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养龙池的晨光总带着几分温润。李砚立于唤龙台,指尖轻叩陨铁台面,龙契符文便泛起淡金色涟漪。池中的青色蛟龙似有感应,摆尾掀起丈高水幕,水幕落下时竟化作细碎的灵雨,洒在池边的龙涎草上,草叶顿时舒展,吐出晶莹的露珠。

“陛下,西域都护府奏报,说昆仑山的冰脉有异动,恐有雪崩隐患。”内侍捧着奏疏,声音被灵雨洗得清亮,“都护使问是否要调派工匠加固驿道。”

李砚接过奏疏,目光掠过池中那条带角的冰蛟。这蛟龙自契约后,鳞片上的冰纹愈发清晰,周身总萦绕着淡淡的寒气,与昆仑山的冰脉隐隐共鸣。他心念微动,冰蛟便游至台前,仰头轻啸,喷出一缕白雾,落在奏疏上。

白雾散去,奏疏上竟浮现出昆仑山的地形轮廓,其中一处山谷被冰晶标注——正是冰脉异动的核心区域。“让都护府按此图疏导冰脉,再让冰蛟去一趟。”李砚将奏疏递回,“它的寒气能暂时稳住冰脉,比工匠的法子管用。”

内侍领命而去。冰蛟似已明白使命,在池中盘旋三圈,撞开池边的暗门——那是玄道司专门为蛟龙开辟的通道,连接着长安城外的水系,可直达西域。看着冰蛟的身影消失在暗门后,李砚嘴角泛起笑意。契约蛟龙的妙用,正在于此——它们不仅是养龙池中的灵物,更是能为帝国奔走的“龙使”。

这并非冰蛟首次出任务。上月江南水灾,青色蛟龙沿运河而下,用龙气疏导洪水,让灾情减轻了三成;金色蛟龙曾潜入黄河,用鳞甲刮去河底的淤泥,使河道加深了丈许,航运效率大增。百姓们虽不知蛟龙存在,却都念叨着“天公作美”“河神庇佑”,实则都是这些龙使的功劳。

随着蛟龙与帝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养龙池也成了大秦的“灵枢枢纽”。玄道司的术士在此观测龙脉流动,工部的工匠依据蛟龙的活动轨迹改良水利,甚至户部核算粮产时,都会参考金色蛟龙反馈的黄河流域灵气浓度——这灵气浓度直接关联着亩产,比往年的农册精准百倍。

“陛下,百工坊新制了‘龙鳞甲’,请您过目。”工部尚书捧着一副铠甲前来,甲片泛着青金色光泽,细看竟与养龙池中蛟龙的鳞片纹路一致,“这是用蛟龙自然脱落的鳞甲混合玄铁打造,轻便如绸,却能抵挡刀剑,连术士的火球符都烧不透。”

李砚接过甲胄,指尖抚过甲片。龙契符文在甲片上流转,与他体内的龙气共鸣,传来温润的触感。“给镇魔司的巡捕郎们都换上。”他掂了掂甲胄重量,轻得几乎感觉不到,“让周烈带一队人去试试,看看能否抵挡域外妖物的攻击。”

工部尚书刚走,清虚道长便匆匆赶来,手里拿着块水晶镜,镜中映着澳洲兽园的景象——那里的巨兽们正躁动不安,赤焰狮的鬃毛燃烧得比往日旺盛,黑晶熊不断用熊掌拍打地面,似在感应什么。

“是澳洲的地脉在震颤。”清虚道长指着镜中一处火山,“术士观测到火山口有黑气溢出,恐有上古凶兽要破封而出。”

李砚看向池中那条黑色蛟龙。此龙自血脉觉醒后,鳞甲愈发漆黑,游动时总带着股沉凝的威压,与澳洲的地脉气息最为契合。“让黑龙去一趟澳洲。”他沉吟道,“再传信给兽园的看守,让巨兽们配合黑龙,务必将凶兽镇压在火山下。”

黑龙接到指令,在池中翻涌一周,周身竟浮现出淡淡的龙影——这是力量提升的迹象。它撞开另一处通往海外的暗门,激起的水花在空中凝成黑色云纹,转瞬消失在天际。

看着黑龙离去,清虚道长感慨道:“以前总说‘龙游浅水遭虾戏’,如今陛下的蛟龙,却是能游遍天下的真龙啊。”

李砚不置可否。他知道,这些蛟龙能拥有如此力量,并非天生神异,而是得益于大秦汇聚的龙脉灵气,得益于养龙池的精心培育,更得益于帝国为它们提供的“用武之地”。就像玄道司的术士所言:“龙之为灵,不在鳞爪,而在与天地共振,与万民相依。”

