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3)
朱厚照:“@朱由校 今天周末,你没出去摆摊卖家具吧?”
朱由校:“难得周末,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我当然在外面忙活呢,咋了?”
朱厚熜:“咋了?今儿轮到你讲自己的故事,你还问咋了?”
朱由校:“那接着说呗,反正我一边卖家具,一边做家具,还能跟你们唠,不耽误事儿。”
袁崇焕:“皇上要是能把心思多放点在朝堂上,咱大明哪能就276年啊!”
朱由校:“你咋冒出来了?”
秦良玉:“皇上是忘了袁大哥也是明末的将军了,到您说故事,他肯定得出来凑凑热闹。”
朱元璋:“@朱由校 混账东西,赶紧给老子说!”
朱由校:“太祖爷别生气,那我就说了。我叫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亲妈是选侍王氏,我登基后改元天启,所以大家叫我天启皇帝,死后庙号熹宗。”
朱由校:“我亲妈王氏,万历朝的时候是皇太子朱常洛,也就是我爸的选侍,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升成才人。万历三十三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我就出生了。”
朱由校:“万历四十七年,我妈去世。爷爷念我这皇孙还小,就让爸爸的选侍李氏照顾我。当时有俩姓李的选侍,为了好区分,当时叫东李、西李。照顾我的是西李。”
朱由校:“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爷爷驾崩。八月,我爸即位,就是明光宗。当时西李挺受宠,我爸想封她当皇贵妃。可西李不满足,撺掇我爸立她当皇后。
礼部侍郎孙如游说,两宫太后和各位妃嫔的谥号都还没定呢,等大行皇帝的葬礼办完了,再立后也不迟。后来我爸病了,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给我爸进了通利药,就是大黄。
大黄这玩意儿相当于泻药,结果接下来一昼夜,我爸拉了三四十次,身体虚得都快不行。
八月二十八,我爸召了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我出来见他们,有点托孤意思,还下令把司礼监秉笔太监崔文升赶出皇宫。
八月二十九,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献给我爸,结果九月二十六日五更,我爸就驾崩,享年三十八岁。”
朱厚照:“好家伙,你这身世跟搭积木似的,亲妈没了换西李养,爷爷爸爸连着驾崩,剧情比狼人杀还刺激。”
朱高煦:“西李还想一步到位当皇后?心也太急了点。”
朱雄英:“爷爷爸爸一个月内先后驾崩,你这皇位接得跟突然被塞了个烫手山芋似的,估计都没反应过来。”
秦良玉:“皇上幼年丧母本就可怜,还遇上这么多糟心事。西李要是真心抚育还好,就怕别有用心。”
戚继光:“刚经历红丸案又要面对选侍争位,这朝堂跟刚打完仗的战场似的,乱糟糟一片。换谁都头疼。”
朱厚熜:“你这登基前的剧本比我大礼议还曲折!至少我妈还在,你这直接被扔到风口浪尖上。”
朱棣:“你爷爷爸爸这节奏也太快了,七月到九月,俩皇帝没了,国本都快晃悠散架。换我当年,非得先把挑事的全收拾了。”
朱祁镇:“我当年复位都没这么仓促……你这刚懂事就得扛国家,也是难为你了。”
朱祁钰:“西李想借抚育皇孙上位?这心思也太明显了。礼部侍郎怼得好,哪有先帝还没入土就急着立后的。”
海瑞:“国丧期间,选侍竟觊觎后位,此乃大不敬!皇上幼年失怙,又遇此等钻营之徒,实属不幸。”
朱由校:“当年我才十六,哪懂这些?就知道爷爷没了,爸爸也没了,西李天天在耳边念叨要当皇后,头都大了。”
朱元璋:“混账!西李算个什么东西!你爸爸刚走就想作妖,换我在,早把她拖去浣衣局。”
朱常洛:“@朱由校 儿子,是爸爸没护好你。当年被郑贵妃和西李折腾得没精力顾你,委屈了。”
朱厚照:“总结一下,天启的童年=亲妈早逝+西李抚养+爷爷驾崩+爸爸被药死,这开局难度直接拉满。”
朱由校:“@朱常洛 有爸爸这句话,我也就满足了。”
朱由校:“我接着说。爸爸驾崩时,西李就住在乾清宫,大臣们怀疑她想借机垂帘听政,于是刘一燝、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等大臣上疏,要求她搬到别的宫去,这就爆发了移宫案。
一场权力争夺开始了,太监王安迎我即位。西李派李进忠阻拦,好几次让人叫我回来,不准我去文华殿。
我最后还是登上了皇位,改当年八月之后的年号为泰昌,第二年为天启。并且逮捕了辽东总兵官李如柏。
十月,把爷爷万历皇帝、孝端显皇后葬到定陵。命辽东巡抚兵部侍郎袁应泰代替熊廷弼经略辽东。”
朱厚照:“移宫案?这是继梃击案、红丸案后的明末三连啊!西李还想垂帘听政?她怕不是把自己当武则天了。”
朱高煦:“李进忠?这名字听着耳熟……是不是后来改名叫魏忠贤那个?好家伙,从拦皇上登基就开始作妖。”
朱雄英:“大臣们也是刚,直接硬闯要西李挪窝,这比当年我皇爷爷逼我四叔认错还刺激。天启你当时怕是腿都软了吧。”
秦良玉:“王安这太监还算靠谱,关键时刻能护着皇上。西李派的人拦路,跟边疆的拦路虎似的,就得硬闯过去。”
戚继光:“刚登基就处理李如柏、换辽东经略,这节奏够快!就是熊廷弼被换有点可惜,他守辽东还是有一套的。”
朱厚熜:“移宫案、定陵、辽东换将……你这刚上位就三连操作,比我当年对付杨廷和还忙。就是别光顾着干活,小心被人下套。”
朱棣:“西李占着乾清宫不挪窝?这跟抢皇位没区别!换我当年,直接让人把宫殿门拆了,看她走不走。”
朱祁镇:“我当年被弟弟软禁都没这么憋屈……你这登基跟闯关似的,过了西李这关还有辽东那堆烂摊子。”
朱祁钰:“大臣们也是为了国本,要是西李真垂帘听政,指不定比后来魏忠贤折腾得还厉害。移宫案办得对。”
海瑞:“刘一燝等大臣以死相争,保天启皇上顺利登基,此乃社稷之幸!西李恋栈乾清宫,实乃乱政之源。”
袁崇焕:“辽东换将太频繁不是好事,熊经略刚稳住局面就被换,后来袁应泰……唉,不提了。”
朱由校:“当时哪懂什么垂帘听政,就觉得西李赖着不走挺烦的。大臣们吵吵嚷嚷把我架到文华殿,稀里糊涂就登基了。”
朱元璋:“架得好!就得这么硬气!西李那号人,就得给她点颜色看看。你要是敢怂,我掀了你木匠摊子。”
朱常洛:“儿子比我当年强,至少没被人拿捏住。就是辽东那边……可得盯紧了,别再出岔子。”
朱厚照:“总结天启登基流程,爸爸驾崩→西李占宫→大臣硬闯→太监护驾→闯关成功→改元干活。这剧情能拍三集连续剧[鼓掌动态图]”
朱由校:“别总结了,今天就到这儿吧,有劳@朱雄英 @秦良玉 咱们明天继续。”
朱雄英:“没事,那咱们明天继续。”
秦良玉:“那好,明天见!”
“啪!”
秦良玉:“预知后事如何,”
朱雄英:“请继续关注下一章节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