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她抢走金龟婿,我捡漏活阎王 > 第195章 慈善基金会,惠泽天下百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5章 慈善基金会,惠泽天下百姓

“王朝首富”的名头带来的喧嚣尚未完全平息,墨云柔又做出了一个让全京城再次瞠目的决定。

她没有沉浸在财富带来的虚荣中,也没有如一些人暗中揣测的那样,开始穷奢极欲。相反,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她向全家人宣布了自己的计划。

“爹,娘,大哥,二哥,姑母,”墨云柔的声音依旧轻柔,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我想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名字就叫‘柔瑾慈善基金会’。”

“‘柔瑾’?”墨玉琳最先反应过来,“用了你和嫂子的名字?”

“是,”墨云柔看向虞怀瑾,眼中充满孺慕与感激,“没有母亲的教导和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这个基金会,取我和母亲名字中各一字,寓意慈善之心,柔善坚瑾(韧)。”

她拿出厚厚一叠计划书,分发给家人:“我计划,每年从我的收益中,固定拨出至少三成,注入基金会。这些钱,将系统性地用于三个方面:赈济灾荒、资助贫寒学子、修建惠民医馆。”

她详细解释着运作模式:如何在各地设立分支,如何确保银钱落到实处,如何聘请专人管理监督…条理清晰,思虑周详,显然不是一时冲动。

厅内安静了一瞬。

墨骁珩率先哈哈大笑,用力一拍桌子:“好!好闺女!这主意好!赚了钱不忘本,知道反馈百姓!这才是我墨家的种!爹支持你!”

墨云辰仔细翻阅着计划书,眼中异彩连连:“柔儿此策,大善!不仅惠及民生,更能引导商贾风气,于国于民,功在千秋。大哥帮你完善细则,务必做到公正透明。”

“这才对嘛!”墨玉琳兴奋地拉住墨云柔的手,“看那些碎嘴的还能说什么!我们柔儿赚的钱,是用来救苦救难的!”

虞怀瑾没有立刻说话,她看着女儿,目光温柔而深邃,良久,才轻声道:“柔儿,你想好了?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一旦开始,便是一份长久的责任。”

墨云柔重重点头:“母亲,我想好了。钱财放在库房里,不过是冰冷的数字。但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才能焕发生机。这是您教我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虞怀瑾笑了,那是一种看到孩子真正长大成人的欣慰笑容:“好,既然你想好了,便放手去做。家里,是你永远的后盾。”

有了全家人的支持,墨云柔雷厉风行。“柔瑾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的消息,伴随着详细的章程和首批巨额注资的公告,迅速传遍了京城,并随着商队驿路,飞向全国各地。

公告一出,天下哗然!

每年至少投入百万两白银做慈善?!这手笔,旷古未有!

“每年…百万两?!还是至少?!我的天爷,这墨小姐是财神转世吧?!”

“赈灾、助学、建医馆…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功德啊!”

“之前是谁说人家为富不仁的?站出来看看!这脸打得疼不疼?”

赞美之声如潮水般涌来,之前那些质疑墨云柔财富来源、攻击女子掌富的言论,在这实打实的善举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瞬间被淹没了。

然而,总有不信邪的,或者说,是利益可能受损的。

某处装潢奢华的府邸内,几位靠着放印子钱、兼并土地发家的勋贵和豪商聚在一起,面色阴沉。

“哼,沽名钓誉!每年百万两?她真舍得?”

“她这么一搞,以后那些泥腿子遇到灾荒,还肯不肯低价卖地了?那些穷书生,还肯不肯来借我们的高利贷了?”

“还有那医馆!我们旗下那些药铺、医馆的生意还要不要做了?”

“不能让她这么搞下去!得想个法子!”

很快,市面上开始流传起新的谣言。

“听说了吗?那基金会就是个幌子!钱左手倒右手,最后还不是进了她自己的口袋?”

“就是,说得天花乱坠,谁知道钱用哪儿去了?谁看见了?”

“说不定是为了避税呢!做做样子罢了!”

