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64章 万历皇帝朱翊钧(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4章 万历皇帝朱翊钧(6)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5)

张居正:“@朱元璋 太祖高皇上,我这都入土了,能退群不?反正后面皇上亲政了,也没我啥戏份了。”

胡宗宪:“那我也退了哈。”

杨廷和:“+1!”

朱元璋:“得得得,想退就退吧,正好腾位置给新人。不过张居正你先别急着走,你伺候的皇上故事还没说完,接着听。其他人随意。”

杨廷和退出大明朱家奇葩群

胡宗宪退出大明朱家奇葩群

高拱退出大明朱家奇葩群

秦良玉:“秦良玉退出大明朱家奇葩群!”

马秀英:“谁?良玉妹子咋退了?”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2)

秦良玉:“@马秀英 孝慈高皇后,我没退!是娃儿调皮乱发的。”

马秀英:“没退就好,你可是咱大明唯一被正史单独立传的女将军,比那帮老爷们强多了。”

马秀英:“说起孩子,咱就聊聊孩子吧!”

朱厚照:“聊孩子啊,那我先溜了。”

朱厚熜:“[笑哭]”

朱祁钰:“嘉靖你笑啥[怒气表情包],我好歹有过孩子,就是早夭,可正德连一个都没有!”

朱厚照:“……”

朱厚照:“@朱祁钰 心里有数就行,非说出来?找揍是吧!”

朱翊钧:“好了好了,还是听我的故事吧!”

张居正:“那我接着说。1586年,万历十四年十一月,皇上开始沉迷酒色,身体垮得厉害,一天不如一天。

所以执政中后期基本不上朝,处理事儿全靠发谕旨。

万历三大征那些边疆大事,都是这么办的,不是大臣们盼的那种当面召见。

三大征结束后,皇上对大臣的奏章更没兴趣。同年起,为了立皇太子,还闹出个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

朱元璋:“沉迷酒色?朱翊钧你这小子!刚夸完三大征,转头就摆烂?咱老朱家就没你这么不靠谱的皇帝!”

朱高煦:“国本之争?不就是立太子吗?有啥好吵的,老大是谁就立谁,磨磨唧唧的,换我直接拍板!”

朱雄英:“听着就头大,朝堂上天天为这吵,跟菜市场砍价似的,还能有心思干正事?”

朱厚照:“还是我潇洒,没这烦恼。不过话说回来,不上朝可不行,底下人糊弄你都不知道。”

朱厚熜:“立太子是得谨慎,但也不能拖太久。我当年为这跟大臣斗了好久,那酸爽劲儿懂的都懂。”

戚继光:“军中立个主帅都得稳定,朝堂储君不定,人心都晃悠,这可不是啥好事。”

朱棣:“当皇上的,身子骨得保重。酒色这东西跟打仗一样,得有节制,再硬朗的身子也扛不住造。”

秦良玉:“边疆要是知道朝堂为这吵翻天,怕是得人心惶惶,稳定最重要啊。”

海瑞:“身为君主,当以国事为重!沉迷酒色、懒得上朝、储君定不下来,全是大忌!皇上三思。”

郑成功:“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储君定不下来,下面人都不知道往哪儿使劲。”

张居正:“唉,国本之争最耗元气,大臣们各说各的,皇上夹中间也难,但总拖着不是办法。”

朱翊钧:“我这不是还在考虑嘛!”

马秀英:“都是自家孩子,有话好好说。立储是大事,别伤了和气,更别耽误国事。”

朱厚照:“对了,张居正你不是挂了吗?@张居正 咋还帮他说?”

朱翊钧:“你见过哪个皇帝自己说自己坏话的?也没人帮我说啊,总不能自曝吧。所以我把资料给张老师,让他代劳。”

朱雄英:“张居正你帮万历说后面的事,建议先备好降压药,不然我们可帮不了你哦[捂嘴笑表情包]”

秦良玉:“既然这样,那就继续吧!”

张居正:“多谢小殿下提醒,降压药管够……我接着说。咳咳……明末官僚队伍里党派一堆,天天互相掐。

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老多。东林党争没完没了的时候,因为皇上偏爱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非要给他凑够四万顷庄田才让他去封地,朝廷又闹了七八年的福王庄田之争。

福王去洛阳才一年,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酉时,又出了晚明着名的梃击案。”

朱元璋:“梃击案?听着就不是好事!光天化日敢动东宫?反了天了!”

