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迎春着急采访,便心生一计:“你看这样行不?”
李建设举杯喝了一口水:“大作家有千条妙计啊,说吧,用哪一条?”
梁迎春也喝了一口水:“你不是说是你母亲认识的人吗?”
李建设点头:“嗯,咋的了?”
梁迎春又喝了一口水:“能否劳烦阿姨出面配合一下,只要阿姨到场,就一定能马到成功。”
李建设重重地放下水杯:“你想利用我八十多岁的母亲?我不同意!”
梁迎春喝了两口水:“你别光在这反对我,我看你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说不定阿姨愿意帮我呢。”
李建设瞪了梁迎春一眼:“她愿意我还不愿意呢,八十多岁的人了,这叫什么情况?抛头露面的,一旦有啥闪失咋办?”
梁迎春将杯中水一饮而尽,清凉暂时压住了焦躁:“也许是我考虑不周,那行吧,权当我没说。我自己想办法,你说说看,都是什么人?”
李建设说:“一个是海洋公司的老会计,跟我姨夫一样,一辈子没离开过海洋公司……”
梁迎春突然插话:“王金双?”
李建设有些意外,他抬眼看向梁迎春:“你认识王金双?”
梁迎春说:“上次采访你母亲的时候见过面,你忘了?他当时提了一嘴,说他在海洋公司当会计,我没往深处想。这个人我自己联系就行,我留下他的联系方式了。还有谁?”
李建设顿了顿:“另外一个人,有点特殊,恐怕我也约不出来。”
梁迎春一脸疑问:“还有你约不出来的熟人?到底是什么大神?”
李建设说:“的确是熟人,她是我初中同学、是亲戚又是老乡,但是我们从不来往。我离开学校后就没再见过她。她是云港造船厂科研团队的顶尖技术骨干,参与过航母的研发和生产。”
梁迎春思索片刻:“哦?这么厉害的大人物,确实有采访价值。有必要见见面,搜寻点干货。”
李建挠了挠后脑勺,一点东西没抓到手里:“我还没想好呢,约她见面的恰当理由是什么呢?如果直接说要采访她,恐怕她会一口谢绝。”
梁迎春点头,又顿了顿:“有可能,但是,既然跟你是同学,那她现在应该退休了,之前不跟你们联系,可能处于工作方面的考虑,怕有泄露公司机密的嫌疑。现在退休了,应该可以吧?”
李建设说:“你也不想想,她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能退休在家待着吗?她被返聘回厂了。”
梁迎春烦躁地撸了把头发:“你开始的时候说是阿姨认识的人,现在看来,一个是阿姨认识的,另一个是你认识的,还有阿姨认识的人吗?”
李建设叹了口气:“其实我说的这个人,应该算是我妈也认识的,因为我妈最近几年见过她好几次了,关于她的现状,我都是从我妈嘴里知道的。”
梁迎春一脸狐疑:“越说我越糊涂了,怎么你妈能见到,你就见不到呢?”
李建设说:“这个人名字叫高宁,她父亲和我母亲是青梅竹马,跟我父亲是老同事,好朋友,两家老人一直有来往。”
梁迎春八卦道:“阿姨还有青梅竹马?那让阿姨走走关系,看看能否通过老相好,把他女儿约出来?”
李建设想了想说:“这个得考虑周到点,得说明具体理由,不然,高宁恐怕够呛能见面。”
梁迎春说“高宁应该掌握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阿姨既然见过她,那就想想办法再见见面,办法总比困难多。”
李建设吐槽道:“你这追新闻的劲头,当年郑和下西洋要是带上你,沿途各国连家里腌了几缸酸菜,都得被记进航海日志。”
梁迎春露出严肃的神情:“拍历史题材,就得认真钻研,深入调查。浮皮潦草,走马观花,根本抓不到真材实料。
李建设面露难色:“高宁确实有真材实料,我母亲倒是能联系上她,可我怕她不愿意接受采访。毕竟,她们那种人的圈子不会轻易开放,我母亲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她。”
梁迎春眼睛一亮:“要不这样,我们先把采访的大致情况跟阿姨说清楚,再让阿姨去问问高宁的意思。如果高宁愿意,那自然最好;要是不愿意,咱们也不勉强。”
李建设犹豫了一下:“行吧,只能退而求其次,我回去跟我母亲说说看。不过你也别抱太大希望,高宁那边我也摸不准。”
梁迎春拍了拍李建设的肩膀:“试试总没错,说不定高宁会对这次采访感兴趣呢。”
两人又就采访的其他细节讨论了一番,这才各自散去。
梁迎春采访王金双的事很快落实下来,他带领老狼文化传媒的几名骨干,去兴旺岛做了实景录像,看今日的海港,讲昔日的故事。
八十六岁的王金双眼睛明亮,身材硬朗微瘦,但气色很好。妻子高玉贞一路陪同,老两口跟着年轻人步行拍摄,脚步轻盈,呼吸均匀,丝毫看不出疲劳的样子。
梁迎春清点着带来的设备:航拍器、4K摄像机……这次他绝不允许任何细节遗漏。航拍机对海港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物都做了详细拍摄。重点对船厂外貌做了纪实拍摄。
拍摄结束后,梁迎春看着镜头里的云港造船厂,那巍峨的船坞让他喉头发紧,这里承载着多少代人的深蓝梦。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该老会计单独讲解了,他们一行人来到王金双所在的小区,采访地点安排在王金双家里。梁迎春做了简短的介绍:“下面,我们请老会计用数据为造船厂代言。”
王金双语气平和,娓娓道来:“我们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就用最实在的账本思维,扒一扒中国造船业这笔“大账。
“从我几十年的经验来看,看一个行业,就跟审计一个企业一样,要看三张表:资产负债表,看家底有多厚、利润表,看赚钱能力如何、现金流量表,看未来活不活得下去。咱们就从这个角度,给中国造船业做个财务分析。
