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 > 第258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8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公孙瓒振振有词之声,响在袁基耳畔。

如今,鲜卑的下场成为共识,但如何让鲜卑抵达这个下场,二人存在分歧。

公孙瓒说的有一定道理,但袁基并不赞同。

其实,袁基是主帅,他大可强硬要求公孙瓒必须服从命令,亦不必同他解释什么。

不过袁基大概是做不到如此强硬,他面对人才总是极有耐心。

他不去评价谁的命活下来更有意义,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无意义的,每个人的生命,对于个体来说,都是仅此一次的生命。

他不去否定公孙瓒,只是想让公孙瓒换一个角度思考。

“伯圭,你若不是一个将军,只是一个汉民,不考虑亲情等因素,只考虑你自己,你会认为自己被迫的牺牲,是有意义的吗?”

“汉军的职责,就是打仗。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亦是他们英勇的象征。他们上战场前,早已做好了随时战死的准备。

无论是为了钱财做士兵,还是为了心中理想做士兵。无论是因为什么,他跟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上了战场,百姓难道合该为了士兵们自身的利益,而‘被牺牲’吗?”

大汉各处百姓皆已经苦了许久,无人在意,无人解救。

或许大汉如今的主流思想就是如此。

所以才会有太平道,有黄巾起义的诞生。

无论是士族还是豪强,真正心系百姓的,皆是少数。

但袁基必须做那个少数,他若不心怀天下,凭何拥有这个天下?

袁基看到对面的公孙瓒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很快,等对方思考完,袁基拍了一下桌子,看向公孙瓒,目光带上一丝严肃。

“即使不提百姓该不该牺牲一事,我袁基的军队也是堂堂正正之师。摧毁承诺,牺牲汉民得来的成就,我不屑于要,我也不信伯圭你想要。”

“我军合该是自信的,我们有将鲜卑犁庭扫穴的实力。不在正面战场一战将鲜卑除尽,难道要史书记录此战时,遮遮掩掩,一笔带过吗?这样即便是胜,后世之人学去,虽是兵不厌诈,但亦缺少浩然正气,亦有失堂堂正道。”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自信的,思想文化的根基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根正苗红。

就是因为有一个个堂堂正正的例子,积累而成的中华民族独特的内核。

袁基有他自己的坚持,有他自己的风骨。

他并不认为这是迂腐思想,他不否认灵活的计策。

但,灵活也该分时候。

该堂堂正正之时,不可有一丝半点侥幸之处。

此乃大国之思想根基,必须从一开始就立住。

对面的公孙瓒已经彻底说不出话了,他看着袁基周身所散发的凛然之威势,令他忍不住肃然起敬。

听到袁基此话,他有些面露羞愧,亦不免被袁基话语中的正气所慑。

此番对比下,显得他又毁诺,又要牺牲汉民,这等想法太过狠辣。

见公孙瓒如此神态,袁基不再维持刚刚正襟危坐之态。

他又帮公孙瓒倒了一杯水,缓缓推到对面。

“伯圭,吾不是想否定你,也不是想改变你。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事方式,没有哪个更好之说。”

“吾只谈合适。此时此刻,吾的方法更加合适,你可认同?”

对面的公孙瓒依旧恭敬地双手扶住杯子,并看着杯中的水发愣。

“瓒,自然认同。”

其实公孙瓒对袁基是有很深的滤镜的。

从袁基传遍天下的名声,到袁基于朝廷之上的那番传颂天下的言论,彼时,皆深深震撼住了公孙瓒。

袁基对待外族的理念,公孙瓒深深赞同。公孙瓒此前是看不上洛阳朝廷对边郡与异族不管不顾的作风的,但他也知道,朝廷面对此事也是无能为力。

所以,当有一个袁基出现之时,对他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极大的救赎。

在见到袁基之前,公孙瓒就已经在心中预设了袁基是何种样子,何种思想。

但他的预设,全部是基于他自己的思想。

因此,在北征鲜卑的一整个过程中,但凡有偏离他预设之处,他都是疑惑不解的。

他不至于就此反感袁基,因为袁基的总体行事风格,他深深赞同,甚至三路的战损比和战果,公孙瓒是大受震撼的。

他也知道他此前的闷闷不乐,只是一些微小情绪作祟,袁公已经做得极好。

更何况袁公一番鞭辟入里的解释之后,就连那些原本偏离他预设的几处,都不再让他困惑。

他此刻是有些羞愧的。

但袁基见他如此神态,却不想他产生什么羞愧之情。

公孙瓒还是原本自信飞扬的形象比较好。

“笃笃。”

袁基食指轻敲桌案,示意公孙瓒别再盯着水看了。

公孙瓒头都快低进水杯里去了。

“伯圭,事情都是越辩越明晰的。我不怕你有不同的想法,甚至,我很开心你同我交流你的想法。”

“日后,有任何疑惑之处,有任何对敌之策,都可以来问我。我若有时间,都会同你讨论。”

“意见不一定非要寻求统一,你要保持你的锋锐,但也要知晓该在何时何处锋锐。

而选择何种方法对敌,是我的责任,我要选择更合适的方式,你能理解吗?”

此番话一出,公孙瓒早已不再盯着杯子看了,他飞快抬头,并深深点头:“瓒理解!”

此刻,公孙瓒是很感动的。

不是所有上级,都如袁公一般有耐心,还会同下属讲解这些事。

几乎没有人同他交流过思想,没有人给他讲过道理。

他的人生中,只有卢植、刘宽等几人可称为他的师长,但卢植、刘宽的那几节课,他基本没怎么认真听。

即使认真听,讲的也几乎都是些经史典籍。

像这种面对面,一对一地获取思想上成长的机会,对他来说少之又少。

公孙瓒是真的发自内心开始尊敬袁基了,即使二人年龄相差不太大,但公孙瓒也以师长视之。

袁基看公孙瓒一扫郁气,笑了笑,开口问道:“伯圭,日后你想成为将军,还是想成为一军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