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风大侠与捉影真人
从前有个李家村,村里有个青年名叫李大白。这李大白别的优点没有,就是想象力特别丰富,丰富到能看着灶台上一缕青烟,脑补出玉皇大帝家今晚吃的是烤红薯还是炖蘑菇。
这年春天,村里闹了件怪事。好几户人家晾在院子里的腊肉,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只剩下空荡荡的绳子在风中摇晃。村民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黄鼠狼成了精,有的说是隔壁村的光棍汉馋疯了。
李大白一听,觉得这是自己扬名立万、成为“神探”的大好时机。他背着手,皱着眉,在村里唯一的土路上来回踱步,那架势,仿佛脚下踩的不是泥土,而是扑朔迷离的案情线索。
他首先来到村东头王老汉家。王老汉是第一个发现腊肉被盗的,正坐在门槛上生闷气。李大白凑过去,神秘兮兮地问:“王大爷,您仔细想想,丢肉那天晚上,有没有听到什么特别的声音?或者看到什么不寻常的影子?”
王老汉挠了挠他那没几根头发的脑袋,努力回忆:“声音嘛……好像……好像听到了几声猫叫?影子嘛……月亮地里,树影子晃来晃去,算不算?”
李大白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一拍大腿:“猫叫?树影?这就对了!”
他立刻开始了他的“神探”推理:“您想啊,那偷肉的贼,定然是武功高强,飞檐走壁!他为了掩饰行踪,故意模仿猫叫,混淆视听!而那晃动的树影,正是他施展绝世轻功‘移形换影’时留下的残像!此贼,绝非等闲之辈!”
王老汉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张着嘴半天没合上。
李大白又来到村西头张寡妇家。张寡妇家的腊肉也被偷了,她正拿着扫帚,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打扫院子。李大白上前,彬彬有礼地问道:“张大姐,您家丢肉前,可曾发现什么异常的……气味?”
张寡妇叉着腰,没好气地说:“气味?能有啥气味?哦,对了!那天晚上我好像闻到一股子……一股子烤红薯的香味!馋得我半夜都没睡好!”
李大白倒吸一口凉气,表情更加凝重:“烤红薯!这就更对了!”
他开始了第二轮推理:“您想,那贼人偷了腊肉,定然不能生吃!他必定在某个隐蔽之处生火烤肉!这烤红薯的香味,就是他烤肉时不小心泄露的行踪!而且,您想,什么人会大半夜在外面烤红薯?定然是那无家可归、饥肠辘辘的江洋大盗!此贼,不仅武功高强,还生性狡猾!”
张寡妇被他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家院墙上仿佛真的曾有个黑影提着腊肉飞过,吓得赶紧抱紧了扫帚。
就这样,李大白靠着几家失主提供的“猫叫”、“树影”、“烤红薯味”,以及他自己脑补的“隔壁村小孩丢的破风筝线头”(被他认定为“飞天钩索”的残留物),成功拼凑出了一个“江洋大盗夜盗腊肉图”:
月黑风高夜,一位身怀“移形换影”绝技、轻功卓绝的大盗,嘴里模仿着猫叫,身影如鬼魅般在树影间穿梭。他用“飞天钩索”精准地钩走各家腊肉,然后潜入后山,升起篝火,一边烤着腊肉,一边或许还就着偷来的烤红薯,大快朵颐……
李大白越琢磨越觉得自己的推理天衣无缝,他给自己封了个“捕风大侠”的名号,意思是能捕捉到贼人留下的最细微的“风”(风声、气味),又自封“捉影真人”,意思是能捉摸到贼人最缥缈的“影”(影子、踪迹)。
他郑重其事地向村长汇报了他的“重大发现”,并建议组织全村青壮年,带上锄头镰刀,进山搜捕那个“穷凶极恶的腊肉大盗”。
村长是个实在人,看着李大白唾沫横飞、手舞足蹈的样子,将信将疑。但架不住李大白说得有鼻子有眼,加上村民们确实丢了肉心里憋屈,便同意让他带着几个人去后山看看。
李大白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一路上,他指挥若定:
“注意树梢!看有没有‘移形换影’蹭掉的树皮!”
“趴地上闻闻!有没有烤腊肉和烤红薯的混合香气!”
“盯着那边的石头影子!看像不像贼人藏匿的姿势!”
跟他同去的几个小伙子,累得满头大汗,除了抓到几只蚂蚱、惊飞几只山鸡,连根贼毛都没找到。有人开始抱怨:“大白哥,你这‘捕风捉影’的,靠谱吗?风倒是挺大,影子也挺多,可贼在哪儿呢?”
李大白一脸高深莫测:“尔等凡夫俗子,岂能领悟这其中的奥妙?那贼人如此狡猾,定然已将痕迹抹去!但我们不能放弃!继续搜!”
就在李大白带着人在后山对着风声树影瞎忙活的时候,村里留守的孩童们有了意外发现。几个孩子在村口老槐树下的一个废弃的狐狸洞里,发现了一窝吱吱乱叫的小家伙——不是狐狸,而是几只圆滚滚、毛茸茸的貉子(也叫狗獾)。洞旁边,还散落着一些没吃完的、被啃得乱七八糟的腊肉皮!
原来,根本没有什么“江洋大盗”,是这窝貉子妈妈带着崽子,趁着夜色,凭借矫健的身手和灵敏的嗅觉,把村民们晾晒的腊肉当成了过冬后补充营养的自助餐!那“猫叫”,可能是貉子的叫声或者别的什么野猫;那“树影”,就是普通的树影;那“烤红薯味”,说不定是张寡妇自己家晚上真烤了红薯,或者只是隔壁飘来的饭香……
消息传到后山,李大白顿时傻了眼。他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捕捉”来的“风”和“影”,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同去的伙伴们笑得前仰后合:“捕风大侠,捉影真人,您这捉的‘影’是貉子影,捕的‘风’是腊肉香啊!”
李大白臊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这轰轰烈烈的“神探”行动,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
从此以后,李家村就多了个笑话。每当有人做事没有真凭实据,只凭一些虚无缥缈的猜测和联想就胡乱下结论、瞎忙活时,大家就会笑着说:
“嘿!你又在这儿学李大白,‘捕风捉影’呢?”
这个故事也就像风一样传开了,提醒着人们:做事要脚踏实地,查明真相,光靠捕捉“风”和捉拿“影”是不行的,不然,很可能忙活半天,最后发现贼是一窝貉子,而自己,则成了大家口中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