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意大利军方还在总结反思,官兵们沉浸在混合着荣誉与反思的情绪中时,另一条看不见硝烟却同样至关重要的战线——金融与外交的隐秘战场——率先传来了石破天惊的捷报。这场无声战役的胜利果实,其蕴含的战略价值与长远利益,在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的权衡中,甚至超越了军事上的任何收获,它将真正为意大利插上通往世界舞台的翅膀。
根据《意法秘密协定》中最核心、也是亚历山德罗最为看重的条款,在法国政府(尽管已从帝国更迭为伤痕累累的共和国)履行承诺的积极斡旋与默许下,收购法国方面持有的部分苏伊士运河公司股份的绝密操作,进入了最紧张、也是最关键的冲刺阶段。
时机完美得如同精心编排的剧本。此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正深陷于《法兰克福和约》带来的巨大财政和政治灾难之中。50亿金法郎的天价赔款,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首期支付压力迫在眉睫。社会恐慌情绪蔓延,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法郎汇率暴跌。众多持有优质资产——尤其是像苏伊士运河公司股票这样流动性好、价值稳定的“硬通货”——的法国银行、投资信托、保险公司乃至显赫的个人股东,都面临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和强烈的抛售变现冲动。
“市场恐慌情绪已达到顶点,目标股票持有方心态松动,价格窗口正在打开。法国财政部方面已暗示不会阻挠。”一份来自巴黎的加密急电,放在了莱昂纳多·巴尔迪(意大利央行行长兼科斯塔集团商业银行实际掌控者)的案头。他立刻将电文呈送罗马。
亚历山德罗在罗马奎里纳莱宫的新办公室里,凝视着窗外正在大兴土木的首都景象,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他等待这一刻太久了。“行动。”他给巴尔迪的回电只有两个字,却重若千钧,授权启动了这场关乎国运的金融突袭。
一场精心策划、高度隐秘的金融收购战立刻在巴黎、伦敦、瑞士的各大交易所和私人会客厅里悄然展开。由意大利央行和科斯塔集团最顶尖金融专家组成的团队,通过多个设在瑞士、荷兰的匿名账户以及精心挑选的、信誉卓着的金融代理人与经纪行,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悄然接近那些急需现金的法国股东。
谈判桌上,意大利人将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充分利用了对方急于套现缓解压力的心理,以及法国政府默许甚至暗中推动(以期尽快获得意大利承诺的贷款和补偿款来缓解自身压力)的有利条件,冷静而强硬地压价。整个过程如手术刀般精准,分批多次、低调进行,完美地避开了公开市场的剧烈波动,更是成功地瞒过了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正忙于处理欧洲新秩序、暂时无暇他顾的英国政府及其情报网络。
经过数周惊心动魄却又无声无息的密集操作,一份最终的加密捷报跨越阿尔卑斯山,被直接送抵亚历山德罗的手中:“收购成功。总计从法方多个实体处购得苏伊士运河公司18%股权。其中,意大利国家央行持有11%,科斯塔集团持有7%。收购均价低于市场价15%,资金(部分来源于法方提供的无息贷款和军费补偿)已安全支付,法律移交手续正在最终确认。”
饶是亚历山德罗心志如铁,此刻也忍不住用力攥紧了拳头,眼中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光彩。18%股权,加上之前数年通过科斯塔集团在全球金融市场零星收购、积少成多而来的约4%的散股,意大利王国实际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股份达到了惊人的22%。
