽阔疆域。

争论的核心,是如何将皇帝诏书中的《寰宇新制》落地,化为统治这庞然大物的筋骨血肉。

“首要之务,乃政令通达!”新任丞相荀彧,须发似乎更添了几分霜色,但眼神锐利如昔,他指向地图,“西域新附,天竺初定,辽东漠北鞭长莫及!若无迅捷联络,中枢之令如同泥牛入海,地方生变亦难察觉!陛下,”他转向端坐主位、已换上常服但依旧威仪深重的曹操(林风),“工部尚书孔明(诸葛亮)所奏之‘寰宇有线电报网’规划,必须倾国之力,优先铺设!臣提议,以三都(长安、洛阳、建康)为核心,先期建成连接十六个行省治所及四大都护府(安西、北庭、安南、海西)之主干线!所需铜线、铁塔、熟练工役,由尚书省会同工部,协调各州郡及军府,限期征调完成!”

“附议!”尚书令(尚书省实际负责人)陈群立刻接口,他面前摊开的卷宗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地资源库存,“然铜材消耗巨大!仅铺设长安至海西(锡兰)一线,粗计需精铜百万斤!此非一州一郡可支应。臣已行文天竺、波斯行省,命其就地征集铜矿,并责成南洋公司船队,优先转运相关物料!另,新编之驿传司需与电报局并行,在电报未达之地,以快马接力确保信息不坠!”

“钱粮!”新任度支尚书(财政部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他来自曹操旧部,深谙理财,“陛下,新朝初立,百废待兴!筑宫室、铺铁路、造舰船、建电报、养新军、抚地方…处处皆需巨款!仅靠田赋旧制,杯水车薪!臣请陛下明诏,速行新币!以银、金为本位之‘寰宇通宝’,当尽快设计定版,开炉铸造,强力推行!同时,统一各州郡税卡,厘定商税则例,行商凭‘南洋公司’或官府颁发之特许牌照,缴纳统一关税!此乃财源命脉,一日不可迟滞!” 他口中的南洋公司,早已超越单纯贸易机构,成为帝国海外拓殖与资金流动的庞大触角。

“度支尚书所言极是!”新任吏部尚书(人事部长)出列,他关注的是执行者,“然新币、新税、新律推行,关键在吏!旧有胥吏,多不通新法,甚至阳奉阴违!臣请于长安、洛阳、建康三地,速开‘新政讲习所’!着各州郡选派精干官员及吏员入京受训,习新律、新制、新度量衡!凡考核优异者,优先拔擢任用;昏聩无能、抗拒新法者,严惩不贷!此为刷新吏治、畅通政令之根本!”

“度量衡!” 一直沉静旁听的工部尚书诸葛亮终于开口,声音清朗而极具穿透力。他指向政事堂角落一个巨大的木箱。两名工匠小心地打开箱盖,取出三件器物:一根两端镶嵌白银刻度的乌木直尺、一套大小嵌套的黄铜圆柱体(容量器)、一枚刻着精细星徽标记的青铜砝码。他将乌木尺与一根旧式竹尺并置,又将铜圆柱与一个粗糙的陶罐并放,对比不言而喻。“陛下,诸位大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乃天工院最新核定之‘寰宇基准尺’、‘寰宇基准升’、‘寰宇基准斤’!此三器,以天地常数(如子午线长度、纯水密度等)为根本,力求恒久精准。请陛下明诏,以此三器为母本,复制千套,分发各州郡县及主要工坊、市集!强令废止一切旧式杂尺杂秤!凡交易、征税、营造、格物,皆以此为准!违者,以乱制论处!此乃厘清经济、杜绝奸伪、统一工造之根基!” 他话语中的分量,让在座所有人都神色凝重。统一度量衡,是比统一货币更基础、也更触及根本的变革。

“还有文字!” 一个清越而沉稳的女声响起。众人的目光转向侍立在皇帝御座侧后方的蔡琰(苏清)。她今日未着华服,一身素雅的深青色宫装常服,气质沉静如渊。她手中捧着一卷厚厚的、墨迹犹新的大幅帛书。两名内侍上前,小心翼翼地将帛书在众人面前展开。上面并非诗文,而是密密麻麻、排列有序的汉字!字形比通行隶书更为简洁、方正,许多繁复的偏旁部首被简化合并,笔画减少,结构却更清晰稳定。每个字旁还用小字标注着一种奇特的、以简单符号标注的读音。“此乃臣妾奉陛下与两位亲王之命,会同大儒博士,历时三载,呕心沥血所成之《寰宇常用正字表》初稿!精选常用正字两千,损繁复,去歧义,定笔画,明音读!更兼采音标之法(早期汉语拼音雏形),标注正音,以利四方官民习读!”

