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养生小帝姬 > 第138章 万历爷孙执棋:监国太子整京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8章 万历爷孙执棋:监国太子整京营

万历三十七年春,天津行宫,暖阁。

窗棂外,嫩柳抽芽,风扫青砖,暖融三分。

万历斜倚白虎皮软榻,脸色较去年红润,指尖摩挲和田玉扳指,目光沉郁落向躬身的太子朱常洛。

“滴答”,“滴答”,暖阁静极,只闻铜壶滴漏声响。

廊下传来幼童嬉笑声,脆生生的,撞碎了些许凝重。

陛下,首辅叶向高躬身道,辽东细作虽除,然边患未平。京营武备废弛,火器老旧,九门防务亟待整顿。

“常洛。”万历声不高,威不可挡,抬手间,内侍捧鎏金印玺上前:

“监国之宝”四字篆文苍劲,分量压得内侍腕子微颤。

“这方印,今日授你。”他沉声道:

“回京后,京营、火器工坊、九门防务之军国大事,全权处置,不必奏请。”

朱常洛双膝跪地,双手过顶接印。

鎏金的冰凉,顺着掌心钻进来:“他接过的哪里是一方印?分明是大明万里江山,是亿兆生民之重。”

“儿臣谢父皇信任!”声音沉稳,藏着一丝按捺不住的激动,儿臣定不负所托,整顿军备,肃清积弊,重振成祖爷当年荣光!”

万历看着太子鬓边的几丝白发,眼底掠过一丝动容。这儿子苦熬几十年,性子磨得内敛沉稳,终是到了挑大梁的时候。

“成祖爷靠神机营横扫漠北,火器是大明立国之本。”

万历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期许:

“可这些年,京营废弛。火器工坊偷工减料,火炮炸膛、弹药失效,屡见不鲜。”

“你去了,第一桩事,卡死火器质量!”

“儿臣明白!”朱常洛重重叩首,额角触地有声。

“儿臣已命王佐随行。他主管军工多年,深谙火器之道。此次坐镇京师工坊,不合格者一律回炉,徇私舞弊者,军法从事!”

“王佐实心做事,你用他,父皇放心。”

万历点点头,目光飘向暖阁外。那里隐约有几个小小身影,追着蝴蝶打闹。

“太子妃、王才人带着学儿和徵嫙跟你回京,帮你打理内宅。”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

“至于由校和徵娟……” 暖阁外,嬉笑声陡然撞入,

粉袄朱徵娟扒着窗棂,脸蛋红扑扑的;身后虎头虎脑的朱由校,额角沾泥,攥着抽芽柳枝踮脚张望。

“让他们留下。”万历目光扫过窗外,沉郁里露了丝软:

“行宫清静,由校性子跳脱,让太傅磨磨经史;徵娟和徵妲,三人一起留朕身边,放心。”

四岁朱由校紧牵五岁徵娟的手走进来,朱徵娟小脸坚定:

“爹爹,我会听话的,我陪皇爷爷和妹妹,妹妹小,要有人照顾。”

四岁的朱由校,小小的身子站得笔直,学着大人的模样拱手:“爷爷,爹爹,孩儿留下,跟爷爷学治国之道,可以帮爷爷和爹爹守护大明

朱常洛看着一双儿女,又气又笑:“由校,徵娟,京师才是咱们的家,跟着父皇回去,有你们玩的。”

万历哈哈大笑,伸手摸了摸朱由校的头,就让他们留下吧。有朕看着,亏不了他们。”他看向朱常洛:

“你专心在京师做事,家里的孩子,朕帮你照看着。徵妲还小,有哥哥姐姐陪着,也热闹些。”

朱常洛见父皇意已决,便不再强求,只得叮嘱道:“那你们在这儿要听话,不可淘气,更不能给爷爷添麻烦。”

“知道啦!”朱徵娟脆生生地应着,已经拉着朱由校跑了出去,嘴里喊着“去找徵妲妹妹玩喽”。

暖阁里重新恢复了安静,万历收起笑容,神色凝重起来:

“此次回京,除了火器工坊,防务也是重中之重。董一元、杜松、赵率教、田乐、冯从吾这几个人,都是朕精心挑选的,你可放心任用。”

朱常洛点头:“儿臣已与他们见过面,知晓各自分工。董将军统筹九门火器配置,制定三段射击法。”