甚至有几个自称是“受灾百姓”和“贫寒学子”的人,跑到基金会设在京城的办事处门前哭闹,声称没有拿到足够的救助,指责基金会虚假宣传。

消息传到战王府,墨云柔还没说什么,墨云锋先炸了。

“岂有此理!肯定是有人搞鬼!让我查出来是谁,拆了他的骨头!”

墨玉琳也气得柳眉倒竖:“污蔑!赤裸裸的污蔑!柔儿,姑母帮你去找他们理论!”

虞怀瑾却显得很平静,她拉住冲动的儿女,对墨云柔道:“柔儿,记得母亲说过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此举,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他们反扑,是意料之中。此时,愤怒无用,自证亦是无用。”

“那该怎么办?”墨云柔蹙眉。

“用事实说话。”虞怀瑾淡淡道,“把你准备好的‘账本’,亮给他们看。”

墨云柔眼睛一亮,明白了母亲的意思。

几天后,“柔瑾慈善基金会”在京城的总部门外,立起了一块巨大的、由白玉打磨而成的“功德碑”。碑上并非歌功颂德之词,而是以清晰工整的字体,镌刻着基金会成立以来,每一笔款项的详细去向!

某年某月某日,拨付江北水灾,白银十万两,购粮多少石,发放至某县某村,经手人某某,当地官府印鉴为证。

某年某月某日,资助陇西贫寒学子五十人,每人银钱多少,用于购置书籍笔墨,学子姓名、籍贯、学籍一览无余。

某年某月某日,于江南某地修建“柔瑾惠民医馆”一座,耗银几何,聘请坐堂大夫几人,每日为多少贫苦百姓免费诊病施药,记录在册…

每一笔,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时间、地点、人物、数额、用途、证明,无一遗漏!

这面“透明账本”碑一立起来,瞬间引起了全城轰动!

百姓们蜂拥而至,围在碑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快看!这笔是我老家那边的!当时确实收到了救灾粮!我还去领了!”

“这个学子我认识!是我们书院的!之前穷得都快退学了,就是得了基金会的资助才留下的!”

“江南那医馆我知道!我亲戚信里说了,看病抓药便宜多了,救了不少人命!”

那些之前散布谣言、甚至跑去闹事的人,在这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彻底哑火,灰溜溜地躲了起来。幕后指使者们,更是气得砸了茶杯,却也无计可施。

这一手“阳光账本”,不仅彻底粉碎了所有污蔑,更将“柔瑾慈善基金会”的公信力推到了顶峰!

皇帝在宫中听闻此事,对着前来禀报的户部尚书连连赞叹:“好一个‘透明账本’!好一个墨云柔!此举,不仅行善,更立了规矩,树了典范!传朕旨意,各地官府,需对‘柔瑾基金会’行事予以便利,不得刁难!若天下商贾皆能效仿此心,朕何愁民生不济?”

有了皇帝的明确支持,基金会的推进更加顺利。

一年后,效果初步显现。

江北水患,因基金会救援及时,无人饿死,灾后重建井然有序。

各地学堂中,贫寒学子身影增多,朗朗书声不绝于耳。

一座座“柔瑾医馆”在城乡立足,虽不能包治百病,却给了穷苦人一份生的希望。

墨云柔的名字,不再仅仅与“首富”相连,更与“活菩萨”、“女善人”这些充满敬意的称呼联系在一起。

战王府内,墨云柔看着各地传来的、记录着基金会善行成效的文书,脸上露出了纯净而满足的笑容。

虞怀瑾走到她身边,轻抚她的头发:“柔儿,现在感觉如何?”

墨云柔依偎在母亲身边,轻声道:“娘,比赚到第一个一百万两时,还要开心。”

财富的力量,在她手中,化为了润泽天下的甘霖。

谁又能想到,当初那个曾被认定蛮横无理的小丫头,如今竟能用她惊人的财富与智慧,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国的慈善之网,默默守护着万千黎民百姓的生计与希望?