蔡琰(苏清)走到图前,她的手指带着学者特有的沉稳,点向天竺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的广阔区域:“陛下,诸位大人。帝国疆域万里,方言百种。若文字依旧繁难晦涩、形体不一,则朝廷政令如何晓谕边陲?新学知识如何传播于黎庶?更遑论整合胡汉,融汇万方!推行此简化正字,辅以标音,并非摒弃古雅,实乃为求沟通之便捷,教化之普及,帝国文脉之真正一统!此乃百年大计,功在千秋!臣妾斗胆,请陛下将此字表核定颁行,令天下郡县学宫、蒙童塾馆,皆以此为宗!新印书籍、官方文告,亦须一体遵行!” 她的话语平静,却蕴含着历史学者对文明传播路径的深刻理解与不容置疑的使命感。

政事堂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地图上的辽阔疆域,似乎在这文字、度量衡、钱币、电报、吏治…一条条具体的、冷硬的线条勾勒下,从虚幻的概念,变成了即将被强行纳入一个统一运转系统的沉重实体。每一项决策,都意味着巨大的阻力与资源的投入。曹操(林风)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扫过在座每一位重臣的脸。他看到了赞同、忧虑、算计,也看到了对新帝国蓝图的野心与对未知挑战的忐忑。

“准!” 曹操(林风)的声音打破了寂静,斩钉截铁,没有任何拖泥带水。“荀彧、陈群,电报网规划,三个月内拿出详细预算与工期表,朕要看到铜线开始铺设!度支尚书,新币图样与铸造章程,七日内呈报!吏部,讲习所筹备,即刻着手,首期学员百人,一月后开课!孔明,”他看向诸葛亮,“基准度量衡器,复制千套,以最快速度下发!以帝国之力督办!工部同时行文各州郡,设立官营标准器校验所!民间凡制尺、斗、秤者,须经校验烙印,方准售卖!”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蔡琰(苏清)展开的正字表上,停顿片刻。简化文字,触动的是千百年来士大夫阶层赖以生存的文化壁垒。但他看到了其中蕴含的、足以撬动整个文明传播效率的恐怖力量。“蔡博士之心血,功莫大焉!此《寰宇常用正字表》,由礼部、翰林院牵头复核,增补必要的科技术语新字(如‘汽’、‘电’、‘轨’等)。两月后,朕亲笔御批,颁行天下!定为官学童蒙之唯一正体!旧有书籍刊印,逐步替换!五年之内,朕要看到成效!” 他话语中的决心不容置疑,彻底堵死了可能的拖延和反对。

一道道指令从皇帝口中清晰地吐出,被一旁的起居郎飞速记录。帝国的神经(电报)、血脉(钱粮)、骨架(吏治)、筋骨(度量衡)乃至灵魂(文字),在这一刻,被强行纳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效运转的模具之中。冰冷的效率逻辑,开始碾压一切地方性的惰性与阻力。

就在这关系帝国根基的激烈讨论告一段落,众臣准备领命而去时,一名身着深青色、没有任何标识袍服的侍从悄无声息地快步走入政事堂,将一张折叠得极小、边缘有特殊火漆封印的纸条,迅速呈递到皇帝身边的心腹内侍手中。内侍不敢怠慢,立刻转呈至曹操(林风)案前。

曹操(林风)不动声色地拿起纸条,指尖微微用力,碾碎火漆。纸条上只有寥寥数字,用一种极其娟秀却又隐含锋芒的笔迹写成:

“西陆惊雷,非止烈焰。神启之目,或已东顾。影已入渊。珍重。蝉。”

曹操(林风)的瞳孔几不可察地微微一缩。貂蝉(柳烟)!她离开长安已近一年,行踪成谜。此刻这道密讯,跨越千山万水传来,显然动用了极其隐秘且迅捷的渠道。“西陆惊雷,非止烈焰”?罗马人的“希腊火”早已不是秘密,那这“惊雷”是什么?“神启之目,或已东顾”?那个深藏在罗马核心的“神启者”组织,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东方?而“影已入渊”,则表明貂蝉本人,已如游鱼般,潜入了那片未知的危险深渊去追寻答案。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上。这寒意并非恐惧,而是一种高度的警惕。他刚刚登基,庞大的帝国机器才刚刚启动,内部整合千头万绪,而远方的阴影已经如此迫近!他目光投向墙上的巨幅寰宇图,视线越过刚刚平定不久的安西都护府,穿过尚未探明的里海之滨,落在那片被标注为“大秦”(罗马)的广袤区域上。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正准备离去的诸葛亮、蔡琰(苏清),最终落在侍立角落、一直沉默得如同影子般的司马懿身上。这位以隐忍和洞察力着称的谋士,似乎正专注地看着内侍刚呈上的、关于电报局选址的奏报副本,神情平静无波。

曹操(林风)的手指,在御案下,轻轻敲击着冰冷的紫檀木桌面。哒…哒…哒…节奏稳定,如同某种冷酷的倒计时。帝国的巨轮刚刚鸣笛启航,驶向统一的荣光之海。然而,这片看似平静的海面之下,“神启者”投下的巨大阴影,以及这殿堂之中潜藏的那些深不可测的目光,都预示着,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聚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