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
这两个字,在空旷的办公室里轻轻回荡,却像两块沉重的石头,砸进了秘书小王的心里。
他看着陆远,市长依旧靠在窗边,手里端着那杯已经不怎么冒热气的茶,目光却落在那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那眼神,不像是在看一张地图,倒像是在俯瞰一个真实的、布满了纵横交错利益线的世界。
“引爆点?”小王重复了一遍,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干涩,“市长,您的意思是……我们需要一个标志性的项目,来证明我们方案的可行性?”
“不。”陆远转过身,将茶杯放到桌上,发出轻微的声响。他走到小王面前,目光平静,“标志性的项目,高建成也能找得到。石安市随便拉一个央企的子公司落地,就是一个百亿级的项目。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用来填充门面的‘标志’。”
他伸出一根手指。
“我们需要一个‘证据’。”
“证据?”
“一个能证明我们那份‘科幻’方案,不是痴人说梦的证据。一个能让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在看到‘海洋生物医药’、‘海底数据中心’这些名词时,不会第一时间把我们的报告扔进碎纸机,而是会皱着眉头,再看一遍的证据。”
陆远的声音很平稳,没有丝毫的波澜,却让小王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从脊背升起。他忽然明白了。
市长那份宏大到令人晕眩的蓝图,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战略雄心,也同样会暴露其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致命缺陷。
在官场,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掌握着国家资源分配大权的顶层决策者时,“稳妥”永远是第一位的。“创新”可以加分,但“冒进”绝对是减分项。
星海市的方案,在任何人看来,都属于后者。
“可……可这样的证据,我们要去哪里找?”小王的声音有些发颤,“那些真正顶尖的、能和我们方案匹配的跨国公司,他们的投资决策,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我们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陆远没有回答他,只是安静地看着他。
小王被他看得心里发毛,后面的话也说不出来了。他知道,自己能想到的问题,市长不可能想不到。
就在这时,陆远眼前,一道只有他能看见的淡蓝色光幕,悄然展开。
【叮!】
【检测到宿主面临巨大劣势,即将开启核心博弈。】
【主线剧本《城市的掌舵人》已更新,新篇章开启——【逆风翻盘】!】
【角色卡已自动配置:【最具远见的战略家】。】
【角色能力:赋予宿主超越当前时代的战略视野与格局,能够从全球产业链、地缘政治、技术变革的宏观角度,洞察机遇,布局未来。】
【剧本目标:在与省会城市的竞争中,为星海市赢得国家级新区的名额。】
【系统提示:当所有人都认为你是一张烂牌时,掀桌,是唯一的打法。请设计一个全新的牌局,让你的对手,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陆远嘴角的肌肉,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掀桌?
这个词,倒是很符合他此刻的心境。
他重新走回那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前,这一次,他的目光不再是俯瞰,而像鹰隼一样,死死锁住了一个点。
“小王,你说的对,时间是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等,只能去抢。”
“抢?”
“石安市的优势是什么?地利与人和。”陆远的手指,在地图上石安市的位置上点了点,“省会,省直机关的支持,专家教授的背书。这些都是高建成经营多年的人脉和资源,是他的主场。我们如果想在‘地利’和‘人和’上跟他较劲,是自取其辱。”
他的手指,顺着地图的纹路,缓缓向东滑动,越过陆地,最终停在了那片广袤的蔚蓝色上。
“所以,我们必须把战场,从陆地,拉到海洋。从省内,拉到全球。”
“我们那份方案,是写给谁看的?”陆远忽然回头问小王。
小王一愣,下意识地回答:“国家发改委?”
“错。”陆远摇了摇头,“这份方案,是发给全世界的一封‘英雄帖’。它告诉全世界最顶尖的头脑和资本,在中国,有一个叫星海市的地方,愿意为你们提供一片可以实现最疯狂梦想的土壤。”
“那些省里的专家,看不懂,很正常。因为他们的视野,被冀东这片土地局限了。但总有人,能看懂。”
陆远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市府招待所的号码。
“让张主任、海洋局和规划局的同志,再回来一下,我还有几句话要说。”
半个小时后,刚刚散会不久的张卫东等人,又带着一脸的疲惫和疑惑,回到了会议室。
“市长,是不是方案有什么问题?”张卫东有些担心地问。
“方案没问题。”陆远示意他们坐下,“有问题的是我们的思路。”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蓝色海洋经济新区”这几个字下面,画了一条重重的横线。
“我们都觉得,这份方案的成败,在于国家发改委的专家,能不能认可我们的理念。对不对?”