杜将军守核心区域,训练民装;赵将军整训卫所兵,轮换城防。”

“田主事打理马场,保障马匹供应;冯大人协调舆情,安抚民心。儿臣已让他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务必守住京师。”

“分工明确便好。”万历缓缓道,“董一元是火器老将,当年在辽东打过不少硬仗,三段射击法是他的拿手好戏,让他统筹九门火器,再合适不过。”

“杜松勇猛,守城经验丰富,核心区域交给他,朕放心。”

赵率教练兵有一套,河南卫所兵松散已久,正好让他好好打磨打磨,变成可用之师。”

他顿了顿,又道:

“田乐心思缜密,马匹是军国重器,骑兵要用河西马,运粮队要用山东挽马,按需分配,不能乱了章法。”

“冯从吾为人正直,敢说真话,让他安抚民心、化解矛盾,能帮你少不少麻烦。”

“如今大明内忧外患,朝堂与民间矛盾不少,你要记住,民心向背,是江山稳固的根本。”

“这些年你的委屈、朝堂风言风语,朕都看在眼里。此次监国,是你我的机会,更是大明的机会。:

历望着他,满眼期许:“拿出魄力,该杀该罚,〞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朱常洛恭敬道。

“不必顾忌文官阻挠,朕在天津,便是你的后盾,太孙和郡主也是你的后盾。”

朱常洛眼眶发热,几十年隐忍,终换来父皇此番重托。前路纵是荆棘遍布,他亦将一往无前,为了大明江山,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期许:‘儿臣,定全力以赴!

此时内侍轻步入阁,躬身禀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智敏郡主派人送来了信笺。”

“徵妲?”万历一愣,随即失笑,

“这丫头才多大,竟学会送信了?拿来朕看。”

内侍将一封叠得整整齐齐的信笺递了上来,信笺上还画着一朵歪歪扭扭的小花。万历拆开一看,上面是一行稚嫩的字迹,显然是在宫女的指导下写的:

“皇爷爷,太子爹爹。让李爷爷、贺叔叔、周叔叔辅助爹爹,送粮食、守粮道、抓坏人,祝爹爹一切顺利。”

朱常洛心中一暖。徵妲虽年幼,却心思通透,特意举荐了人手。

“李汝华、贺世贤、周起元,都忠心耿耿,且能力出众。徵妲这孩子,倒是替你想到了关键处。”

朱常洛心中一动,连忙道:

“李大人主管后勤多年,经验丰富;贺将军勇猛善战,守城护道是一把好手;周大人刚正不阿,最善核查反手。有他们三人相助,儿臣如虎添翼!”

话音刚落,暖阁外就传来了三声沉稳的脚步声。李汝华、贺世贤、周起元三人身着官服,并肩走了进来,

臣等参见陛下、太子殿下!”对着万历和朱常洛躬身行礼:“

李汝华须发微白,却精神矍铄,他上前一步道:

“老臣即刻随殿下回京。此次后勤保障,臣定当竭尽全力。”

“好,李爱卿,”万历发火:“可优先打通江南—山东—京师的漕运线,再调用三百艘漕船,与毕自严专员通力合作,确保粮草物资稳定供给。

若有必要,臣可强制调配山东、河南的粮食物资,绝不让前方将士缺衣少食!”

朱常洛看着李汝华坚定的眼神,心中安定了不少。

“后勤是根基,有李大人坐镇,孤便无粮草之忧,此事便拜托您了。”

贺世贤身材高大,虎背熊腰,一身戎装更显威严。他抱拳道:

“殿下,臣已挑选五千山东卫所兵,即刻启程,守护通州—京师、昌平—京师两条粮道。”

“臣已按照郡主吩咐,每十里设了一个烽火台,每二十里建一个防御堡,日夜巡逻,严密防守,确保粮道万无一失,绝不让宵小之辈有机可乘!”

“贺将军,粮道是京师的生命线,就拜托你了。”朱常洛郑重道,“务必小心谨慎,不可有半点疏忽。”

“殿下,臣已知安排的任务,便是巡视京师及周边粮库、火器工坊与漕运码头,”周起元面容清瘦,眼神却锐利如刀。他躬身道:

“严查克扣粮草、挪用火药、以次充好之事。但凡查实,臣会立即弹劾,移交刑部严惩不贷。”

“同时,臣会建立军资领用签字制,各级将领需亲自签字,对领用物资数量负责,从根源上杜绝贪腐浪费!”

