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165章 铁律丹心,典型铸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5章 铁律丹心,典型铸魂

第165章:铁律丹心,典型铸魂

铁律丹心,典型铸魂

帅府书房内,海风穿过半开的轩窗,带来些许咸涩气息,也吹动了桌案上堆积的文卷。

各个部队的把总、千总游击等占用了赵高翔将近10天的时间。这支军队可以说算是基本了解。对照王柱提供的军官详细资料。赵高翔对新部队、老部队都能做到那个游击将军下面有哪些把总做到熟烂于心。

赵高翔端坐于案后,指尖无意识地点着桌面,目光沉静。检阅已毕,军令重申,与基层军官的互动也暂告段落,接下来,他需要更深入地掌握军队的内部状态,尤其是那柄悬于全军头顶的“执法之剑”——

“让张茂林来见我。”他对着侍立门外的周猛吩咐道。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一阵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便在廊外响起。来人未着全甲,只一身玄色劲装,腰佩制式军刀,身形挺拔如松。他大步走入书房,在离书案五步处站定,抱拳行礼,声音洪亮而带着金石之音:

“末将张茂林,参见侯爷!”

赵高翔抬头望去。张茂林的面容棱角分明,一道淡红色的刀疤从他左侧眉骨斜斜划至颧骨,为他平添了几分煞气,但这煞气之中,却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正直与坚毅。这道疤,还是当初随孙兆奎营救广信时,为抵抗鞑子策应周损、姜曰广他们的时候,与清军巴牙喇搏杀留下的印记。也因为这个疤痕让他执法更具威望

他是安庆府人,也是在扬州突围的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被赵高翔收拢的溃兵之一,从苏州嘉定、到福州再到广信等,从尸山血海中爬出,凭着战功和铁面无私的性子,一步步走到执法队统领的位置上。

“茂林,坐。”赵高翔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语气随和,“找你来,是想听听执法队这边的情况。”

“是,侯爷。”张茂林依言坐下,腰杆依旧挺得笔直,双手平放在膝上,姿态一丝不苟。

赵高翔没有绕圈子,直接问道:“自金华突围,转战至今,已近一年。我军中,因触犯《提督府新订军令条规》及各旧有禁令,被执法队处罚者,具体数目几何?其中,斩首者多少,鞭笞、军棍等刑罚者多少?主要都是犯了哪几条?你这里,可有详细统计?”

张茂林显然对此了然于胸,不假思索地答道:“回侯爷,自去年八月至今,全军(含随侯爷转战主力及福宁留守各部)记录在案,共处罚官兵一千三百七十四人次。”

这个数字让赵高翔眉头微动,但并未打断。

张茂林继续汇报,声音平稳如叙常事,却带着冰冷的事实:“其中,斩首者,一百零九人。主要罪行:临阵退缩者二十八人;奸淫妇女者二十一人;抢掠百姓财物、致人死亡者十九人;聚众营啸、煽动叛乱者十一人;私藏重大缴获、通敌泄密者各数人。其余,多为执行战场纪律所斩。”

“鞭刑、军棍等处罚者,一千二百六十五人次。主要触犯条款:违抗军令、操练懈怠、值守失职、偷盗物资(军内)、浪费粮食、内部斗殴、私藏小额战利品等。”

他略微停顿,补充道:“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约六成处罚,发生在福宁留守及新编练部队。随侯爷转战之老兵,触犯军律者相对较少,且多为轻微过失。”

赵高翔微微颔首,这个分布在他意料之中。老兵经过多次筛选和战场锤炼,纪律性更强。而福宁这边,虽有黄蜚、王柱等人坐镇,但毕竟扩军迅速,成分复杂,需要更严格的整肃。

“把这些数据,”赵高翔手指敲了敲桌面,“整理成文,下发到各营、各哨,乃至每一个什、伍!要让每一个官兵都知道,军法不是儿戏,触犯了哪一条,会有什么下场!尤其是那一百零九个脑袋是怎么掉的,要让他们清清楚楚!”

“末将明白!”张茂林眼中闪过一丝锐光,“铁律需用血来铸,正需如此公示,方能震慑屑小!”

“光有震慑还不够。”赵高翔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执法队,不能只做阎王爷,还要当送子观音。”

张茂林面露疑惑:“侯爷的意思是?”

“军中需要英雄,需要榜样!”赵高翔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外面操练的士兵,“那些作战英勇、舍生忘死的;那些严守纪律、堪为表率的;那些爱护百姓、甚至不惜自身掩护黎庶的……这些人和事,难道不比那一百零九颗脑袋更值得大书特书吗?”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张茂林:“从今日起,执法队增设宣教职能。你派人深入各营,搜集此类事迹!不要那些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就要普普通通士兵做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比如,某个伍长在巷战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百姓地窖里的孩童;某个哨长在洪水来时,最后一个撤离,确保所有乡亲都上了船;某个普通士卒,拾金不昧,将捡到的百姓钱袋原封不动送还……”

他列举着,语气带着一种引导性的热切:“把这些事,也整理出来,同样下发到各基层单位!要让弟兄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我赵高翔认可的勇士,什么样的行为,才配得上‘靖朔侯麾下’这五个字!我们要树立的,是大家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典型!”

张茂林听着,眼中的疑惑渐渐化为明悟,甚至带上了一丝激动。他脸上的刀疤也仿佛随着他绷紧的面颊而微微抽动:“侯爷英明!末将以往只知以刑止恶,却未曾想扬善之功,更能凝聚军心,导人向善!此事,末将立刻去办!定将那些默默无闻的好汉子、真英雄,都挖掘出来!”

他仿佛看到了执法队另一条同样重要,甚至影响更深远的职责。

赵高翔走到张茂林面前,拍了拍他坚实的肩膀,语气凝重:“茂林,记住,执法是底线,扬善是导向。我离开福宁一年有余,军中多了许多新面孔。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吃谁的饭,听谁的令,为谁而战!不仅要他们怕军法,更要他们敬军魂,认我这个主帅!这树立典型,宣扬正气,便是铸魂之举!”

张茂林霍然起身,抱拳躬身,声音带着无比的坚定:“侯爷放心!末将必不负所托!执法队定当铁面无私,维护军纪;亦会秉笔直书,传扬英烈!让全军上下,既知军法森严,亦晓荣光所在,唯侯爷马首是瞻!”

看着张茂林领命而去时那挺拔如枪的背影,赵高翔知道,这把“执法之剑”已然明白了新的使命。一手握着冰冷的刑律,一手捧着温暖的正气,刚柔并济,方能真正淬炼出一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对他个人拥有高度认同感和忠诚度的铁军。这福宁的新兵老兵合计四万多人,必须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牢牢打上他赵高翔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