“一、 资产负债表,这是我们的家底和地位 :这份资产负债表显示,我们的资产非常雄厚,但挑战也同样存在。
作为资产方,这是强项:
1. 手持订单这块流动资产,世界第一。用数据说话: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球手持订单量中,中国船厂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稳居世界第一。这就像咱们会计说的合同负债或预收账款,订单就是未来的收入,是实实在在的家底。这说明全球客户用真金白银给我们投了信任票。
2. 三大指标这份核心资产,全面领先。还是用数据说话: 衡量造船业的三大核心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中国已经全面超越韩国和日本,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3年,我国这三项指标的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50%。这就好比一个企业的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额和未完成合同额全部行业第一,市场统治力毋庸置疑。
3. 产品结构这项无形资产,正在优化。依我看: 以前我们主要造散货船这种大路货,毛利率低。现在,高附加值的船型占比越来越大……这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你如果感兴趣,我可以说很多。”
梁迎春连连点头:“感兴趣,您继续说。”
王金双喝了口水,清了清嗓子:“ LNG,也就是液化天然气船:这是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技术壁垒最高,单价也最贵。以前是韩国人的天下,现在我们不仅能造,而且订单接到手软,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大型集装箱船:全球运营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大部分出自中国船厂。 汽车运输船(pctc):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暴增,这块我们几乎形成了垄断性优势。
这就好比一个企业从生产低端零部件,转型到制造高精尖的核心装备,产品毛利率和品牌形象都上去了。”
王金双顿了顿,举起杯子,慢慢地喝了口水。
梁迎春趁机插话:“王工,您这些数据是从哪里得来的?您不是已经退休多年了吗?”
王金双哈哈大笑:“你不会以为我在编造数据吧?告诉你吧,我们做会计的,职业病,对数据敏感,我经常看新闻、看视频、查资料,还有,我本家一个侄女,现在是造船厂的会计,我也经常向她打听打听。”
梁迎春突然放下水杯:“您侄女是造船厂的会计?那她跟高宁有联系吗?”
王金双捧起水杯又放下:“认识是一定的,应该不会有联系,不是一个级别的。我侄女亚男那孩子,言语高贵,除了工作,就是照顾老人孩子,她跟我联系,多半是工作上遇到困难,找我出主意。”
梁迎春笑了:“多好的孩子!听你这么一说,就知道,现在这样虚心的孩子真不多。”
王金双说:“可不是嘛!我都退休多年,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很多孩子避之不及。可是亚男一直把我当师傅,主动找我,听我唠叨,我也就顺便打听她一些重要数据。”
梁迎春有些好奇:“你们经常在一起聊造船厂的事情吗?”
王金双随口答道:“是啊,我们每次聊天,还有旁听观众呢。亚男她爸王玉胜几乎每次都当旁听,还会参与我们的讨论,说白了,我们都是关心船厂的发展,都希望船厂能稳居世界之巅。”
梁迎春略做思考状:“王玉胜?我上次采访高秀平阿姨的时候见过,没想到他也喜欢大船。以前听说岛里人心胸宽广,没想到对大海感情如此深厚,这大概就是大海养育的性格吧?”
王金双连声赞同:“对,对,我们岛里人都对大船、大海有很深的情怀,反正我们海边人,差不多都这样,有啥愁事,到海边走走,就啥事没有了,要是看到大船,那就更兴奋了。”
梁迎春感叹:“大海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它不仅孕育了丰富的产业,还塑造了大家宽广的胸怀。就像咱们造船业,在大海的滋养下不断发展壮大。”
王金双笑着点头:“没错,大海教会我们包容和坚韧。遇到困难时,就像大海能容纳百川一样,我们也要接纳问题,然后像海浪冲击礁石一样去克服它。”
梁迎春若有所思,他突然想到,如果能从大海的智慧角度去挖掘造船业的故事,或许能让这次采访更有深度。
于是他对王金双说:“王工,您觉得大海的这些特质,在咱们造船厂的科研团队和工人们身上是怎么体现的呢?”
王金双眼睛一亮,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那些在造船厂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像大海一样沉稳坚持、像海浪一样奋勇向前的人和事,梁迎春听得入神,突然,门铃响了。
王金双的妻子高玉贞开门,几个人同时震惊,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