“好!”朱常洛重重点头,声线铿锵:

“整顿军备,既要外强筋骨,更要内清蛀虫!周大人,此事便靠你铁面无私。如此,大明军队方能真正强大!”

万历看着三人,颔首赞许:“有你们辅佐太子,朕更放心。”

“记住,你们随行,是奉护国智敏郡主之命,更是为了大明江山!”

“凡事以太子马首是瞻,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臣等遵旨!”三人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当日午后,天津城外码头,人山人海。

朱常洛一身玄色常服,腰间悬着由太祖亲传下来的七星剑,身姿挺拔如松。

太子妃郭氏着凤袍,端庄温婉,怀中抱着两岁的朱徵嫙,小丫头睡得正香,嘴角挂着晶莹涎水。

王才人牵着三岁的朱由学,小家伙穿缩小版武士服,板着小脸,学着父亲模样打量四周,憨态可掬。

董一元、杜松、赵率教、田乐、冯从吾、李汝华、贺世贤、周起元八位官员,或戎装或官袍,一字排开。

身后,是整齐的护卫队,是待命的漕运船只。

王佐身着青色官袍,攥着一张图纸,神色凝重立在旁侧。

万历亲送码头,目光锁在朱常洛身上,再次叮嘱:“记住,凡事以大局为重,不必拘泥小节。”

“朕等着你的好消息,等着大明重现成祖荣光!”

“儿臣遵旨!”

朱常洛双膝跪地,深深叩首,额角触地有声。

起身时,他瞥见万历眼角泛着泪光,心头一酸,转身翻身上马。

“出发!”

马鞭一挥,骏马嘶鸣,蹄声踏破尘土,向着京师疾驰。

太子妃的马车、王佐的车驾、八位官员的坐骑、三百艘漕船,紧随其后。

浩浩荡荡的队伍,扬起漫天烟尘,遮天蔽日。

码头边,万历孑然伫立。身后,朱由校与朱徵娟一左一右,紧紧牵着朱徵妲的手。三个小小的身影,在漫天烟尘的映衬下,竟透出一种与年龄全然不符的沉稳。”

本章金句

1. 万历帝授印时:这方印,今日授你。回京后,京营、火器工坊、九门防务之军国大事,全权处置,不必奏请。 (此话彰显了绝对的信任与托付)

2. 万历帝叮嘱太子:记住,凡事以大局为重,不必拘泥小节……朕在天津,便是你的后盾,太孙和郡主也是你的后盾。 (既是支持,也暗含对太子身后力量的提醒)

3. 朱徵妲信笺:让李爷爷、贺叔叔、周叔叔辅助爹爹,送粮食、守粮道、抓坏人,祝爹爹一切顺利。 (孩童口吻,直指要害,体现其举荐贤能、心思通透)

4. 周起元谈职责:严查克扣粮草、挪用火药、以次充好之事……建立军资领用签字制,各级将领需亲自签字,对领用物资数量负责,从根源上杜绝贪腐浪费! (可见其铁面与手腕)

趣味小剧场

地点:天津行宫,万历帝书房外。

人物:朱由校(兄),朱徵娟(姐),朱徵妲(妹)

· 朱由校:(手握小木棍,模仿将军)我是董一元将军,部署九门火器,三段射击!砰!砰!砰!

· 朱徵娟:(拿着一块绸布,轻轻一挥)那我就是杜松将军,守护皇城核心,坏人都别想进来!

· 朱徵妲:(坐在小凳上,舔着糖葫芦,眨眨眼)哥哥姐姐,你们的脚印太重啦,而且布阵的时候,呼吸声像小兔子一样噗通噗通的哦。

· 朱由校 & 朱徵娟:(同时愣住,相视一眼,异口同声)妹妹\/妲妲,你又看穿了!

· 朱徵妲:(甜甜一笑,递过糖葫芦)吃糖吗?吃完我们去帮皇爷爷看奏章,找找还有没有‘坏叔叔’的脚印。

(幕后:万历帝在窗后捋须微笑,对左右低语:有朕这三个孙儿在,何愁大明不兴?)**

下章预告

太子返京,整顿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