众人面面相觑,点了点头。这难道不是关键吗?
“这是本末倒置。”陆远摇了摇头,“决定这件事情成败的,不是发改委的专家,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能不能在提交方案之前,就让这个‘新区’,从一个概念,变成一个既成事实。”
“既成事实?”规划局长一脸茫然,“您的意思是……”
“我问你们,如果,就在下个月,有一家全球排名前三的芯片巨头,宣布要在星海投资一百亿美金,建设一座最先进的晶圆厂。那么,我们这份报告,还只是画大饼吗?”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张卫东的嘴巴,慢慢张成了“o”型。
芯片巨头?
一百亿美金?
下个月?
这比他们刚才讨论的什么海洋生物医药,听起来还要科幻。
“市长……您……您不是在开玩笑吧?”海洋局长结结巴巴地问,他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要跳出嗓子眼了,“这种级别的项目,别说我们星海,就是上海、深圳,也要抢破头的。而且,芯片产业跟我们的‘海洋经济’定位,好像……不太搭边啊?”
“谁说不搭边?”陆远笑了。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了星海市临港的一片区域。
“你们只知道芯片生产需要超净空间,需要大量的电。但你们知不知道,未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集群,最大的制约瓶颈是什么?”
众人茫然地摇头。
“散热。”陆远吐出两个字,“芯片的功耗越来越大,传统的风冷、水冷技术已经接近极限。而最廉价、最高效的散热介质,就是海水。”
他转过身,看着已经目瞪口呆的众人,声音里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
“把数据中心建在海底,利用深层海水进行自然冷却,可以节省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能源成本。这个技术,谷歌和微软已经开始实验了。而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全世界最好的实验场。”
“更何况,”陆远话锋一转,“你们以为,我要的只是一个芯片项目吗?”
“我要的,是以这个项目为‘锚’,吸引一整条相关的产业链。高端芯片,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所有产业的核心。有了它,我们方案里写的那些‘智慧海洋’、‘海底数据中心’,就都有了最坚实的底层支撑。它不是与我们的海洋战略无关,它就是我们海洋战略的‘发动机’!”
一番话,如同一道道闪电,劈开了在场所有人脑中的迷雾。
他们终于明白了。
陆远的目标,根本就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新区”名额。
他是要借着申报新区的这阵“东风”,用一个惊天动地的项目,把星海市,直接抬上一个全新的发展维度。
申报成功,是锦上添花。
就算申报不成功,只要这个项目能落地,星海市也赢了。赢得了未来十年的发展先机。
高建成还在省里拉关系,找专家,做一份尽善尽美的ppt,试图在规则内考一个一百分。
而陆远,已经准备直接去砸开印钞厂的大门了。
“可是,市长……”张卫东的声音依旧在发抖,他激动,但更感到畏惧,“我们……我们怎么可能在一个月内,‘抢’来一个这样的项目?我们连跟他们对话的渠道都没有啊!”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陆远看着他,没有直接回答。
他只是走回办公桌前,拿起那份关于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翻到了最后一页。
那一页上,附着一份名单,是全球各大科技巨头即将访华的高管名单和行程安排。
他的目光,从一长串名字中扫过,最终,落在一个名字上。
詹姆斯·安德森。
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科林研发(Lam Research)的全球运营副总裁。
行程:下周三,抵达上海,与上海市政府及浦东新区,就其在华增资扩产事宜,进行最终谈判。
陆远的嘴角,勾起一个细微的弧度。
他抬起头,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夜色中,仿佛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张开。石安市是网中的一条大鱼,省里的各方势力都在小心翼翼地收网,生怕惊动了它。
而他陆远,要做那个在所有人都盯着网里的时候,悄悄潜入深海,准备用鱼叉,直接捕鲸的人。
他拿起电话,拨给了秘书小王。
“小王,帮我订一张下周二,去上海的机票。”
电话那头的小王愣了一下:“市长,去上海?下周二我们市里好像有一个重要的会议……”
“推掉。”陆远的声音不容置疑,“另外,帮我准备一份礼物。”
“礼物?送给谁的?”
陆远看着名单上那个叫詹姆斯·安德森的名字,眼神变得深邃。
“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他顿了顿,补充道,“一份他绝对无法拒绝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