朱高煦:“嘿,动刀动枪的见多了,拿根棍子就敢闯东宫?这刺客是没见过锦衣卫的厉害还是咋地?”

朱厚照:“刺激!这剧情比我当年微服私访听的话本还曲折,快说,谁这么大胆子?”

朱厚熜:“怕不是背后有人指使吧?福王庄田争了那么久,又来个梃击案,这里头水深得很。”

朱雄英:“我就说吧,储君不定准出幺蛾子,这下直接动手了,朝堂不得炸锅?”

秦良玉:“东宫是国本,出这种事,边疆将士听了都心寒。连太子都护不住,朝廷威信往哪儿搁?”

戚继光:“守卫东宫的人是打瞌睡了?一根棍子就能闯进去,这安保水平还不如我军营岗哨。”

朱棣:“当年我立太子虽有波折,但谁敢动我选定的人?查!往死里查!背后搞鬼的,扒他三层皮!”

朱祁镇:“不管是谁干的,敢在皇宫动武,就是没把皇权放眼里,必须严惩,不然以后还了得!”

朱祁钰:“这事儿查不清楚,人心更散。国本之争再掺个案子,朝堂怕是要变戏台子了。”

海瑞:“梃击一案,关乎东宫安危、国本稳固!不严查到底,国法何在?民心何安?”

朱厚照:“要我说,干脆把福王和太子叫到一块儿对质,看谁先露马脚,省得猜来猜去。”

朱雄英:“@张居正 张老师,降压药还够不?后面是不是还有更刺激的?”

张居正:“放心,药管够。”

张居正:“咳咳……作案的是蓟州一个叫张差汉子。起初皇太子也觉得肯定有主使。当时郑贵妃一个劲发誓,说不是自己干的。

皇上见事涉及郑氏,加上多年来大家都议论他不待见皇太子,觉得事情太大,怕引火烧身,很快就定了张差是疯癫奸徒,还说别株连无辜,伤了天和,只处决张差和相关的太监庞保、刘成。

还特地在同月二十八日,一反常态——二十五年来头一回召见大臣,宣布命令,把案子草草收尾。”

朱元璋:“草草收尾?朱翊钧你这叫办事?疯癫奸徒?谁信啊!这操作比我当年处理胡惟庸还敷衍!”

朱高煦:“我就说这里头有鬼!杀俩太监就想了事?当咱们是傻子呢?换我来审,一板子下去保管全招。”

朱厚照:“没劲!还以为能查出惊天大阴谋,结果就这?跟看了个烂尾话本似的,差评!”

朱厚熜:“孙子你这是护着郑贵妃吧?当年我护着严嵩都没这么明显,这欲盖弥彰的,朝堂能服?”

朱雄英:“二十五年头一回召见大臣就为了收尾这案子?皇爷爷说得对,太敷衍了!这不就是明着说,别查了,到此为止吗?”

秦良玉:“边疆将士听了得骂娘!这么大的事说压就压,朝廷规矩呢?以后谁还信律法严明!”

戚继光:“这安保漏洞不补,杀再多太监也没用!下次来个带刀的,太子咋办?我看东宫护卫得换批人。”

朱祁镇:“就算涉及后宫,也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啊,这么捂着,谣言不得满天飞?”

朱祁钰:“这下好了,案子结了,人心散了。以后谁还敢信朝廷能公正办事!”

海瑞:“皇上此举,是自毁长城!梃击案草草了结,实则纵容奸佞,寒了天下忠臣之心!”

张居正:“皇上这操作……确实把水搅得更浑。本来能借案子立规矩,结果成了糊涂账。”

朱翊钧:“当时再不收网,朝堂都要吵翻天了!我也是没办法啊。”

朱棣:“没办法?我看是怕查出来打自己脸!我当年要是这么办事,哪来的永乐盛世?”

马秀英:“唉,都是自家孩子,争来斗去的,最后苦的还是百姓。这案子一了,怕是更没人专心做事了。”

朱翊钧:“额……今天就到这儿吧,明天继续。”

秦良玉:“要得,老样子哈,我只要听到不安逸的事情,就不得负责说结尾哦,拜拜了您嘞!”

朱雄英:“俺也似,那明儿个继续呗,回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