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 第13章 江湖风波起:镖师求援话本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章 江湖风波起:镖师求援话本缘

深秋的一个清晨,马骥刚走进清乐茶坊,就看到李清坐在角落,脸色凝重,手里握着一杯冷茶。李清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劲装,腰间的镖牌失去了往日的光亮,眼神里满是疲惫,和上次那个沉稳的镖师判若两人。

“李镖头,您怎么来了?”马骥走过去坐下,心里纳闷——李清是威远镖局的镖师,平时忙着走镖,很少来茶坊。李清抬起头,叹了口气:“马先生,我是来求您帮忙的。”

原来,三天前,威远镖局走了一趟往苏州的镖,送的是一批丝绸,没想到在运河边的芦苇荡里遇劫了。镖师们奋力抵抗,还是被抢走了一半丝绸,带头的劫匪蒙着脸,现场留下了一枝干梅花——和“一枝梅”的标记一模一样。

“官府说是一枝梅干的,可我不信。”李清握紧拳头,“一枝梅只偷贪官污吏,从不抢正经商户的东西,而且他身手利落,不会留下这么多痕迹。我怀疑是有人栽赃,可又找不到证据。”

马骥心里一动,他写的话本里,就有“栽赃一枝梅”的情节,没想到现实中真发生了。“李镖头,您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比如劫匪的穿着、口音、用的兵器。”

李清回忆着:“劫匪大概有十个人,都穿黑色短打,口音是本地的,用的是砍刀和短箭,箭头上涂了麻药。现场还有马蹄印,比普通的马蹄大,像是战马的蹄子。”

“战马的蹄子?”马骥想起前几天在柳鸨儿酒楼听的消息——盐帮最近买了几匹战马,说是用来“护盐”。他赶紧说:“李镖头,您有没有怀疑过盐帮?我听说盐帮最近有战马,而且他们和漕帮抢生意,说不定想栽赃一枝梅,让官府去查一枝梅,他们好趁机抢更多生意。”

李清愣了一下:“盐帮?他们和镖局无冤无仇,为什么要抢我们的镖?”马骥解释:“可能是想嫁祸给一枝梅,搅乱江湖,也可能是想抢丝绸去卖,补贴盐帮的开支。您可以去盐帮的码头看看,有没有新到的丝绸,或者看看他们的马蹄印,是不是和现场的一样。”

李清觉得有道理,立刻起身:“马先生,我这就去查!要是真能找到证据,我一定好好谢您!”说完,匆匆离开了茶坊。

马骥心里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这是他第一次用话本里的逻辑分析现实中的江湖事件。柳莺儿走过来,担心地说:“马骥,你别掺和江湖的事,那些人都很危险,万一被报复怎么办?”

马骥笑了笑:“柳莺儿,我只是给李镖头提个建议,不会真去冒险的。而且,我相信李镖头能查清真相,一枝梅也不会被冤枉。”话虽这么说,他心里还是有点放不下,当天下午就去了柳鸨儿酒楼,想打听更多盐帮的消息。

柳鸨儿正在柜台算账,看到马骥,笑着说:“马先生,你是来打听盐帮的事吧?我刚听说,盐帮最近确实在卖丝绸,说是‘朋友送的’,而且他们的码头,晚上经常有黑衣人出入。”

马骥赶紧把消息告诉李清。第二天,李清带着几个镖师,假装成买丝绸的商人,去了盐帮的码头,果然看到了一批和被劫丝绸一模一样的货物,马蹄印也和现场的一致。李清立刻报官,官府派人查封了盐帮的码头,抓住了带头的劫匪,劫匪承认是盐帮指使,栽赃给一枝梅。

事情解决后,李清特意来到茶坊,给马骥带来了一壶好酒和两匹绸缎:“马先生,多亏了您的提醒,不然一枝梅就被冤枉了,我们镖局也没法交代。这是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马骥接过绸缎,心里满是自豪——原来自己的话本知识,真能帮上现实中的忙。他看着李清感激的眼神,又想起柳莺儿的担心,忽然明白,江湖不是话本里的刀光剑影,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冤屈,有正义,也有普通人的无奈。

他摸了摸胸口的挂坠,挂坠在李清说遇劫时,传来一阵微凉的悸动,像是在感应危险;找到证据后,又变得温热,像是在吸收“正义”的能量。挂坠上的纹路,似乎多了一道淡淡的刀痕,像是记录下了这场江湖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