这意味着,虽然埃及赫迪夫(总督)仍持有44%(但其财政已濒临破产,地位岌岌可危),法国方面仍持有34%,但意大利已一跃成为运河公司举足轻重的第三大股东集团(央行与科斯塔集团被视为一致行动人),并且稳稳地锁定了董事会的重要席位。这条连接东西方的黄金水道,这条未来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命脉,意大利不仅拥有了通行权,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几乎与此同时,《秘密协定》中的其他经济条款也开始陆续履行。法国政府协调其国内银行团,减免了意大利部分旧债的利息,提供了新的低息贷款和一笔巨额军费补偿;双方启动了新的商贸谈判,法方承诺大幅降低意大利丝绸、葡萄酒、橄榄油等优势产品的进口关税。真金白银的利益开始源源不断地注入意大利略显干瘪的国库,为“二五计划”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宝贵的血液。
1871年5月下旬的一个晴朗日子,罗马蒙特奇托里奥宫(新落成的议会大厦)内座无虚席,气氛庄重而热烈。亚历山德罗·科斯塔首相站在演讲台前,面对全体议员和济济一堂的外国使节、社会名流,准备发表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演讲。
“尊敬的议员先生们,意大利的公民们。”他的声音通过扩音装置清晰传遍大厅,沉稳中蕴含着压抑不住的激情,“今天,我站在这里,并非仅仅为了总结远征军的功绩与反思,而是要向你们,向全体意大利人民,并向世界宣告一个伟大的胜利,一个将彻底改变我们国家命运、奠定未来百年基业的战略性胜利。”
他略微停顿,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然后掷地有声地宣布:“经过周密筹划和不懈努力,意大利王国政府与科斯塔集团联手,已成功收购了苏伊士运河公司22%的股权。从今天起,意大利将是这条世界最重要航运通道的主要所有者之一。”
台下瞬间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声和雷鸣般的掌声,许多议员激动得站了起来。
亚历山德罗详细阐述了这一胜利的深远意义:“这意味着什么?第一,巨额而稳定的财富之源。运河是流淌着黄金的水道,其未来持续增长的丰厚运营分红,将成为王国财政一项前所未有的、稳定的战略性收入,足以支撑我们未来的伟大事业。第二,至关重要的航运安全与自主。我们的商船队,我们的海军舰队,未来通过这条通往东方和世界的生命线时,将享有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安全保障。我们掌握了自己的一部分命运。第三,空前的国际政治影响力。从此,在一切涉及埃及问题、东方问题、乃至全球贸易规则的重大国际谈判桌上,意大利拥有了无可置疑的、响亮的话语权。我们不再是旁观的配角,而是规则的参与制定者之一。第四,未来地中海宏图的基石。控制苏伊士运河,是我们实现地中海雄心最坚实、最关键的一步。它是我们通往世界大国地位的金钥匙。”
他接着将运河股份的胜利置于更宏大的背景中:“议员们、公民们,这不仅仅是一场金融战的胜利,更是自统一以来,意大利最成功的一次全方位战略运作。我们利用历史性的机遇,以外交智慧、金融手腕和有限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多重目标:罗马彻底归属、尼斯-萨伏伊回归、国际地位空前提升、财政压力极大缓解。这一切,标志着意大利已彻底走出亚平宁半岛,成为一个必须被世界重视的地中海重要力量。”
演讲内容通过电报线瞬间传遍全国。从都灵到西西里,意大利陷入了狂欢的海洋。人们涌上街头,高举国旗,彻夜欢庆。“科斯塔万岁!”、“意大利拿到世界之钥!”、“我们的地中海!”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报纸用最大号的字体宣告这一辉煌成就,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的个人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被民众视为带领意大利走向强盛的无可争议的领航者。
利用这次巨大的胜利和飙升的国际声望,意大利外交部门乘胜追击,与法国、奥地利、沙俄、奥斯曼等国进一步达成了一系列后续协议,争取到了更多的战争债务减免和贸易优惠条件。
金色的运河钥匙已然紧紧握在手中。它不仅打开了通往东方的航道,更打开了意大利民族压抑已久的大国雄心与自信之门。亚历山德罗站在权力的巅峰,俯瞰着罗马城和远方欢呼的人群,心中波澜壮阔。他知道,这辉煌的胜利,仅仅是下一个更宏大、更波澜壮阔的篇章的序幕。地中海的波涛,将见证这个新兴王国更远的航程与更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