蛟龙们的成长,也反哺着李砚的万寿无疆功。每当它们在各地奔走,吸收的地脉灵气便会通过龙契传回他体内,功法运转愈发顺畅。如今他只需静坐养龙池边,便能感应到天下的龙脉流动——黄河的奔腾、长江的蜿蜒、昆仑的冰寒、南洋的湿热……这些气息通过蛟龙的感官传入他的意识,让他对帝国的掌控力愈发精微。

这日,李砚正在池中与蛟龙嬉戏,突然感应到一股熟悉的气息——是去西域的冰蛟回来了。他快步走到暗门处,却见冰蛟拖着一道白光从门内游出,白光落地化作个冰晶包裹的玉盒。

打开玉盒,里面是块拳头大的“冰魄”,寒气逼人,却带着精纯的灵气。“这是昆仑山冰脉的核心灵物。”清虚道长闻讯赶来,捧着冰魄啧啧称奇,“冰蛟竟能将其带回来,这可是炼制‘定脉丹’的主材,能稳固天下地脉,比镇国大阵的效果还强十倍!”

李砚将冰魄放入养龙池中央的凹槽——那里是养龙池的阵眼,连接着长安的主龙脉。冰魄入水的瞬间,整座池子的灵气都沸腾起来,蛟龙们欢快地绕着冰魄游动,鳞甲上的光芒亮得刺眼。

长安城内,正在修建的铁路突然发出嗡鸣,铁轨上的符文自动亮起;经纬塔的光柱拔高了丈许,将天地灵气梳理得更加顺畅;甚至连镇魔司的镇魂刀,都纷纷震颤,刀身的煞气与灵气交融,变得愈发纯粹。

“陛下,地脉稳了!”清虚道长观测着测灵盘,声音激动得发颤,“冰魄与主龙脉结合,天下的龙脉气脉都变得温顺了,至少十年内不会有大的异动!”

李砚望着池中欢快的蛟龙,心中一片澄明。这些灵物从世界各地被寻来,在养龙池中被驯化,最终反哺帝国的地脉——这何尝不是大秦吸纳天下灵机、融贯四海龙脉的缩影?

消息传到各地,百姓们虽不知冰魄之事,却都感觉到了变化。江南的茶农发现茶叶的灵气更足了,北境的牧民察觉牧草的韧性更强了,连镇魔司的巡捕郎都觉得妖物的妖气变弱了——这些都是地脉稳固带来的福祉。

养龙池的名气,也渐渐传到了异域。有欧洲的使者在长安城外见到蛟龙的身影,回去后在史书里记载“东方帝国有神龙庇佑”;南洋的国王听闻此事,特意遣使送来“避水珠”,求购蛟龙的鳞片以镇国;甚至连美洲的部落首领,都派人送来图腾,希望能与“龙之国”结盟。

“这些使者不必接见,送些普通的龙鳞即可。”李砚看着异域的贡品,语气平淡,“真正的龙气,是买不走的,得靠自己的土地和百姓滋养。”

清虚道长深以为然。他知道,大秦的龙气之所以强盛,并非只因养龙池中的蛟龙,更因遍布天下的驰道、工坊、水利,因镇魔司的守护、玄道司的调和,因亿万百姓的劳作——这些才是支撑龙气的根基,是任何灵物都无法替代的。

数月后,去澳洲的黑龙也回来了。它带回一颗燃烧着火焰的“火核”,是从那只即将破封的凶兽体内取出的。这火核被炼制成“暖脉符”,贴在北境的驿道上,能抵御严寒,让冬季的商队通行无阻。

至此,养龙池中的蛟龙各有贡献:青色蛟龙护佑江河,金色蛟龙滋养良田,冰蛟稳固冰脉,黑龙镇压凶煞……它们不再是观赏的灵物,而是帝国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铁路、阵法、工坊共同构成了大秦的“灵枢网络”。

这日,李砚再次登上唤龙台,看着池中嬉戏的蛟龙,又望向长安城外的万里江山。脊柱处的龙形秘纹与蛟龙的气息共鸣,与天下的龙脉共振,形成一股浩瀚的力量。他知道,只要这股力量不断,只要养龙池的灵气不息,大秦的荣光就会如这些蛟龙般,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夕阳为养龙池镀上一层金红,蛟龙们的身影在水中拉长,与长安城的轮廓交叠,仿佛一条横贯帝国的巨龙。李砚站在台上,感受着体内流转的龙气与国运,心中没有丝毫骄矜,只有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守护之心。

帝国的路还很长,养龙池的故事也远未结束。但他有足够的耐心,与这些蛟龙一起,与亿万百姓一起,将大秦的龙气滋养得愈发深厚,让这片被灵气眷顾的土地,永远繁荣,永远安宁。

内侍前来禀报晚膳已备妥,李砚转身离开唤龙台。池中蛟龙似在送别,齐整地摆尾,激起的水幕在空中化作一道彩虹,横跨长安的天际,像一座连接着人间与灵境的桥梁,璀璨而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