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昆仑雪线又添新痕时,阿褚的头发已白得像山顶的积雪,背脊也弯成了村口老槐树的枝丫。他拄着用白垩纪化石打磨的拐杖,站在青稞田边,看着孙子阿砚领着一群少年,小心翼翼地给生态沟渠里的小鱼投放饵料。阳光透过稀疏的槐树叶,洒在阿褚布满皱纹的脸上,那些皱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也藏着跨越亿万年的坚守。

“爷爷,您看,我们按照您教的方法,沟渠里的水更清了!”阿砚跑过来,脸上带着汗水和泥土,眼神却像年轻时的阿褚一样清澈明亮。阿褚伸出颤抖的手,抚了抚孙子的头顶,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他想起了自己年少时,那位白发老者触碰他额头的瞬间。

“阿砚,记住,沟渠里的水要清,人心更要清。”阿褚的声音沙哑却有力,“我们昆仑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不是因为赚了多少钱,而是因为守住了‘戒贪’的祖训,守住了自然的馈赠。”他拄着拐杖,领着孩子们走到村口的“戒贪”石碑前,指尖划过石碑上被岁月磨得光滑的字迹,“这两个字,是祖辈用鲜血和教训换来的,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根。”

阿褚开始系统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阿砚和村里的少年们。他带着他们走进山林,辨认哪些植物能固土、哪些动物能平衡生态,讲述白垩纪时自然共生的法则;他领着他们来到议事堂,翻开祖辈的灾难日记,指着那些触目惊心的文字和照片,讲述核爆、疫毒、智叛三大灾难的惨烈历史;他教他们生态种植的技巧,如何轮耕、如何堆肥、如何不用化肥农药也能让庄稼丰收;他教他们经营生态旅游的门道,如何真诚待人、如何保护家园、如何在赚钱的同时不破坏自然。

“爷爷,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城里那样,建工厂、盖高楼,赚更多的钱呢?”有少年忍不住问。阿褚笑了笑,指着远处的雪山:“你看那雪山,看似冰冷,却滋养着我们的青稞田和溪流。如果我们建工厂、盖高楼,污染了空气和水源,雪山融化,田地荒芜,再多的钱也换不回家园。”他顿了顿,又说,“贪婪就像雪山下的暗河,看似平静,一旦泛滥,就会冲毁一切。我们要做的,就是守住心中的堤坝,不让贪婪的洪水蔓延。”

阿褚还将蚂蚁国的秩序理念传递给孩子们。他带着他们观察蚂蚁的巢穴,看着工蚁们有条不紊地搬运食物、建造巢穴,看着它们为了族群的生存不惜牺牲自己。“蚂蚁虽小,却懂得团结协作,懂得索取有度。”阿褚说,“人类也一样,只有摒弃贪婪,互相帮助,敬畏自然,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阿褚的身体渐渐衰弱,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去青稞田、去生态步道走一走,看看村里的变化。他看到阿砚已经能独当一面,带领村民们扩大了有机种植面积,开发了更多生态旅游项目,还将“戒贪”理念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他看到村里的少年们都将祖训铭记在心,在面对外界的利益诱惑时,始终坚守本心;他看到昆仑村的生态产业越来越兴旺,周边村落纷纷效仿,形成了一片广袤的生态保护区。

临终前,阿褚躺在自家的夯土房里,阿砚和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围在他身边。他紧紧握着阿砚的手,眼神坚定:“阿砚,记住,‘戒贪’二字,重于泰山。守住它,就是守住了人类的未来。”说完,他缓缓闭上眼睛,脸上带着安详的笑容。

阿褚的葬礼很简单,村民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老槐树下,墓碑上没有刻任何华丽的文字,只刻着“戒贪”二字。每年清明,村民们都会带着青稞和格桑花来到这里,祭奠这位垩魂转世的觉醒者,传承他坚守一生的理念。

多年后,阿砚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像当年的阿褚一样,带着村里的孩子们在青稞田劳作,在“戒贪”石碑前讲述历史。而阿褚的故事,也成了昆仑村最动人的传说,被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传颂着。

昆仑山脉的雪依然在飘落,青稞田依然在丰收,生态旅游依然在兴旺。“戒贪”的祖训,如同山顶的雪山,历经岁月沧桑,却始终洁白无瑕;如同老槐树的根系,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

从白垩纪的原始人类到蚂蚁国的国王,从宇宙和平使者到垩魂转世的阿褚,从阿褚到阿砚,跨越亿万年的轮回,“戒贪”的理念始终在传承。这传承,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人类未来的期盼。它告诉我们,只有摒弃贪婪,敬畏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才能在宇宙中长久地延续,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辉煌。而这,正是跨越时空的坚守,是永恒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