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俊自问自答,走到地图前,指向日军营垒:

“其优势,无非二点:一曰器利,火枪火炮远胜我军;二曰营坚,深沟高垒,易守难攻。

然其劣势,亦由此而生!”

刘俊目光扫过众谋士,见众人凝神倾听,继续道:

“其一,日军恃其火器之利,野战求胜心切,却最惧近身混战!其铁炮足轻一旦被贴身,威力大减。

其二,其营垒虽坚,却也将数万大军束缚于固定阵地,机动性大减,如同巨兽入笼。

其三,亦是关键——上杉谦信此人,被誉为‘军神’,平生求一堂堂正正之敌而不可得,其内心实则极度渴望一场足以彰显其武名的正面决战!

我观其近日用兵,虽稳健,却隐含焦躁,似不满于此僵持之局。”

郭嘉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捕捉到了刘俊的思路:

“主公之意是……投其所好,诱敌出战?再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正是!”

刘俊一拳砸在地图上渤海郡与内陆交接的一片相对开阔地带,

“上杉谦信欲求决战,我便给他一场‘决战’!

可佯装粮草不济,或因信都危局而军心浮动,示敌以弱,主动后撤二十里,至此处预设战场。

此地势略开阔,利于其火器发挥,必能助长其骄狂之心,诱其离巢来攻。”

“然此战关键,非在正面硬撼!”

刘俊语气转厉,

“我军可分三步:第一步,以精兵强将布设正面防线,依仗人数优势与工事,顽强抵抗,务必黏住其主力,营造血战僵持假象!

第二步,遣一员上将,如奉先,率最精锐的骑兵与敢死之士,预先埋伏于战场侧翼险僻之处。

待日军主力尽出,营垒空虚,或战至焦灼时,突然杀出,不攻其阵,直插其营!

不惜一切代价,焚毁其弹药囤积之所,尤其是那威力巨大的炮弹!”

刘俊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道:

“日军火器再利,弹药告罄便是烧火棍!一旦后勤被毁,上杉谦信必军心大乱!

其时,我军正面全力反击,埋伏兵马自后夹攻,纵使其‘军神’再世,亦难挽败局!”

郭嘉眼中光华流转,抚掌叹道:

“主公英明!此计可谓洞悉敌我,直扼要害。以正合,以奇胜,投其所好而击其必救,实乃上策!”

荀攸捻须沉吟,随即颔首:

“虚虚实实,妙极。示弱诱敌,使其骄狂而出坚垒,再断其筋骨,我军胜算可增四成。”

程昱亦肃然道:“虽行险招,然计算精妙,环环相扣。若能精准把握时机,必可收奇效。

臣等即刻详议细则,助主公共破强敌!”

刘俊的决策如巨石投入深潭,在楚军高层激起层层波澜。

计划既定,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精密运转。

首先,赵云率领三万精锐,人衔枚、马裹蹄,借着夜色掩护,悄然离开大营。

如同一支离弦的利箭,直插危如累卵的信都方向。

他们的离去被严格保密,营寨规模依旧,旌旗不减,炊烟如常。

但细心观察便能发现,巡营的士兵密度有所下降,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接下来的“示弱”埋下伏笔。

紧接着,楚军开始执行诱敌之计。

先是小股部队在夜间佯装运粮队,却“不慎”遗落部分粮袋,让日军斥候发现其中掺杂着麸糠和劣质粟米。

随后,营中开始流传“信都危急,主力或将回援”的“流言”,士兵们脸上适时地流露出忧虑和不安

——这自然是军官们暗中引导的结果。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楚军大营更是上演了一出“内讧”戏码。

几名军官在营门前“激烈争吵”,甚至动了拳脚,内容隐约涉及“粮草不济”、“援兵无望”。

这一切,都被远处高坡上日军了望哨尽收眼底。

与此同时,真正的杀招在暗中部署。

刘俊亲率主力,开始“仓促”后撤二十里,退至预先选定的决战地点——一片名为“落雁坡”的广阔区域。

此地看似平坦,利于日军火器发挥,实则坡地起伏,中有数条干涸的河沟和一片稀疏林地,极为适合隐藏伏兵和布置陷阱。

在撤退过程中,工兵部队日夜不停,在选定的阻击阵地前沿,秘密埋设了数千枚改进型的“铁壳地雷”。

这些地雷引信巧妙,踩踏或绊发皆可引爆,威力足以撕裂重甲。

数百架虎蹲炮被巧妙地隐藏在挖好的散兵坑和临时堆砌的土垒之后,炮口对准了预想的日军进攻路线。

“震天炮”则在后阵高地架设,调整好了射界。

最精锐的骑兵和由死士组成的突击队,则由吕布和典韦分别率领,隐伏在战场东西两翼的林地之后。

如同蛰伏的猛虎,只等信号。

上杉谦信并非庸才,楚军的异常举动自然引起了他的警惕。

他派出了大量斥候,仔细侦查楚军遗弃的营地和撤退路线。

回报的信息似乎都印证了楚军“粮草困难、军心不稳”的判断。

尤其是楚军选择的“落雁坡”战场,地势相对开阔。

这更让上杉谦信相信,刘俊是因兵力占优而急于寻求野战决胜,但又因后勤问题而底气不足。

“军神”的骄傲与对决定性胜利的渴望,最终压过了那一丝疑虑。

他认为这是打破僵局,一举击溃楚军主力的天赐良机。

在经过一番权衡后,上杉谦信下令留五千人守卫大营和至关重要的弹药库。

自率两万精锐,携所有可用火炮,出营追击,寻求决战。

翌日,晨雾尚未散尽,日军的队伍便出现在了落雁坡的远端。

绣着“毘”字和“上杉”家纹的旗帜在朝阳下闪耀。

铁炮足轻排着整齐的线列,步伐沉重而肃杀,沉重的火炮由骡马拖拽,发出隆隆声响。

上杉谦信一身白袍银铠,立马于阵前,目光冷峻地望向楚军那看似匆忙构建、并不算坚固的防线。

战斗伊始,局势似乎完全落入了上杉谦信的预料。

日军阵中那数十门沉重的红夷大炮率先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炮口喷吐出巨大的火光和浓烟。

黑色的实心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划破清晨微凉的空气,狠狠地砸向楚军匆忙构筑的土垒防线。

泥土、碎木混合着硝烟冲天而起,伴随着连绵不断的凄惨哀嚎声,楚军阵地上出现数个骇人的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